玉诏承忠骨,锦囊藏初心
婚轿行至朱雀大街中段,忽然放缓了脚步。林阿夏正透过轿帘缝隙望着街旁欢腾的百姓,指尖还残留着符琳手心的暖意,轿外却传来内侍总管恭敬的声音:“皇后娘娘,太后娘娘有旨,请您移驾承天殿偏殿,有信物相赠。”
轿身稳稳落地,符琳已候在轿旁,神色比方才更添了几分郑重:“阿夏,随我来。这是陛下与太后特意安排的,关乎你往后在宫中的立身之本。”
林阿夏心头一凛,随符琳穿过禁军护卫的侧门,踏入承天殿偏殿。殿内并未设繁复陈设,只正中摆着一张紫檀木案,案上供奉着一个锦盒,紫檀香袅袅缭绕,气氛肃穆得让人不敢轻语。符太后身着明黄色宫装,端坐于案后,眉眼间褪去了往日的温和,多了几分威仪。
“阿夏,上前。”符太后的声音平缓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林阿夏依言走上前,敛衽跪拜:“臣妾参见太后。”
“起来吧。”符太后抬手示意,内侍上前打开锦盒,里面静静躺着一枚羊脂白玉镯,镯身刻着细密的云纹,一端镶嵌着一小块墨玉,形似展翅的玄鸟,另一侧则用金线嵌着“忠顺”二字,玉色温润,一看便知是历经岁月的珍品。锦盒底层还压着一卷泛黄的绢帛,边角略有磨损,却依旧平整。
“这玉镯,是先帝柴荣亲赐给我的。”符太后的目光落在玉镯上,带着悠远的追忆,“那年我刚入宫,先帝平定淮南归来,亲手将这镯子戴在我腕上。他说,这玉取自终南山,经高僧祈福,能护佑佩戴者平安顺遂,更能警醒持有者,身为皇家妇人,当以忠为先,以顺为德,却不可失了本心与风骨。”
林阿夏屏息静听,不敢有丝毫懈怠。她虽未见过先帝柴荣,却从女辅营的典籍中读过他的事迹——那位帝王英明果决,励精图治,一心想要统一天下,可惜天不假年,英年早逝,才让赵匡胤有了可乘之机。
符太后拿起玉镯,走到林阿夏面前,轻轻握住她的手腕。玉镯微凉,触碰到肌肤的瞬间,仿佛带着穿越时光的重量。“先帝临终前,给我留下了这卷遗嘱,还有一个锦囊。”她将绢帛递到林阿夏手中,“你且看看。”
林阿夏双手接过绢帛,小心翼翼地展开。绢帛上的字迹苍劲有力,带着武将特有的豪迈,却又透着几分细腻:“朕逝之后,传位于宗训。吾儿年幼,需得贤后辅佐,后宫不得干政,然若遇权臣作乱、宗室谋逆,太后可持此玉镯号令禁军,护佑江山社稷。选后当以忠勇为先,家世次之,若有孤女贤良淑德、心怀家国,亦可立为后。望吾妻善教吾儿,明辨忠奸,善待百姓,勿负朕毕生所愿。显德六年冬,柴荣亲笔。”
绢帛上的墨迹虽已有些褪色,却字字千钧,砸在林阿夏的心头。她终于明白,柴宗训选她为后,并非一时兴起,也不是单纯为了偿还她父亲的恩情,而是早有先帝遗训为依凭。先帝早已预见了朝堂的凶险,也定下了选后的准则,她的出现,恰好契合了这份跨越生死的期许。
“先帝在世时,常与我说起你父亲林将军。”符太后的声音带着几分感慨,“当年先帝征北汉,林将军为护驾,率三百骑兵冲入敌阵,身中数箭仍不肯退,最终战死沙场。先帝说,林将军是忠勇之士,其女必有其父之风。他特意叮嘱我,若日后宗训选后,若遇林氏遗孤,且品性端方,便可纳入考量。”
林阿夏的眼眶瞬间泛红,父亲的事迹她只从女辅营的先生口中听过只言片语,如今从符太后口中得知详情,才知父亲竟是如此忠勇之人。那枚小小的平安结,原来承载的不仅是符家的情谊,更是先帝与父亲之间的袍泽之谊。
“这锦囊,是先帝临终前塞给我的。”符太后从锦盒底部取出一个杏黄色的锦囊,锦囊上绣着一朵小小的莲花,针脚细密,显然是女子亲手所绣,“他说,若宗训所选之后是可塑之才,且遇难关,便将此锦囊交付于她。如今,我便把它交给你。”
林阿夏双手接过锦囊,锦囊入手轻盈,却仿佛沉甸甸的责任。她能感受到锦囊内有一张折叠的纸,却并未急于打开。
“阿夏,你可知我为何此刻将这些交给你?”符太后凝视着她,目光恳切,“你总觉得自己家世浅薄,配不上皇后之位。可在我看来,你父亲的忠勇风骨,便是你最显赫的家世;你心中的家国情怀,便是你最珍贵的嫁妆。先帝的遗训,是对你身份的认可;这玉镯与锦囊,是对你能力的期许。”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如今大周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南唐后主李煜虽称臣纳贡,却暗中招兵买马;南汉刘鋹残暴不仁,屡犯边境;朝堂之上,老臣虽忠,却难免有派系之争;宗室之中,亦有野心勃勃之辈觊觎皇位。宗训年轻,虽有抱负,却缺乏历练。我老了,能护着你们一时,护不了你们一世。往后,这后宫的安宁,朝堂的稳定,都需要你与宗训并肩承担。”
林阿夏握紧手中的绢帛与锦囊,手腕上的玉镯微凉,却让她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力量。她不再是那个无依无靠、满心惶惑的孤女,她的身上,承载着先帝的遗愿,父亲的风骨,还有太后与陛下的信任。
“太后,臣妾明白了。”林阿夏深深躬身,声音坚定,“臣妾定不负先帝遗训,不负太后厚望,不负陛下信任。往后,臣妾必与陛下同心同德,守护好这后周江山,守护好天下百姓。”
符太后满意地点点头,伸手扶起她:“起来吧。记住,身为皇后,既要温婉贤淑,也要有雷霆手段。该柔时柔,该刚时刚,方能在这深宫之中立足,方能为陛下分忧。这玉镯,你且戴着,它不仅是先帝的信物,更是禁军的号令。若日后遇危及江山社稷之事,你可持此镯前往禁军大营,找韩通将军,他会听你调遣。”
“臣妾谨记。”林阿夏抚摸着腕上的玉镯,墨玉玄鸟仿佛活了过来,在晨光中流转着幽光。
“去吧,吉时快过了,陛下还在紫宸殿等你。”符太后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记住,无论何时,我与陛下都是你最坚实的后盾。”
林阿夏再次躬身行礼,转身向殿外走去。阳光透过殿门,洒在她的红妆上,与玉镯的光晕交织在一起,熠熠生辉。她握紧手中的锦囊,脚步沉稳,不再有丝毫迟疑。
回到婚轿中,林阿夏终于忍不住打开了锦囊。里面是一张小小的素笺,上面只有寥寥数语,却是先帝的亲笔:“遇困则静,遇乱则稳,民心为基,忠勇为刃,夫妻同心,可安天下。”
短短二十四字,却道尽了治国理政的真谛,也点明了夫妻相处的要义。林阿夏将素笺小心翼翼地折好,放回锦囊,贴身藏好。她知道,这不仅是先帝的教诲,更是她往后为人妻、为人后的准则。
婚轿再次启动,向着皇宫的方向缓缓前行。沿途的欢呼声依旧热烈,林阿夏却不再像方才那般心有不安。她望着窗外的山河,望着欢腾的百姓,心中充满了坚定与期许。
腕上的玉镯温润依旧,锦囊里的素笺仿佛带着先帝的余温。她想起父亲战死沙场的忠勇,想起先帝励精图治的抱负,想起柴宗训温柔却坚定的眼神,想起符太后恳切的嘱托。这一切,都化作一股强大的力量,支撑着她前行。
紫宸殿的轮廓越来越清晰,红墙金瓦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林阿夏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身上的礼服,嘴角扬起一抹从容而坚定的笑容。
她知道,从踏入皇宫的那一刻起,她的人生将不再平凡。她会面临无数的挑战与考验,会经历朝堂的风风雨雨,后宫的明争暗斗。但她不再畏惧,因为她不是孤身一人。
柴宗训,我来了。
先帝,父亲,我不会让你们失望。
大周的江山,百姓的安宁,我会用一生去守护。
婚轿稳稳停在紫宸殿外,内侍总管高声唱喏:“皇后娘娘驾到——”
林阿夏缓缓走下婚轿,柴宗训已身着龙袍,站在殿门前等候。他望着她,眼中满是温柔与期待,仿佛跨越了千军万马,只为这一刻的相遇。
林阿夏一步步走向他,脚步沉稳,目光坚定。腕上的玉镯轻轻晃动,发出细碎的声响,像是在诉说着跨越时光的承诺。
柴宗训伸出手,握住她的手。他的手心温暖而有力,与她的手紧紧相握。“阿夏,欢迎回家。”
林阿夏抬头望着他,眼中泛起泪光,却笑得无比灿烂:“陛下,我回来了。”
阳光正好,洒在两人身上,将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紫宸殿的钟声响起,悠远而庄重,仿佛在宣告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启。
属于林阿夏与柴宗训的故事,属于后周的黄金时代,才刚刚开始。而那枚玉镯,那个锦囊,那份沉甸甸的遗训,将成为他们往后岁月中最珍贵的指引,陪伴他们走过风雨,守护着这片来之不易的江山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