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也是最关键的,”秦风的语气变得凝重,“她追求的,可能不仅仅是几条人命那么简单。”
“她要的,是让韩家血债血偿,身败名裂!”
“她要让韩胜利的子孙后代,也尝到家破人亡、众叛亲离的滋味!”
“她要让韩氏集团这座大厦,从内部彻底崩塌,让世人都看清它光鲜外表下肮脏的根基!”
这个推断,让会议室里的温度仿佛都降低了几分。
“所以,她的作案模式,才会如此独特和……精妙。”秦风开始勾勒凶手的行动逻辑。
“她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直接动手的杀手。”
“她更像是一个隐藏在幕后的导演,一个高明的策士。”
“她的手段,是播种猜忌。”秦风举例说明,“比如,她可能通过某种匿名渠道,向韩建明派系暗示韩雪晴试图独揽大权,或者向韩雪晴透露韩建明觊觎核心资产,加剧他们之间的内斗。”
“绑架案中索要那份《星火地块意向书》,不仅仅是为了得到文件,更是为了在韩家内部引爆一颗关于历史违规操作的炸弹,制造恐慌和不信任。”
“她的手段,是提供工具。”秦风指向韩奕案的毒药,“‘幽影生物碱’,这种罕见且难以追踪的毒药,很可能就是她通过某种方式,提供给了韩家内部的某个合作者(比如韩世庸),或者引导其获取。她自己则隐藏在安全的距离之外。”
“她的手段,是创造机会。”秦风回到韩奕之死,“她很可能早就察觉到了韩奕对家族历史的好奇。她或许通过某种不易察觉的方式,‘无意’中留下线索,引导韩奕去查阅旧档案,去搜索敏感信息,让他一步步靠近那个致命的秘密。”
“她巧妙地利用了韩奕的求知欲,将他变成了引爆最终爆炸的那根引信。”
“而当韩奕真的触及核心,即将揭开真相时,她(或者她引导的合作者)便果断出手,利用早已准备好的毒药,在密室里完成了这场‘灭口’。”
“韩奕之死,是她整个复仇计划的高潮,也是她向韩家发出的最严厉的审判。”
“它不仅仅清除了一个可能泄密的知情者,更彻底撕裂了韩家内部残存的信任,将家族矛盾激化到你死我活的境地,让韩家彻底陷入了自我毁灭的漩涡。”
秦风的分析,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将一个隐藏在无数表象之下的、冷酷而缜密的复仇计划,清晰地呈现在众人面前。
随着秦风的描述,一个模糊的“隐形人”形象,在团队成员们的脑海中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她隐忍了二十年,将仇恨深埋心底。
她耐心地编织着复仇的罗网,一点点地渗透、观察、布局。
她巧妙地利用韩家内部的每一个矛盾,每一个弱点,每一次动荡。
她播种猜忌,提供凶器,引导杀戮。
她让韩家人在自己的贪婪、恐惧和愚蠢中,一步步走向她所设计的毁灭终点。
她可能就生活在他们的眼皮底下,以一个平凡无奇的身份,冷静地注视着这一切的发生。
想到这样一个对手,一直隐藏在看似混乱的案件背后,冷静地操控着一切,甚至连韩奕的死都可能只是她棋盘上的一步棋……
一股寒意,不由自主地从在场每个人的脊背升起。
秦风感到一阵轻微的战栗。
这不是恐惧,而是一种面对极高智商和极度耐心的犯罪者时,本能产生的警醒与……一丝难以言喻的敬畏?
他意识到,自己之前一直在和韩家内部的“棋子”周旋。
而真正的对手,那个下棋的人,一直隐藏在最深、最暗的阴影里,冷静地观察着棋局。
现在,他终于看到了那个执棋者的模糊轮廓。
市局法医中心会议室里,烟雾缭绕,气氛凝重。
法医苏晚晴和聘请的毒物学专家坐在长桌一侧,秦风带领着专案组核心成员坐在对面。
“关于韩奕所中的‘幽影生物碱’,”毒物学专家推了推眼镜,指着投影屏幕上复杂的化学结构式说道,“我们进行了更深入的毒理学模拟和动物实验。”
他切换了一张图表,上面显示着不同条件下毒物起效时间的曲线。
“单纯口服纯净的‘幽影生物碱’,起效极快,几分钟内即可导致严重症状。这与韩奕进入书房到可能毒发的时间窗口存在一定矛盾。”
苏晚晴接过话头,她的声音清晰而冷静:“但是,我们发现,如果这种生物碱与某些特定物质混合,其毒理特性会发生改变。”
她展示了几张实验动物的病理切片照片。
“例如,当它与高浓度乙醇,也就是酒精混合后,可能会产生一种短暂的、相对稳定的络合物,略微延缓其被消化道吸收的速度,导致毒发时间推迟十到二十分钟。”
“另一种可能,”毒物学专家补充道,“是通过皮肤接触吸收。如果毒剂被制备成某种不易察觉的膏体或极细微的粉末,附着在物品表面,通过皮肤接触,尤其是黏膜或薄嫩皮肤区域,吸收速度会比口服慢,但更加隐蔽,同样可以造成延时效果。”
秦风身体前倾,问道:“也就是说,凶手完全有可能利用酒精或者皮肤接触的方式,实现延时毒发,为自己制造不在场证明?”
“理论上是完全可行的。”毒物学专家肯定地点点头,“尤其是结合韩奕当晚饮用了威士忌的情况,酒精延缓毒发的可能性非常大。这也能解释为什么他进入书房一段时间后才会毒发倒地。”
苏晚晴总结道:“综合来看,投毒方式更倾向于口服,但利用了酒精作为延时媒介。皮肤接触吸收作为一种备选方案,也存在理论依据。无论是哪种,都显示出凶手对毒药特性的深入了解和精巧利用。”
毒理学的进展,为还原作案过程提供了关键支撑。
接下来,技术中队根据毒理专家的意见,结合现场勘查结果,开始重点模拟韩奕进入书房后的可能行为。
“根据佣人描述和韩奕的个人习惯,他进入书房后,除了喝酒,最大的可能就是阅读。”技术负责人说道,“书桌上那本翻开的精装书籍,是重点怀疑对象。”
他们找来了同款书籍,在实验室模拟书房环境。
“如果毒药被以肉眼难以察觉的方式,涂抹在书籍的特定页码边缘,或者甚至渗透到纸张纤维里……”
一名技术人员戴上高度防护手套,用极细的刷子,将少量模拟毒药的荧光粉末,小心翼翼地涂抹在一本书籍的几十页之后的书页边缘。
“假设韩奕有舔湿手指以便翻书的习惯……”另一名技术人员模仿这个动作,用蘸了水的指尖去翻动那些被处理过的书页。
在紫外灯的照射下,可以清晰地看到,荧光粉末沾染在了他的指尖上。
“如果这是真正的‘幽影生物碱’,并且他与酒精共同作用,”技术负责人看向秦风,“那么,当他翻阅到特定页码,舔舐手指,毒药就会随之进入体内。由于翻阅需要时间,加上酒精的延时效应,完全符合毒发时间线的推测。”
“而且,这种方式极其隐蔽,”周强在一旁补充道,“事后书本合上,几乎看不出任何异常。比直接投毒在酒里更难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