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五年,胶东半岛有个叫柳家屯的村子。这村子背靠青山,面朝大河,本该是块风水宝地,却偏偏年年闹风灾。一开春,黄风就从西北口子灌进来,刮得飞沙走石,庄稼倒伏,连屋顶的茅草都能掀翻三层。
村里有个叫柳青的书生,二十出头,父母早亡,守着祖上传下的三间瓦屋和半架书卷过活。他虽是个读书人,却不似寻常书生那般迂腐,平日里除了读书写字,还喜欢侍弄花草。他家院子里种满了月季、牡丹、海棠、丁香,一年四季花开不断,成了村里一景。
这年三月十五夜里,柳青正挑灯夜读,忽听窗外传来女子啜泣声。他推开窗一看,月光下竟站着两个身着绿衣的姑娘,年约二八,容貌秀丽,不似凡人。
“二位姑娘深夜到访,所为何事?”柳青拱手问道。
为首的女子欠身施礼:“小女子名唤红药,这是妹妹白芍,我们都是村后花神庙的花侍。今日特来求柳公子相助。”
柳青心中诧异,却也不惧,将二人请进屋内详谈。
红药道:“实不相瞒,我等皆是受花神绛妃管辖的花仙。那西北来的风伯越发猖狂,年年肆虐不说,今年更是扬言要连根拔尽我等草木之精。绛妃娘娘忍无可忍,决意与他理论,特命我等前来请柳公子作一篇檄文,声讨风伯罪状。”
柳青听罢又惊又疑:“我一介凡夫,如何能参与仙家争斗?”
白芍接口道:“公子有所不知,您前世本是文昌帝君座下掌案仙官,因故贬谪人间。您笔下文章,自有仙气,非寻常文人可比。再者,您平日爱花惜花,与我等有缘,故此特来相请。”
柳青还在犹豫,两个花仙再三恳求,他终究心软应了下来。
三日后午夜,红药白芍再来,将柳青引至村后花神庙。这庙宇平日香火不旺,柳青少时来过几次,记得不过是三间旧屋,供着一尊斑驳的花神像。可今夜一见,却是琉璃瓦、白玉阶,灯火通明,奇花异草环绕,俨然仙境。
大殿之上,一位身着绛红宫装的女神端坐其中,容貌绝世,气度不凡,正是花神绛妃。她见了柳青,微微颔首:“有劳柳公子了。”
柳青忙躬身行礼。绛妃道:“那风伯本是天地正神,掌管四季之风,理应依时按节,润泽万物。可近年来,他受手下邪风蛊惑,越发肆意妄为。春时不行和风,反刮旱风;夏日不送凉风,反起燥风;秋日不施金风,反卷肃风;冬日不控寒风,反纵暴风。更可恨的是,他纵容手下小妖摧残花木,毁我子民,实在可恨!”
柳青愤然道:“既是如此,晚辈定当竭尽全力,助娘娘声讨此獠。”
绛妃大喜,命人备下文房四宝。柳青凝神静思,挥毫泼墨,一篇《讨风伯檄》一气呵成。文中列举风伯十大罪状,文辞犀利,气势磅礴。
檄文刚成,忽听庙外狂风大作,飞沙走石。一小花仙慌张来报:“娘娘不好了,风伯率众打上门来了!”
绛妃拍案而起:“来得正好!众花仙听令,布百花阵迎敌!”
柳青随绛妃出庙观战,只见半空中乌云翻滚,一位青面巨神立于云头,身后跟着无数旋风小妖。地面上,百花仙子各持法宝,严阵以待。
风伯厉声喝道:“绛妃,你不过是一介花神,安敢与我作对?”
绛妃毫不示弱:“你肆虐人间,残害生灵,今日定要与你分个高下!”
风伯大怒,张口喷出一股狂风。这风非同小可,乃是能拔树摧屋的“破甲风”。眼看狂风将至,绛妃不慌不忙,从袖中取出一只花篮,轻轻一抖,万朵鲜花飞出,结成花网,竟将狂风化解于无形。
风伯又连施“卷地风”、“撕空风”、“裂石风”,均被绛妃以百花妙法一一化解。
柳青在下面看得心惊,忽见一阵邪风直奔他而来,原来风伯认出他是檄文作者,欲先除之而后快。危急时刻,红药白芍双双跃出,化作一红一白两朵牡丹,护在柳青身前。
大战正酣,忽闻天边仙乐阵阵,一位白衣老者驾云而至,手持玉拂尘,正是本方土地公。
“二位住手!”土地公劝道,“同为一方法统,何必大动干戈?”
风伯怒道:“土地老儿休要管闲事!这花神竟敢檄文讨我,今日定要叫她好看!”
土地公笑道:“风伯啊风伯,你可知今日之举已犯天条?玉帝已知此事,特命我来调解。你若再执迷不悟,恐怕雷部天神即刻便到。”
风伯闻言色变,气势稍减。
土地公又对绛妃道:“娘娘也请息怒。风伯虽有不是,但四季之风不可或缺。不如各退一步,订立盟约如何?”
绛妃沉吟片刻:“若他应我三事,我便罢兵。”
“哪三事?”风伯问道。
“其一,春风须柔,不得伤我花苞;其二,夏风须缓,不得折我花枝;其三,秋风须轻,不得落我花瓣。至于冬日,我花族休眠,任你行事。”
风伯思量再三,自知理亏,又惧天谴,只得应下。双方在土地公见证下盟誓,风伯遂率众退去。
绛妃大获全胜,重赏柳青,欲留他在花府为官。柳青婉拒:“晚辈凡心未了,愿在人间续修功德。”
绛妃也不强求,赠他一支百花笔:“此笔有催花妙用,凡你所书之花,皆可随时绽放。望你善用此宝,广传花事。”
柳青拜谢而归,回到家中,恍如一梦。但见案上百花笔熠熠生辉,方知不是虚幻。
自此,柳家屯风调雨顺,四季花开不断。柳青用百花笔为村民催花助长,使村中花木繁盛,渐成远近闻名的“花村”,百姓日子越发红火。
却说风伯虽表面臣服,心中仍存怨气。他手下有个叫“黄旋风”的邪风大将,献计道:“大王何必与那花神正面冲突?小的有一计,可坏她根基。”
“有何妙计?”风伯问道。
黄旋风道:“花木之根全赖水土。咱们不必明着摧花,只需在暗中作梗——春时偷偷吸走地气,让花根不得滋养;夏日蒸干雨露,让花叶不得滋润;秋日散布瘟气,让花果不得成熟。如此不动声色,谁也怪不到咱们头上。”
风伯大喜,依计而行。
果然,第二年开春,柳家屯的花木虽依旧开花,却不如往年精神。花瓣薄而色淡,香气弱而短暂。柳青察觉有异,却不知问题出在何处。
一夜,红药白芍匆忙来访,面色焦急:“柳公子,大事不好!风伯暗中使坏,断我花木地气水源。长此以往,不过三年,百花都将凋零殆尽!”
柳青惊问:“这可如何是好?”
红药道:“唯有求得‘定风珠’,方能克制风邪。”
“定风珠在何处可得?”
白芍接话:“据闻东海龙王有此宝物。但龙宫难进,宝物难求。除非...”
“除非什么?”柳青急问。
“除非能找到‘引路仙’。这胶东地界,有一位常与龙宫往来的仙家,便是崂山太清宫的白云仙姑。她每隔三年会在中秋月夜现身,为有缘人指点迷津。”
柳青掐指一算,距中秋不过月余,当即决定前往崂山求助。
中秋之夜,柳青登上崂山顶峰,果见一位白衣仙姑立于明月之下,正是白云仙姑。听闻柳青来意,仙姑道:“求定风珠非易事。东海龙王有三重考验,过关者方能得宝。你虽有仙缘,但毕竟是凡胎肉体,恐难胜任。”
柳青坚定道:“为救百花,万死不辞!”
仙姑感其诚,赠他三片柳叶:“此乃‘避水叶’,含在口中可水下呼吸。明日午时,东海边会有虾兵接引,你好自为之。”
次日,柳青如约而至,果然有虾兵引路,直入龙宫。东海龙王听闻来意,道:“定风珠乃龙宫至宝,不能轻授。你若能通过三关考验,本王便借珠与你。”
第一关是“辨风”。龙王命八位龙女各持一扇,同时扇风,要柳青辨出哪阵是春风、哪阵是秋风等八种风。柳青平日细心观察自然,对此了如指掌,轻松过关。
第二关是“御风”。龙王命他乘上一匹风马,在风暴中穿行而不坠。柳青紧抓马鬃,凭借平衡之术,有惊无险地通过。
第三关是“感风”。龙王带他至一密室,内有九盏灯,要他不用任何工具,仅凭感应,让其中一盏灯的火焰微微倾斜。这关最难,需与风灵相通。柳青静心凝神,想起平日里花草在微风中的姿态,忽然心有所感,轻轻一吹,一盏灯焰果然微微倾斜。
龙王惊叹:“凡人竟有如此悟性!也罢,定风珠借你三年,期满归还。”遂取出一枚晶莹剔透的宝珠交付柳青。
柳青携珠返回柳家屯,与绛妃将定风珠置于花神庙顶。顿时,一股祥和之气笼罩全村,地气回升,水源充沛,花木重现生机。
风伯见状,知不可再犯,终于心服口服,亲自上门赔罪,承诺恪守本职,再不作乱。
三年后,柳青如期归还定风珠。此时柳家屯已成名副其实的花村,四时花卉不仅美化了环境,更成为村民的重要生计。每到花季,各地客商纷至沓来,购买花苗、花籽、花茶、花蜜,村民生活日益富裕。
绛妃感念柳青功德,奏请天庭,封他为“护花使者”,享人间香火。柳青终身未娶,却寿至九十九岁无疾而终。据说他去世那天,满村百花同时绽放,异香扑鼻,空中仙乐阵阵,有人看见柳青乘着一朵祥云,与绛妃及众花仙一同西去。
至今,柳家屯仍保留着每年三月十五祭花神的习俗。村民都说,每当春风拂过,花枝摇曳时,那就是绛妃和柳青在巡视他们的花木王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