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有片老山区,山高林密,自古多精怪传说。咱们要讲的这事,发生在民国二十三年的秋天。
话说山下白家沟有个叫白老三的汉子,三十五六年纪,前年丧了妻,留下两个半大孩子。女儿叫小杏,十二岁,懂事能干;儿子叫石蛋,八岁,虎头虎脑。白老三既当爹又当娘,日子过得艰难。
这日黄昏,白老三从地里回来,远远看见个穿青布衣裳的女人在自家院门外徘徊。那女人约莫三十出头,面色虽有些憔悴,却眉清目秀,收拾得干净利落。
“这位大嫂,你找谁?”白老三上前问道。
女人微微一惊,随后施礼道:“这位大哥,我是从河南逃难来的,夫家姓黎,人都叫我黎氏。家乡遭了灾,丈夫病死在路上,如今无亲无故,走到这里实在走不动了,想讨碗水喝。”
白老三见她说话得体,不像歹人,便请她进屋。黎氏喝了水,见小杏正在灶前手忙脚乱地做饭,便主动上前帮忙。只见她手脚麻利,不一会儿就做好了三菜一汤,还特意给石蛋蒸了碗鸡蛋羹。
饭桌上,黎氏说起自己的遭遇,眼圈微红。白老三心生怜悯,想起自家空着一间厢房,便道:“黎家嫂子要是不嫌弃,暂且在我家厢房住下,帮衬些家务,总比四处漂泊强。”
黎氏千恩万谢地答应了。
说来也怪,自黎氏来了后,白老三家简直变了样。屋里屋外收拾得井井有条,饭菜可口不说,连两个孩子都穿戴整齐了。黎氏待小杏和石蛋极好,尤其是石蛋,她几乎是捧在手心里疼。
村里几个老人却私下对白老三说:“老三啊,这荒年乱世的,突然冒出这么个标致能干的女人,你不觉得蹊跷吗?咱们这深山老林的,她一个弱女子怎么平安走过来的?”
白老三不以为然:“你们就是爱疑神疑鬼,黎氏贤惠能干,对我两个孩子又好,有什么可疑的?”
一个月后,白老三正式娶了黎氏做续弦。婚后,黎氏越发贤惠,只是有些奇怪之处。她从不吃熟食里的葱姜蒜,总是悄悄挑出来;晚上睡觉总要开半扇窗,说是气闷;还有,她特别怕村里那条大黑狗,每次路过都要绕道走。
这些小事,白老三也没放在心上。
却说这年冬天特别冷,大雪封山。腊月二十三这天,白老三要去三十里外的镇上办年货,临行前嘱咐黎氏照顾好家。
黎氏道:“夫君早去早回,今日是小年,我包饺子等你们回来。”
白老三点头,又特意叮嘱小杏:“你是姐姐,多帮娘干活,照看好弟弟。”
小杏乖巧应下。她总觉得这个后娘有些说不出的古怪。有几回深夜,她起夜时似乎听见后娘房里有人低声说话,可仔细听又没了声息。还有一次,她看见后娘对着后山方向跪拜,嘴里念念有词。
白老三走后,黎氏果然开始和面包饺子。她手法娴熟,饺子包得又快又好。只是馅料有些特别——她单独准备了一碗红彤彤的肉馅,香气扑鼻,与普通的白菜猪肉馅分开放着。
“小杏,这碗特制馅是给你爹回来吃的,你们小孩肠胃弱,吃不得这辛辣调料。”黎氏叮嘱道。
小杏点头,心里却纳闷:爹平日也不爱吃辛辣啊。
包好饺子,黎氏说要去后山捡些柴火,便提着篮子出去了。
黎氏一走,石蛋就嚷着肚子饿。小杏心疼弟弟,便先煮了十几个普通馅的饺子给他吃。石蛋吃完仍不过瘾,眼巴巴看着那碗特制馅的饺子。
“姐姐,那红馅的闻着真香,我就尝一个行不行?”
小杏拗不过弟弟,心想尝一个应该无妨,便用那特制馅包了几个饺子煮给石蛋。
谁知饺子刚下肚不久,石蛋突然脸色发青,捂着肚子直喊疼,不一会儿就昏昏沉沉睡着了。小杏吓坏了,推他也推不醒,只觉得弟弟浑身发烫,像是中了邪。
小杏心急如焚,忽然想起村里老人说过,要是家中有人中邪,可以去村头土地庙烧香求救。她顾不得许多,锁好门就往土地庙跑。
土地庙很小,平日香火也不旺。小杏点上香,跪在土地公像前哭诉家中怪事。正哭着,忽听庙外有人咳嗽。
小杏回头一看,是个白胡子老翁,拄着拐杖,笑眯眯地看着她。
“小姑娘,为何在此啼哭啊?”老翁问道。
小杏见老翁慈眉善目,便将家中情况一五一十说了。
老翁听罢,神色凝重起来:“孩子,你可知你那后娘是什么来历?”
小杏摇头。
老翁低声道:“我乃本村土地,暗中观察你家多时。你那后娘非是常人,乃是后山修炼百年的狼仙所化。她与你有夙缘,前世你曾救过她一命,今生她是来报恩也是来了缘的。只是妖仙终究与人不同,她那特制馅料中加了狼仙一族的秘药,人若吃了,便会昏睡不醒,魂魄离体,供她吸取精气修炼。”
小杏听得目瞪口呆:“那、那我弟弟...”
“放心,你弟弟只是昏睡,暂无性命之忧。”土地公道,“这狼仙本性不恶,只是修行路上误入歧途。今日小年,正是她修为最盛之时,她定会现出原形,吸取你弟弟精气。我这里有道符,你拿回去贴在门上,可保平安。”
小杏接过符纸,又问:“土地公公,既然后娘是来报恩的,为何要害我们?”
土地公叹道:“因果复杂,一时难以说清。你只需记住:狼怕铜器,畏火,厌桑木。你家厢房床下,有把祖传的铜锁,你拿出来挂在门上。再取桑木枝藏在门后。等狼仙现形,你用火把逼她,她自会逃走。”
小杏拜谢土地公,急忙回家照办。她先在门上贴了符,又找出铜锁挂上,最后去后院桑树上折了几根枝条藏在门后。
天色渐暗,风雪更大。小杏惴惴不安地守着昏睡的石蛋,忽然听见门外有脚步声。
“小杏,开门,娘回来了。”是黎氏的声音。
小杏透过门缝一看,只见黎氏提着柴篮站在门外,眼中隐隐有绿光闪烁。
“娘稍等,我这就开门。”小杏假装镇定,却悄悄点起了火把。
门一开,黎氏刚要进屋,突然看见门上的铜锁,脸色一变,不自觉地后退两步。
“小杏,这铜锁为何挂在这里?”黎氏强作镇定问道。
小杏不答,突然举起桑木枝,喝道:“你这狼仙,为何害我弟弟!”
黎氏见桑木枝,大惊失色,再一看小杏手中的火把,更是惶恐。她知事已败露,长叹一声:“既然你已知晓,我也不再隐瞒。我确是后山狼仙,前世你救过我,今生特来报恩。只是我修行到了瓶颈,需借童子精气突破,这才...”
“你既来报恩,为何恩将仇报?”小杏举着火把逼近。
黎氏连连后退,苦笑道:“修仙之路,诱惑太多,是我一时糊涂。你弟弟无事,睡一觉便好。那馅料中的药只会让他安睡一夜。”
正说着,远处传来白老三的吆喝声,他办年货回来了。
黎氏闻声,神色复杂地看了小杏一眼:“你爹回来了,我不能再留于此。小杏,记住,后山悬崖下有株千年人参,明日你带父亲去挖,可保你家从此衣食无忧,算是我最后的报答。”
说罢,黎氏身形一晃,竟化作一道青烟,消失在风雪中。
白老三回家后,小杏将经过一说,他惊骇不已。第二日,他果然在后山悬崖下找到了那株人参,卖了高价,从此家境大为改善。
而黎氏再也没有出现过。只是有人说,每逢月圆之夜,还能在后山看见一只白狼对月长啸,声音中似有无限悔意。
白家沟的土地庙从此香火旺盛,小杏长大后,还特意捐钱重修了庙宇。她常对子孙说:“精怪也好,仙家也罢,都有善恶之分。咱们做人,但求问心无愧就好。”
而这狼仙报恩反成仇,最后迷途知返的故事,也在当地流传开来,成为一则警世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