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风行动”的决策如同一块投入静水的石子,在研究院内部激起了层层严谨而克制的涟漪。兴奋与紧张被压缩在高效的筹备工作中,每个人都清楚,这并非一次简单的冒险,而是一场在刀尖上行走的精密作业。
老周对杨丽娅提供的识别程序进行了彻夜不眠的“解剖”。在隔离环境中,他模拟了数十种运行场景,最终确认其核心功能确实如杨丽娅所言,是一个高度专一的信号识别与只读式日志抓取工具,并未发现任何隐藏的后门或破坏性指令。
“程序本身是‘干净’的,至少在我们能检测的层面上。”老周揉了揉布满血丝的眼睛,向余年汇报,“但关键在于,它能否真正起效,以及起效后是否会触发对方预设的防御机制,这都是未知数。”
程日星的伤势经过详细检查,确认无碍,只是需要避免剧烈运动。他利用这段时间,结合杨丽娅后续提供的、更为详尽的能源站内部结构图和安保巡逻时序,在虚拟环境中构建了数套潜入与撤离方案,反复推演可能出现的意外及应对策略。
“最大的风险点在于,杨丽娅承诺的‘内部人员’接应,可靠性存疑。一旦接应环节出问题,我们的人可能瞬间暴露。”程日星指着三维结构图中标注的几个关键节点,“所以,我们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即接应失效,完全依靠自身能力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并撤离。”
另一边,林晓主导的法律应对也同步启动。她没有将希望完全寄托在“捕风行动”可能获取的证据上,而是采取了更为稳妥且具备法律效力的前置动作。
她以“明暗战略研究院”和合作律所的名义,精心起草了一份《关于要求对“寰宇生态”投资东海项目涉嫌违反信息披露及可能涉及非法资金问题启动调查的律师函》及配套的法律意见书,并附上了目前已掌握的部分间接证据链图表。这份文件并未直接指控其犯罪,而是依据《公司法》、《反洗钱法》及证券市场相关信息披露规则,严正指出其存在的重大合规风险,要求相关监管部门和项目审批单位履行审慎审查义务。
“这份函件,我们今天就会正式递交给市发改委、市场监管局和证监局。”林晓向余年解释其策略意图,“此举有多个目的:第一,形成官方记录,表明我们正在通过合法渠道行使监督权利,为后续可能的法律行动铺垫;第二,进一步向‘寰宇生态’施压,扰乱其阵脚,或许能迫使其在慌乱中露出更多破绽;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如果‘捕风行动’顺利,我们获取了关键证据,这份先行递交的函件将成为我们‘合理怀疑’的有力佐证,解释我们调查动机的来源,避免陷入‘证据来源非法’的被动局面。”
余年点头认可。林晓的策略体现了极高的法律专业性,进可攻,退可守,将法律规则运用到了极致。这是在规则范围内,为可能的“非常规”行动,提前构筑的一道防火墙。
然而,就在“捕风行动”进入最后倒计时,法律函件即将发出的前一天晚上,一个意想不到的变数发生了。
苏晴接到了一个加密通讯请求,来源显示是之前提供“寰宇生态”技术造假信息的“李工”。但接通后,传来的却是一个经过处理的、冰冷电子合成音:
“‘捕风’计划已被标记。III号能源站是陷阱。目标‘锚点’实为镜像诱饵,真正核心位于临港新区地下废弃管廊网络节点b7-4。重复,III号能源站是陷阱。”
通讯瞬间中断,无法回拨。
消息传来,筹备小组的成员全都惊出一身冷汗。
“镜像诱饵?”程日星难以置信,“他们预判了我们的追踪,甚至预判了我们可能采取的行动?这怎么可能?!”
老周脸色凝重:“如果消息属实,说明对方不仅技术高超,而且对我们的行为模式有一定了解。杨丽娅?还是我们内部……”
“现在不是追究内鬼的时候。”余年果断打断,他的大脑飞速运转,分析着这突如其来的警告,“消息的真伪必须立刻验证。日星,老周,能不能在不惊动对方的情况下,远程探测地下管廊b7-4节点?”
“很难,地下管廊环境复杂,信号屏蔽严重,常规探测手段几乎无效。”老周摇头。
“杨丽娅那边怎么处理?”苏晴问道,“如果III号能源站真是陷阱,那她的动机就非常可疑了。是她和赵老联手布的这个局?还是她也被人利用了?”
余年沉思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决断:“计划变更,但不停滞。‘捕风行动’暂缓,原定潜入III号能源站的计划取消。但针对地下管廊b7-4节点的调查必须立刻启动,只是方式要变。”
他看向林晓:“法律函件按原计划发出,节奏不变,继续从明面上施压。”
接着,他部署新的调查方向:“苏晴,动用你所有的非官方人脉,尝试寻找熟悉临港新区地下管廊系统的人,特别是当年的建设者、维护工,或者城市探险爱好者,我们需要那个区域的内部结构信息和可能的进入方式。”
“老周,日星,你们尝试从公开的市政基建档案、旧图纸,甚至卫星遥感数据中,分析b7-4节点周边的地质结构、管线布局,寻找异常的能量波动或通讯信号残留,哪怕只有一丝一毫的线索。”
“那杨丽娅呢?”程日星追问。
“暂时按兵不动。”余年眼神深邃,“如果她是局内人,我们一动她就会打草惊蛇。如果她也是被利用的,我们更需要通过她来观察对手的下一步动作。我会找个合适的理由,暂缓与她对接‘捕风行动’的细节。”
原本指向明确的剑锋,在触及目标的前一刻,突然发现目标化为虚幻的镜像,而真正的危险可能来自另一个完全意想不到的方向。这种陡然增加的未知感和被对手预判的挫败感,让整个团队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镜花水月……”余年低声重复着这个词。对手用精妙的布局,在他们面前制造了一场华丽的幻觉。现在,他们必须穿透这层迷雾,找到隐藏在水月之下的真实杀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