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花水月”的警示像一盆冰水,浇熄了“捕风行动”的冲动,却也催生出更深的警惕与更缜密的谋划。研究院内的气氛并未因行动暂缓而松懈,反而因潜在的内部渗透风险和指向不明的新目标而愈发凝重。
余年首先处理的是杨丽娅这条线。他没有直接质问,而是以“技术准备遇到瓶颈,需要更多时间测试识别程序稳定性,且程日星伤势需要彻底恢复”为由,谨慎地推迟了原定计划。通讯另一端,杨丽娅沉默了几秒,语气听不出太多波澜:“可以理解,安全第一。有新进展随时联系。”她的反应过于平静,反而更添疑云。
内部自查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启动。老周和程日星回溯了所有可能接触“捕风行动”核心信息的人员和环节,包括通讯记录、数据访问日志乃至物理空间的接触可能。初步排查并未发现明显漏洞,但这并不能完全排除技术手段更高明的窃听或内部人员极其小心的信息传递。一种无形的隔阂感悄然在团队成员间滋生,信任的基础受到了细微的动摇。
与此同时,对地下管廊b7-4节点的调查在艰难中启动。
苏晴动用了她在城市探险圈和市政工程退休老工人中的人脉。几天后,她带回了一个关键人物——一位绰号“地老鼠”的资深城市探险者,以及一位曾参与过临港新区早期管廊铺设的退休管道工程师,张工。
在一处安全屋,“地老鼠”提供了他几年前冒险进入那片区域时手绘的草图。“b7区是早期建设的试验段,后来规划变更就半废弃了,入口很隐蔽,在一个废弃的绿化泵站下面。里面结构复杂,部分区域有积水和沼气,而且,”他顿了顿,压低声音,“我上次进去的时候,好像听到过发电机的声音,很微弱,但肯定不是市政的设备。”
张工则补充了官方图纸上未曾标注的细节:“b7-4节点……我记得当时施工的时候,因为地质问题,预留了一个比较大的设备扩展腔室,理论上能放得下小型集装箱大小的设备。而且那条支廊的通信光缆接口规格比标准要高,当时还觉得奇怪。”
两条线索相互印证,b7-4节点存在异常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技术层面,老周和程日星尝试了多种非侵入式探测方法。他们调动了过境卫星在不同时段对该区域的地表温度、电磁辐射进行扫描分析,发现b7-4节点对应的地表区域,在深夜时段存在极其微弱但规律性的异常热源和电磁扰动,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
“基本可以确定,下面有东西在运行,功耗不高,但持续稳定。”程日星指着分析图谱,“而且,我们捕捉到了一次极其短暂的、指向境外的异常数据包喷射,路由跳转方式与之前追踪‘锚点’时看到的模式有相似之处,但更隐蔽。”
法律层面,林晓递交的律师函开始发酵。
“寰宇生态”的反应比预想的更为激烈和……专业。他们并未直接否认指控,而是聘请了国内顶级的商事律师事务所,向研究院和林晓个人分别发出了措辞严厉的《律师声明》和《关于要求澄清并撤回不实陈述的函》。声明中,对方逐条反驳了林晓提出的疑点,并出具了由一家国际知名机构出具的技术可行性“预评估”报告——虽非最终认证,以及其复杂的股权结构在注册地“完全合法”的证明文件。
更棘手的是,对方反过来指控研究院及林晓“滥用监督权利”、“散布虚假信息”、“涉嫌商业诋毁和不正当竞争”,并暗示已收集证据,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他们在利用法律程序进行反制,”林晓面色凝重地向余年分析,“这是高端商战常见的策略。我们的指控基于合理怀疑和间接证据,而他们的反驳在表面上也符合程序。这会演变成一场旷日持久的法律拉锯战,消耗我们的时间和资源。而且,他们指控我们‘商业诋毁’,如果成立,后果会很严重。”
压力不仅来自对方。相关监管部门在收到双方文件后,虽未明确表态,但私下传递出的信息是“需要更确凿的证据”,态度趋于谨慎。显然,“寰宇生态”背后的能量开始显现,他们在动用资源影响监管层的判断。
就在这内外交困的时刻,那个神秘的加密通讯再次联系了苏晴。
依旧是冰冷的电子合成音:“压力测试通过。反应符合预期。b7-4节点确系‘幽灵协议’物理核心。接入点位于废弃绿化泵站东南角第三块松动地砖下,通道内有简易生物传感器——通过二氧化碳浓度波动触发。目标设备具备物理自毁功能,强行破拆将触发。获取日志需在设备正常运行状态下,使用特定指令集(稍后传输)进行只读操作。警告:对方已提升安防等级,窗口期缩短。”
通讯再次戛然而止。这一次,对方不仅确认了信息,更提供了近乎操作手册般的细节。
“这太诡异了……”苏晴感到一阵寒意,“对方到底是谁?为什么对我们了如指掌,又如此‘帮助’我们?”
余年沉默着,脑海中飞速整合着所有信息:杨丽娅的可疑平静、内部排查的无果、对手在法律层面的娴熟反击、以及这个神秘“内线”精准到可怕的指引……
“有两种可能,”余年缓缓开口,眼神锐利,“第一,这是我们对手自导自演的一出戏,用‘帮助’的姿态引导我们踏入一个更精密的陷阱,b7-4节点可能就是下一个‘能源站陷阱’。第二……”他顿了顿,“对手内部出现了真正的裂痕,这个‘内线’是真实存在的,他\/她在利用我们,清除掉那条‘失控管道’中,可能威胁到他\/她自身安全的核心部件。”
无论是哪种可能,风险都极高。
“那我们还要继续吗?”程日星问道,经历了之前的车祸和这次的波折,他变得更加沉稳。
“继续。”余年的回答没有犹豫,“但策略要调整。我们不能完全按照这个‘内线’的指挥棒走。”
他做出部署:
“第一,技术组暂停对b7-4节点的直接探查,转向全力分析‘内线’提供的‘特定指令集’,评估其风险,并尝试反向追踪信号来源,哪怕只有一丝可能。”
“第二,林晓,法律战线不能退。针对对方的反诉,立刻准备应诉材料,同时,寻找他们在反驳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逻辑漏洞或新的虚假陈述,准备发起第二轮法律行动。”
“第三,苏晴,尝试通过‘地老鼠’和张工这类边缘渠道,用完全物理、非电子的方式,在不进入管廊的前提下,核实‘内线’提供的接入点和生物传感器信息。比如,用长杆摄像头或者训练小动物。”
“第四,关于杨丽娅……我亲自去见她一面。”
余年知道,与杨丽娅的这次会面,将是一场真正的心理博弈。他需要从这位心思难测的学姐口中,撬出关于赵老、关于“失控管道”、乃至关于这个神秘“内线”的真相,哪怕只是碎片。
地下管廊的魅影幢幢,法律战场的硝烟弥漫,信任与背叛交织成网。每一步都可能踏空,但停滞不前,则意味着被黑暗彻底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