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阑珊,周瑜府邸内红烛高烧,暖意融融。
锦帐之内,云雨初歇,空气中还弥漫着若有似无的暧昧气息。
小乔如同一只慵懒的猫儿,蜷在周瑜身侧,纤指无意识地把玩着他散落在枕畔的墨发。
大乔则安静地依偎在另一旁,脸颊贴着夫君温热的胸膛,聆听着那沉稳有力的心跳,只觉前所未有的安心。
短暂的温存静谧之后,小乔忽然轻轻叹了口气,抬起水漾的眸子,望着帐顶繁复的绣纹,语气带着浓浓的思念:
“公瑾……不知璇儿、胤儿他们,在星庭可还安好?还有姐姐的绍玥儿、懿儿……我们飞升之时,他们还那般年轻。”
大乔闻言,娇躯微颤,眼中亦泛起氤氲雾气,低声道:
“是啊,蓬莱天星庭虽好,终究少了爹娘在身边。不知他们修行是否刻苦,可曾受人欺负?每每思及,心如刀绞。”
周瑜心中一痛,臂弯微微收紧,将两位夫人更紧地拥入怀中。
他脑海中浮现出儿孙绕膝的温馨景象,长女周玥沉稳聪慧,次女周璇活泼伶俐,还有其他嗣子……
那些在蓬莱天星庭执掌权柄、叱咤风云的日子里,最大的慰藉便是回府时能看到孩子们的笑脸。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鼻尖的酸涩,声音低沉而充满保证:
“莫要过于忧心。星庭有旧部忠心辅佐,规制森严,他们身为吾儿,无人敢轻慢。修行之路,本就需历经磨砺,你我当年,不也是如此走来?”
他顿了顿,指尖轻柔地拂过两位夫人微湿的眼角,语气转而坚定,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如今,我等既已在中三天重聚,更立下这炎汉基业,便需戮力同心,早日在这上界站稳脚跟,打下一片更为稳固的江山。待到此间事了,根基深厚,未必不能寻得法子,或是将他们接引上来,或是我等修为通天,可自由往返下界探视。”
他的话语如同定海神针,驱散了姐妹二人心头的阴霾。
小乔将脸埋在他颈窝,闷声道:“嗯,都听公瑾的。你可要快些让这炎汉城变得像星庭那般厉害!”
大乔亦轻轻“嗯”了一声,柔荑与周瑜的手十指相扣,仿佛从中汲取了无尽的力量与信心。
夫妻三人相拥无言,千般思念,万般牵挂,尽在彼此体温中交融、沉淀,化为前行的动力。
窗外,荒原的夜风呼啸,却吹不散这一室用温情筑就的壁垒。
次日清晨,周瑜虽心中仍萦绕着对儿女的思念,却已恢复那智珠在握的都督气度,早早便前往军师府。
只见诸葛亮已在厅中,面前摊开数卷古朴图册,其中一册尤为厚重,封皮以异兽皮鞣制,上书《中三天寰宇风物志》,正是昔日影七所赠,包含诸多地理、势力、奇物记载。
那柄听风匕,静静置于图册之上,犹带一丝昨夜残留的灵韵。
“公瑾来得正好。”诸葛亮抬头,眼中虽有彻夜未眠的微红,却神光湛然,“昨夜信息虽模糊,然‘两界山’三字,颇为关键。”
他指尖点在《风物志》某一页泛黄的地图上。
周瑜凑近观看,只见图上山川纵横,界域分明。
诸葛亮的手指,正落在两片广袤疆域的交界处,那里用醒目的朱砂标注着一片连绵起伏的险峻山脉。
“寂然兜术天,波罗尼密不骄乐天……此两重天域,法则略有差异,灵气属性亦不相同。其交界之处,因法则碰撞,空间不稳,形成这片绵延数十万里的‘两界山’。”
诸葛亮沉声道。
“山势险恶,多产异宝,亦多藏凶险。历来是散修、流寇、乃至逃避追缉者的聚集之地,龙蛇混杂,秩序混乱。”
周瑜凤目微凝:“‘绿袍长髯’,‘千里独行’……云长兄性子孤高,义薄云天,在此等法外之地,行那仗义之事,创下名号,合情合理。”
“正是!”
诸葛亮羽扇轻点图上山脉中的几处标记。
“图鉴有载,两界山中有数处险关要隘,如‘鹰愁涧’、‘锁云峡’、‘埋骨岭’,皆是强人出没、消息流通之所。风匕信息虽未明指具体地点,但云长若在此地,以其风采,必不会寂寂无名。我等只需前往这些关键节点打探,‘绿袍刀神’之名,定有线索!”
他语气笃定,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一夜推演,已将模糊的信息梳理得条理清晰。
“军师所言极是。”
赵云与张飞不知何时也已来到厅外,显然听闻消息,迫不及待。张飞声若洪钟。
“既知二哥下落,还等什么?俺老张这就点齐兵马,杀奔两界山!”
“翼德稍安勿躁。”诸葛亮摆手制止,“两界山情况复杂,绝非千瘴荒原可比。强龙不压地头蛇,需得从长计议。”
这时,一个略带沙哑的声音自角落响起:“军师,都督。统,有一言。”
众人望去,正是庞统。
他自阴影中踱步而出,容貌虽古拙,双眼却精光四射。
“士元有何高见?”
周瑜含笑问道,他对这位与诸葛亮齐名的凤雏,亦不敢小觑。
庞统拱了拱手,先是对诸葛亮精准定位表示钦佩,随即话锋一转:
“寻关将军乃当务之急。然,统昨日观那九头虫法身,其妖力流转,隐有三处滞涩锚点,疑似旧伤或破绽。我等若倾力西行寻羽,这老巢空虚,难保那孽畜不会撕毁盟约,卷土重来。”
他顿了顿,继续道:“故,统以为,西行之事,宜精不宜多。军师与赵、张二位将军,携少数精锐前往即可。公瑾都督新至,威名未显,正可坐镇炎汉,与元直、孝直等处理内政,操练新军。同时……”
他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可令‘六煞巡狩’加大活动范围,甚至……可‘无意间’让它们探听到我等主力西行,城内‘空虚’之讯。”
周瑜闻言,抚掌轻笑:“妙!士元此计,乃请君入瓮,亦是疑兵之计!若那九头虫按捺不住,趁机来攻,公瑾便与元直等,借城池大阵,叫它有来无回!既可除此心腹大患,亦可扬我炎汉之威,震慑四方!”
诸葛亮眼中亦露出赞许之色:“士元思虑周详。亮亦有此意。西行寻羽,贵在神速,人多反而不便。公瑾坐镇,亮无忧矣!”
他环视众人,决断道:“如此,便定下行止。亮与子龙、翼德,携林风等少数好手,不日出发,西行两界山!公瑾总督炎汉内外事宜,士元、元直等辅之!”
“得令!”众人齐声应诺,斗志昂扬。
关羽下落初明,炎汉双杰各司其职,一文一武,一外一内,格局顿开。
寻兄弟,固根基,破强敌,宏图霸业,于此悄然铺陈。
【第92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