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上次钱维来访不过半月,将军府又迎来了新的“客人”。
这次来的阵仗更大——户部侍郎李明德亲自带队,身后跟着五六个书吏,个个手持文书,神情严肃。
苏锦正在账房里整理新制定的三级预备金制度文件,听到外面的动静,小脑袋从账册后面探了出来,眼中闪过一丝警觉。
“萧将军,下官奉旨前来审计贵府财务。”李明德开门见山,“这是圣旨,请过目。”
萧廷接过圣旨,脸色微沉。突击审计,这是要查他们的底啊。
苏锦听到“审计”二字,小手不自觉地攥了攥,但很快镇定下来。她从椅子上跳下来,小步快走到萧廷边。
“李大人,不知此次审计有何具体要求?”萧廷问。
“全面审计,重点查验资金流向,确保无违规挪用。”李明德说,目光在苏锦身上停留了一下,“请安排人配合我们的工作。”
“自然。”萧廷转向苏锦,大手轻抚她的小脑袋,“苏锦,你来配合李大人。”
苏锦感受到萧廷的鼓励,小脸上露出坚定的表情,用力点了点头:“是,将军!”
“李大人,请问需要查验哪些账目?”苏锦仰着小脸问,声音清脆但透着专业。
“所有账目。”李明德冷冷地说,“从去年开始,每一笔收支都要查。”
“明白。”苏锦点头,眼珠转了转,小声对刘德二说:“把我们的'彩虹档案'都搬出来。”
“是!苏姑娘!”刘德二应声而去,脸上带着神秘的笑容。
不一会儿,刘德二和几个下人抬着一箱箱账册走了进来。李明德看到这么多账册,眉头微皱。
“这么多?”
“李大人,我们府里事务繁多,账目自然不少。”苏锦踮起脚尖,小手指着那些箱子,“不过都整理得很清楚,您请看。”
李明德随手翻开一本账册,发现字迹工整,分类清晰,不由得点了点头。
“账册倒是整理得不错。”李明德说,“但是光看账册还不够,我们需要查验凭证。”
“凭证都在这里。”苏锦指向另一堆箱子,小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按照时间和类别分类存放。”
李明德的一个下属走过去打开箱子,立刻愣住了。
“大人,这些凭证...”
“怎么了?”李明德走过去一看,也愣住了。
可见箱子里的凭证按照颜色整齐排列:红色的、蓝色的、黄色的、绿色的,五颜六色,整整齐齐,就像一道彩虹。
苏锦在一旁偷偷笑了,小手捂着嘴巴,眼睛弯成了月牙。
“这是什么意思?”李明德问。
“哦,这是我们的分类方法。”刘德二得意地说,胸脯挺得高高的,“红色是收入凭证,蓝色是支出凭证,黄色是转账凭证,绿色是调整凭证。”
“为什么要用颜色分类?”
“这样查找方便啊。”刘德二说,“您想查什么类型的凭证,直接看颜色就行了。就像...”他想了想,“就像女人家的胭脂盒,什么颜色放什么东西,一目了然!”
苏锦听了,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小脸红扑扑的:“刘叔,你这比喻...”
李明德的下属们面面相觑,这种分类方法确实闻所未闻。
李明德的下属拿起一张红色凭证,发现上面确实记录着一笔收入,而且有相关人员的签字盖章。
“这个方法倒是新颖。”李明德说,“但是我们需要按照时间顺序查验。”
“没问题。”苏锦蹦蹦跳跳地走到箱子前,小手在不同颜色的凭证上轻点,“每种颜色里面都是按时间排序的。您看,红色的从正月到腊月,整整齐齐。”
李明德的下属开始查验凭证,发现确实如苏锦所说,每种颜色的凭证都按时间整齐排列,而且每张凭证都有完整的签字盖章。
“这些凭证的真实性如何验证?”李明德问。
“我们有三方对账法。”苏锦认真地说,小脸板得严严实实,突然展现出超越年龄的专业素养,“每笔业务都有三方确认:经办人、复核人、审批人。而且我们还与相关单位定期对账,确保数据一致。”
“什么是三方对账法?”
“就是每笔业务都要经过三个环节的确认。”苏锦解释时,小手在空中比划着,“首先是经办人记录业务,然后是复核人检查核实,最后是审批人签字确认。这样可以避免错误和舞弊。”
“那如果三方串通怎么办?”李明德故意刁难。
苏锦眼珠转了转,小脸上露出狡黠的笑容:“李大人,您这个问题问得好!我们还有外部对账。”
“外部对账?”
“每个月都会与银库、商户、供应商等相关方对账,确保我们的记录与他们的记录一致。”苏锦说着,从袖中掏出一叠文件,“这些都是对账单,您看,每一笔都对得上。”
李明德接过对账单,发现确实如苏锦所说,每笔业务都有外部单位的确认。
“而且,”苏锦继续说,小手指一条一条地数着,“我们还建立了审计轨迹。每笔业务从发生到入账,都有完整的流程记录,任何人都可以追溯。”
“审计轨迹?”李明德来了兴趣。
“就是每笔业务的完整记录链条。”苏锦拿出一份文件,“您看,这笔军需采购,从申请、审批、采购、验收、入库、付款,每个环节都有记录,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
李明德仔细查看,发现确实如苏锦所说,每个环节都有详细记录和相关人员签字。
“这套制度确实严密。”李明德说,“那我们现在就开始查验。从去年第一季度开始。”
“好的。”苏锦说,“刘德二,把去年第一季度的红色和蓝色凭证拿出来。”
刘德二很快找到了相应的凭证。李明德的下属开始逐笔核对,发现账册记录与凭证完全一致,而且每笔业务都有完整的审批流程。
“这笔军需采购,金额较大,有什么特殊原因吗?”李明德指着一笔记录问。
“这是去年春季的紧急采购。”苏锦说,小脸严肃起来,“当时边境有警,需要紧急补充军需。这里有相关的批文和采购合同。”
苏锦从另一个箱子里拿出一份文件,动作娴熟得像变戏法。上面确实有朝廷的紧急批文和详细的采购合同。
“采购价格是否合理?”
“我们有比价记录。”苏锦说,小手在文件中翻找,“每次大额采购都会向多家供应商询价,选择性价比最高的。您看,这里有三家供应商的报价单。”
李明德查看报价单,发现确实选择了价格最低、质量最好的供应商。
“那这笔设备维护费用呢?”李明德又指着另一笔记录。
“这是定期维护。”苏锦说,“我们建立了设备维护档案,每台设备都有维护计划和记录。”
苏锦拿出一本厚厚的档案,里面详细记录了每台设备的维护情况。
“你们连这个都记录?”李明德有些惊讶。
“当然。”苏锦认真地说,小下巴微微扬起,“设备是府里的重要资产,必须妥善维护。而且定期维护可以延长设备寿命,从长远看是节约成本的。”
李明德的下属们继续查验,从第一季度查到第四季度,每一笔记录都清清楚楚,每一张凭证都有据可查。
“这笔年终奖金的发放标准是什么?”李明德问。
“我们有绩效考核制度。”苏锦说,拿出另一份文件,“根据每个人的工作表现和贡献,按照统一标准发放。”
“绩效考核制度?”
“就是根据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工作态度等方面,对每个人进行评分,然后按分数发放奖金。”苏锦解释,“这样既公平又能激励大家努力工作。”
李明德看了看考核标准,发现确实很详细很公平。
“那这笔招待费用呢?”
“这是接待朝廷官员的费用。”苏锦说,“我们有招待标准,不同级别的官员有不同的招待规格,绝不超标。”
苏锦拿出招待标准文件,上面详细列出了不同级别官员的招待规格和费用标准。
“你们考虑得真周到。”李明德感叹。
“这是必须的。”苏锦说,“公款招待必须有标准,否则容易出问题。”
查验工作持续了一整天,李明德的下属们查遍了所有账目和凭证,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苏姑娘,你们的财务管理确实规范。”李明德说,“但是我还有一个疑问。”
“李大人请说。”苏锦说。
“你们的盈余这么多,为什么不上缴朝廷?”
“李大人,这些盈余都有专门用途。”苏锦说,“我们建立了三级预备金制度,每一笔钱都有明确的用途和管理规则。”
“三级预备金制度?”
“就是把预备金分成三个等级:紧急预备金、专项预备金、机动预备金。”苏锦解释,“不同等级有不同的使用条件和审批程序。”
苏锦拿出三级预备金制度文件,详细介绍了每个等级的用途和管理规则。
“这个制度设计得很合理。”李明德说,“那如果朝廷需要调拨,你们愿意配合吗?”
“当然愿意。”苏锦说,“但是要按程序来。我们已经和钱大人达成了协议,建立了正式的调拨程序。”
“什么程序?”
“首先要有正式的调拨令,其次要明确调拨的数额和用途,最后要约定归还的时间和方式。”苏锦说,“这样既保证了朝廷的需要,又保护了我们的利益。”
李明德听了,觉得这个程序确实合理。
“那你们的'抠门三不借'原则呢?”李明德笑着问。
“那是我们的底线。”苏锦认真地说,“任何借款都必须符合这三个条件,这是为了保护资金安全。”
“你这个小丫头,倒是很有原则。”李明德说。
“谢谢李大人夸奖。”苏锦甜甜地笑了,“不过我觉得这不是原则,这是常识。”
李明德被苏锦的话逗笑了:“常识?”
“对啊。”苏锦说,“借钱要有抵押,要有期限,要有利息,这不是常识吗?”
“那朝廷调拨也要利息?”
“当然。”苏锦理直气壮地说,“钱是有时间价值的,借用就要付利息,这是天经地义的。”
“你这是把朝廷当商户啊。”李明德笑道。
“李大人,在财务管理上,人人平等。”苏锦认真地说,“这不是对朝廷不敬,而是对制度的尊重。”
李明德听了,对苏锦更加刮目相看。
“好,审计结束。”李明德说,“你们的财务管理确实规范,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谢谢李大人。”苏锦松了一口气,小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
“不过,”李明德话锋一转,“我有个建议。”
“李大人请说。”
“你们的管理经验很好,应该推广到其他单位。”李明德说,“这样可以提高整个朝廷的财务管理水平。”
“这个想法很好。”苏锦说,“我们正在编写《财政预备金管理手册》,希望能够为其他单位提供参考。”
“那太好了。”李明德说,“我会向户部尚书推荐你们的经验。”
“谢谢李大人支持。”苏锦说。
送走李明德后,萧廷找到苏锦。
“锦儿,你今天表现得很好。”萧廷说,大手轻抚她的小脑袋。
“嘿嘿,还好没给将军丢脸。”苏锦开心地说,小脸红扑扑的。
“不仅没丢脸,还给我长脸了。”萧廷说,“连户部侍郎都对你刮目相看。”
“那是因为我们的制度确实好。”苏锦说,“只要按规矩办事,就不怕任何检查。”
“那你觉得朝廷还会来查吗?”
“可能还会来。”苏锦说,“但是我们不怕。我们的账目清清楚楚,制度完完整整,查多少次都不怕。”
“那就好。”萧廷说,“有你在,我很放心。”
苏锦听了,心中涌起一阵暖流。有萧廷的支持和信任,她觉得自己可以应对任何挑战。
当天晚上,苏锦继续完善《财政预备金管理手册》。她把今天审计的经验也写了进去,包括如何应对审计、如何建立审计轨迹、如何完善凭证管理等。
“苏姑娘,您这本手册越写越厚了。”刘德二看着不断增厚的手稿,感叹道。
“好的制度需要不断完善。”苏锦说,“今天的审计让我发现了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什么地方?”
“比如凭证的颜色分类,虽然方便查找,但是可能会让人觉得不够正式。”苏锦说,“我准备再设计一套更加规范的分类方法。”
“那颜色分类还要吗?”
“要,但是作为辅助方法。”苏锦说,“主要还是按照业务类型和时间分类,颜色只是为了方便识别。”
“明白了。”刘德二说,“那我明天就开始重新整理凭证。”
“不急,慢慢来。”苏锦说,“制度的完善是一个过程,不能急于求成。”
几天后,李明德的审计报告传到了朝廷。报告中对将军府的财务管理给予了高度评价,特别是对苏锦的管理能力和创新思维给予了充分肯定。
户部尚书看了报告后,特意召见了李明德。
“你说的这个苏锦,真有这么厉害?”户部尚书问。
“确实厉害。”李明德说,“她虽然年纪小,但是财务管理的理念和方法都很先进。”
“那她的管理经验值得推广吗?”
“非常值得。”李明德说,“如果能够在全国推广,对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很有帮助。”
“好,那你去安排,让她把经验整理出来,在户部内部先试行。”户部尚书说。
“是。”李明德应道。
从此,苏锦的名声在朝廷内部传开了。她不仅是将军府的小账房,更成了朝廷财政改革的重要参与者。
而她的“彩虹档案”分类法,也被戏称为“色卡理财法”,在官场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