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在焦灼中一天天过去。李秀云那边联系了国内几个顶尖的药物化学团队,对方对“金莲素”这个全新结构都很感兴趣,但一听时间要求,都直摇头。科学有科学的规律,急不来。李秀云嘴上起了燎泡,只能带着团队继续埋头苦干。
马来西亚那边,张承志和哈菲兹博士跑断了腿,政策收紧后,本地企业都变得格外谨慎,谈合作的条件越来越苛刻。进展缓慢得像蜗牛爬。
公司的账本越来越薄,财务总监私下找张大山汇报了好几次,现金流最多再撑三个月。王斌为了回笼资金,带着销售团队四处奔波,甚至接了几个利润微薄但能快速周转的订单,惹得周明在车间里直骂娘,说这是糟蹋好东西。
压力像一张无形的网,越收越紧。张大山整夜整夜睡不着,烟抽得越来越凶。他感觉自己像一头被困在笼子里的野兽,四面八方都是铁栅栏,找不到突破口。
这天下午,他心烦意乱,干脆开车回了靠山屯。没去公司,直接上了后山,走到那片最早开辟的“紫丹参”试验田边。初夏的风吹过,丹参苗绿油油的,长势正好。几个老药农正在田里除草,看见他,远远地打招呼:“大山回来啦!”
看着这片熟悉的土地,闻着空气中熟悉的泥土和药草混合的气息,张大山那颗悬着的心,莫名地安定了一些。他蹲下身,摸了摸脚下的泥土,粗糙,却带着生命力。
“根还在,地还在,怕个球!”他低声骂了一句,像是在给自己打气。
回到山下的老屋,他意外地发现儿子张承志居然回来了,正坐在院子里和他妈李秀云说话,两人脸色都有些疲惫,但眼神交流间有种难得的轻松。
“爸!”张承志看见他,站了起来。
“你怎么回来了?那边不忙了?”张大山有些意外。
“回来喘口气,也跟妈商量点事。”张承志递给他一瓶水,“爸,我和哈菲兹博士商量了个新想法,可能有点冒险,但说不定是条路子。”
“啥想法?说说看。”张大山拧开水瓶,灌了一口。
“我们想,不跟那些大种植园死磕了。政策收紧,他们顾虑多。我们换个思路,找那些有特色、有口碑,但规模不大的家庭式精品药园合作。”张承志语速加快,眼睛发亮,“这些园子规模小,但老板往往自己就是技术能手,对药材品质有追求,没那么死板。我们输出标准和技术,帮他们做认证,打造高端定制药材品牌,走精品路线。虽然量小,但单价高,利润空间大,而且容易做出标杆效应!”
李秀云在一旁补充:“承志这个想法,跟咱们研发遇到的瓶颈也有点像。与其贪大求全,不如先集中力量,把‘金莲素’其中一个活性最强的片段结构先彻底搞清楚,申请核心专利,建立第一个技术壁垒。饭要一口一口吃。”
张大山听着,眼睛慢慢亮了起来。对啊!自己之前是不是太钻牛角尖了?总想着一步到位,全面开花,反而被框住了。海外市场,不一定非要搞大规模种植园;技术突破,也不一定非要等全部解析完!
“精品药园……核心片段专利……”他喃喃自语,猛地一拍大腿,“好!这个思路好!咱们之前是被‘奥丁资本’带偏了节奏,老想着跟他们拼规模、拼速度。咱们的优势是啥?是‘地道’和‘匠心’!就得发挥这个优势!”
他兴奋地在院子里踱步:“承志,你马上回马来西亚,就按这个思路干!找准一两家有潜力的精品药园,下功夫把它做成样板!秀云,研发这边也调整方向,集中火力,先攻克最核心的片段!咱们就学毛主席的战术,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看着丈夫和儿子重新燃起斗志的样子,李秀云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她轻声说:“还有件事,我联系了我导师的一个学生,现在在美国一个顶尖研究所,专门做天然产物合成。他答应帮忙,用他们的先进设备,帮我们加速分析‘金莲素’的片段结构。”
这真是雪中送炭!张大山激动地握住妻子的手:“太好了!秀云,还是你路子广!”
压在心口的大石头,仿佛被撬开了一道缝,透进了一丝光亮。张大山知道,前路依然艰难,但至少,他们找到了一个可能破局的方向。不再是被动挨打,而是开始用自己的节奏,打出自己的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