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
王家村的村广场永远是孩子们的乐园。春日里,刚冒芽的柳枝垂在石碾旁,五岁的林守泉穿着蓝色的小外套,拽着小虎的衣角不放,脆生生地喊:“小虎哥哥,再给我讲一遍妈妈当年斗刀疤的故事嘛!”
小虎已经长成半大的小伙子,坐在石碾上,故意板着脸:“都讲第八遍啦,你怎么听不腻呀?”话虽这么说,还是清了清嗓子,绘声绘色地讲起来:“那时候刀疤带着人闯古墓,你妈妈拿着绿松石冲在最前面,一下子就把毒雾给镇住了,比 superhero 还厉害!”
守泉听得眼睛发亮,小手紧紧攥成拳头,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场紧张的对峙中。他指着不远处祖父的纪念碑,认真地说:“等我长大了,也要像妈妈和祖父一样,守护古墓,守护咱们村!”
广场上的老人们听着,都忍不住笑起来。王婶笑着揉了揉守泉的头发:“这孩子,打小就有股子韧劲,将来肯定是个有担当的好小子。”守泉扬起小脸,露出一口整齐的小白牙,转身和其他孩子追着蝴蝶跑开了,清脆的笑声洒满了整个广场。
第二幕
七岁那年,守泉第一次跟着林砚走进考古队的临时实验室。推开门,一股淡淡的消毒水味混合着泥土的气息扑面而来,架子上摆满了各种考古工具、装着文物碎片的玻璃罐,还有祖父当年用过的笔记本复制品。
林砚拿起一把小巧的软毛刷,递给守泉:“这是考古用的刷子,清理文物的时候要轻轻的,不能用力,不然会损坏它们。”守泉小心翼翼地接过刷子,像捧着稀世珍宝一样,轻轻碰了碰旁边的陶片。
林砚又指着展柜里的骨针和笔记本:“这枚骨针是东夷莒氏部落的祭祀用品,你祖父当年就是靠它发现了不少秘密;这本笔记,记录了他当年考古的经历,还有对赤骨毒的研究。”
守泉凑在展柜前,睁大眼睛仔细看着,嘴里念念有词:“祖父真厉害。”他转头对林砚说:“妈妈,我以后也要做考古学家,把祖父没完成的研究继续下去,保护好咱们村的古墓和文物。”林砚看着儿子认真的模样,心里满是欣慰,她知道,守护的种子已经在孩子心里生根发芽。
第三幕
一个周末的午后,守泉带着几个小伙伴在后山玩耍。春日的后山草木茂盛,野花遍地,孩子们在草地上追逐嬉戏,玩得不亦乐乎。突然,守泉被一块露出地面的石头绊了一下,他蹲下身,想把石头挪开,却发现石头上有奇怪的纹路。
“你们快来看!这石头上有图案!”守泉兴奋地喊起来。小伙伴们立刻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这是什么呀?像太阳又像云朵。”守泉皱着眉头,仔细回忆着妈妈教过的东夷刻符知识,突然眼睛一亮:“我记得妈妈说过,东夷部落有太阳符,这会不会就是?”
他小心翼翼地用手拂去石头上的泥土,纹路变得更加清晰了——那确实是一个酷似太阳的刻符,线条古朴而流畅。守泉立刻抱起石头,拉着小伙伴们往家跑:“我们去找我妈妈,让她看看这个发现!”
林砚看到石头上的刻符后,惊喜地笑了:“守泉,你真棒!这确实是东夷部落的太阳符,是个很重要的发现。这说明,当年东夷人在这片后山活动得很频繁。”得到妈妈的肯定,守泉的小脸涨得通红,心里充满了成就感。他下定决心,以后要更加努力地学习考古知识,争取发现更多关于东夷文化的秘密。
(第八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