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李世民要品尝胡椒的味道,周围的官员们顿时安静下来,原本嘈杂的禁苑里瞬间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投向李杰,眼中充满了好奇和期待。西域的胡椒价格昂贵,一匹战马才能换区区几斤,除了皇亲国戚和极少数高官,大多数人都只闻其名,未尝其味,此刻能有机会亲口尝尝这传说中的香料,自然不愿错过,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起来。
李杰拍了拍手,发出清脆的声响。早已等候在棚后的狱卒们立刻行动起来,他们推着一个特制的烤炉走了出来。这烤炉是用黄泥和砖块砌成的,下面留着通风口,上面铺着平整的铁板,边缘还用铜片包了边,看起来既实用又精致,是李杰根据现代烤炉的原理设计的,能让食物受热更加均匀。
“这是什么炉子?看着倒新奇得很。” 尉迟恭率先凑上前,他性格直率,对新鲜事物总是充满好奇。他用手指轻轻敲了敲铁板,发出 “咚咚” 的声响,声音沉闷而厚重,“比咱们常用的火塘看着精致多了,这玩意儿烤肉能好吃?”
“回将军,这是特制的烤炉。” 李杰微笑着解释道,“用它烤肉,受热均匀,不易烤焦,能最大程度保留肉的鲜嫩,味道自然比火塘烤的要好上许多。”
很快,几名穿着白色厨服的厨役抬着新鲜的羊肉走了过来。这些羊肉是从御膳房特意调来的,选自河西走廊的羯羊,那里的羊吃着草原上的嫩草长大,肉质细嫩,没有丝毫膻味。厨役们手脚麻利地将羊肉切成薄片,每一片都薄厚均匀,像纸一样透明,然后放在大碗里,加入少许盐和料酒腌制起来,动作娴熟而迅速。
“这羊肉看着就不错,色泽鲜红,纹理清晰。” 房玄龄捋着胡须,笑眯眯地说,他平日里喜欢研究美食,对各种食材都颇有心得,常用茱萸和花椒调味,此刻看着这新鲜的羊肉,再想到那神秘的胡椒,心中充满了期待,“就是不知用这胡椒调味,能有什么奇特之处,希望别让人失望才好。”
李杰亲自掌勺,他挽起官服的袖子,露出结实的小臂。他先在铁板上刷了一层薄薄的芝麻油,油香瞬间弥漫开来。等油热后,他将腌制好的羊肉片均匀地铺在上面,动作麻利而精准。“滋啦” 一声,羊肉接触到热油,立刻泛起了白色的泡沫,浓郁的肉香瞬间弥漫开来,像一只无形的手,勾着每个人的食欲,引得周围的人纷纷吸了吸鼻子,喉结不由自主地滚动着。
“好香啊!这还没放调料呢就这么香!” 一名年轻的官员忍不住赞叹道,他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铁板上的羊肉,仿佛要把那些肉都吸进眼里,口水在嘴里打转。
李杰用长柄铁铲轻轻翻动着羊肉,动作娴熟而精准,每一片都翻得恰到好处。他时不时弯腰观察羊肉的颜色,确保火候恰到好处。很快,原本鲜红的羊肉片变成了诱人的粉红色,边缘微微焦黄,散发出更加浓郁的香气,那香气里带着一股淡淡的焦香,让人闻着就忍不住想流口水。
“差不多了。” 李杰满意地点点头,从旁边的木盒里取出一个小巧的银罐。银罐是用纯银打造的,上面刻着精美的花纹,看起来十分精致。他轻轻打开罐盖,瞬间,一股浓郁的辛辣香扑鼻而来,比新鲜胡椒果的味道更加醇厚,还带着一丝淡淡的焦香,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人们的味蕾。
“这就是胡椒粉?” 李世民饶有兴致地看着银罐里的粉末,黑褐色的粉末细腻均匀,像磨碎的石墨,与他想象中那些黑乎乎、粗糙不堪的西域胡椒大不相同,“看着倒不起眼,这味道却挺冲,闻着就让人精神一振。”
“正是。” 李杰拿起一把小小的银勺,舀了少许胡椒粉,小心翼翼地撒在烤肉上,动作轻柔得像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胡椒性温热,能去膻提鲜,尤其适合搭配肉类食用,用它烤出来的肉,味道会更加鲜美。”
他用铁铲将烤肉和胡椒粉充分拌匀,让每一片羊肉都均匀地裹上粉末。原本就香气四溢的烤肉,此刻又增添了胡椒的辛辣香,两种味道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让人难以抗拒的诱惑,连空气都仿佛变成了香的。
“好了,请陛下和各位大人品尝。” 李杰示意厨役将烤肉分装在小巧的玉盘里,每个盘子里放着两三片,上面还点缀着一片翠绿的香菜叶,红绿相间,看起来精致可口,让人不忍下口。
内侍先端了一盘给李世民。李世民拿起玉筷,夹起一片烤肉,放在鼻尖闻了闻,那股辛辣与肉香混合的气息让他食欲大开。他轻轻咬了一口,肉质的鲜嫩和胡椒的辛辣瞬间在口腔里爆发开来,像一场味觉的盛宴。羊肉原本的腥气被完全去除,只剩下浓郁的肉香和微微的刺激感,那种味道,是他从未尝过的鲜美,让他忍不住眯起了眼睛,脸上露出了享受的表情。
“好!好味道!” 李世民赞不绝口,又夹起一片放进嘴里,细细咀嚼着,“比用茱萸和花椒调味不知好多少倍,这胡椒果然名不虚传!看来之前用战马换胡椒,也并非不值啊!”
看到皇帝吃得津津有味,百官们也纷纷拿起玉筷品尝起来。长孙无忌向来口味清淡,他有些犹豫地夹起一片,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小口。但很快,他的眼睛就亮了起来 —— 羊肉的鲜美和胡椒的辛辣完美融合,既不油腻,又不失风味,那种独特的口感让他胃口大开,忍不住将剩下的几片都吃了下去,还意犹未尽地舔了舔嘴唇。
“此物当入御膳房!” 房玄龄连吃了两盘,意犹未尽地抹了抹嘴,对李世民说道,语气里带着几分急切,“让御厨好好研究研究,用它来调味,定能让御膳更上一层楼,陛下也能多进些饮食。”
尉迟恭更是吃得豪放,他根本不用玉筷,直接用手拿起一片烤肉塞进嘴里,大口咀嚼着,含糊不清地说:“痛快!这胡椒配羊肉,简直是绝配!比我在军营里吃的烤肉香十倍!” 他吃得兴起,大手一挥,又从厨役手里抢过一盘,油星溅在玄甲上也毫不在意,引得周围官员一阵低笑,连李世民也被他这憨直模样逗得莞尔,龙袍的衣角在风中轻轻扬起。
户部侍郎原本对胡椒能否取代茱萸存疑,此刻夹起一片烤肉送入口中,辛辣感顺着舌尖蔓延到喉咙,竟让他连日来因核算漕运账目而淤积的郁气消散不少。他咂咂嘴,放下玉筷拱手道:“李大人,这胡椒不仅味美,竟还有通气之效?若能推广至民间,怕是要让茱萸价跌三成啊。”
“侍郎大人说笑了。” 李杰拱手笑道,掌心的温度透过官服传递过来,“胡椒性热,茱萸性温,各有妙用。只是肉食配胡椒,确是相得益彰。” 他刻意留了余地,既彰显胡椒的价值,又不贬低传统香料,这番圆融让房玄龄暗暗点头,捋须的手指停顿了半分。
官员们吃得兴起,原本肃穆的禁苑竟生出几分宴席的热闹。有人捧着玉盘细嚼慢咽,生怕错过一丝滋味;有人边吃边与同僚低声议论,眉飞色舞地比划着;还有人偷偷用帕子包起一片烤肉,指缝里漏出的香气引得旁人侧目 —— 想带回府中给妻儿尝尝鲜的心思昭然若揭。阳光透过棚顶的麻布,在众人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混着烤肉的香气与胡椒的辛辣,竟生出一种奇异的融洽,连玄甲卫们也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唯有李承乾立在角落的廊柱旁,指尖将温润的太子玉佩攥得咯咯作响,玉上的龙纹硌得掌心生疼。他看着那些曾对自己阿谀奉承的官员此刻围着李杰赞不绝口,看着父皇脸上毫不掩饰的笑意,只觉得五脏六腑都被妒火灼烧,喉咙里像堵着团滚烫的棉絮。尤其是当一名内侍捧着剩下的烤肉经过时,那浓郁的香气飘过来,他竟下意识地咽了口唾沫 —— 这份不受控制的生理反应,比任何嘲讽都更让他屈辱,猛地转身时,指甲深深掐进廊柱的木纹里,留下几道弯月形的凹痕。
“太子似乎不适?” 李世民的声音突然从人群中传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淡,像冰珠落在热油里。
李承乾浑身一僵,锦袍下的脊背瞬间绷紧,慌忙转身躬身:“儿臣…… 只是晨间露重,有些头晕。” 说话时,他的目光死死盯着地面的红毡,不敢与父皇对视。
“既如此,便先回东宫歇息吧。” 李世民的目光在他苍白的脸上停留片刻,那眼神里有审视,有失望,最终都化作一声平淡的吩咐,转而对身旁的内侍道,“送太子回去,好生照看。” 语气里听不出喜怒,却让李承乾后背沁出一层冷汗。他知道,父皇这是在提醒他,今日的主角不是他这个太子,而是那个站在胡椒藤前的年轻农官。
待李承乾的背影消失在禁苑门口,那抹明黄太子袍没入远处的宫墙阴影,李世民才收回目光,对李杰道:“你这胡椒,除了烤肉,还能作何用?” 他的指尖摩挲着腰间的玉带,目光里带着探究。
“回陛下,” 李杰示意老张捧来两个陶罐,陶罐的陶釉在阳光下泛着青灰色的光,“臣已将部分胡椒制成酱料与粉末。酱料可佐食拌饭,粉末可入汤调味,甚至还能入药,驱散风寒。” 他揭开陶罐的木盖,浓郁的香气瞬间盖过烤肉的余味,像团无形的云雾在人群中散开,引得百官纷纷侧目,不少人向前挪了半步。
房玄龄凑近闻了闻胡椒酱,花白的胡须微微颤动,只见深褐色的酱料里浮着细碎的香料粒,黏稠度恰到好处,勺尖挑起时能拉出细长的丝:“此酱若配着胡饼吃,想必是极好的。” 他年轻时在秦王府吃过无数珍馐,此刻却被这平民吃食勾动了食欲。
“玄龄公所言极是。” 李杰笑着点头,眼角的细纹里盛着自信,“臣已备下胡饼,正可让大人一试。”
很快,厨役端来热气腾腾的胡饼,金黄酥脆的饼皮上撒着芝麻,热气蒸腾中能看到内里分层的暄软。李杰用银勺舀起一勺胡椒酱,手腕轻转,让酱料均匀地抹在胡饼上,酱色与饼的金黄形成鲜明对比,递到房玄龄手中时,还能感受到饼皮传来的温热。老相爷咬了一大口,饼的麦香、酱的辛辣与芝麻的醇香在口中交融,竟让他想起年轻时随陛下征战沙场的豪迈,忍不住赞道:“痛快!有此酱料,便是粗茶淡饭也能吃出滋味!”
尉迟恭见了,也抢过一张胡饼抹上胡椒酱,三口两口吞下肚,喉结滚动间饼屑掉了满身,抹着嘴道:“这玩意儿比肉酱还过瘾!下次出征,若能带几罐,弟兄们定能多吃两碗饭!” 他的铠甲上还沾着饼渣,却毫不在意地拍着肚子,引得众人发笑。
李世民看着这一幕,眼中笑意更浓,眼角的皱纹也舒展开来。他接过内侍递来的胡饼,指尖触到饼皮的温热,却没有立刻吃,而是举在手中对百官道:“诸位都看到了,这胡椒不仅能换战马,更能丰富我大唐百姓的餐桌。李杰能在三月之内种出此物,确有过人之处。”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期待的脸庞,“至于封赏之事,容朕回宫后与三省商议,定不会亏待有功之臣。”
这话一出,李杰心中微动,面上却依旧平静地躬身:“臣培育胡椒,只为报效陛下,不敢求赏。” 他知道,帝王的封赏从不是随口之言,需经朝堂程序,这般说词既是谦逊,也是对规则的尊重。
百官们听了,脸上的神情各异。有人暗自点头,觉得李杰沉稳知礼;有人则盘算着如何在封赏之事上顺水推舟,卖个人情;还有人目光闪烁,显然在思索这胡椒推广背后的利益纠葛。
长孙无忌上前一步,花白的眉毛下目光深邃:“陛下说的是,有功必赏是我大唐规矩,但此事关乎农桑新政,确需从长计议。” 他转向李杰,苍老的掌心带着常年握笔的薄茧,轻轻拍了拍他的手臂,“李大人不必急在一时,你这胡椒培育之法,才是最珍贵的功绩。” 话里既有安抚,也有提点。
“多谢长孙公教诲。” 李杰拱手回应,语气诚恳,“臣初涉农政,诸多事宜还需向各位大人请教。” 他清楚,在这朝堂漩涡中,谦逊是最好的盾牌。
日头渐高,已过巳时,禁苑里的香气依旧浓郁,只是多了几分阳光晒过的暖意。李世民又细细询问了胡椒的后续种植计划,从选地的土壤酸碱度到育苗的温度控制,从灌溉的频次到施肥的配比,李杰都一一作答,条理清晰得像照着农书念诵。连房玄龄都忍不住在旁补充:“陛下,李杰所言的梯田种植法,若能与胡椒培育结合,或许能让江南丘陵也种出高产作物,届时我大唐的耕地可增三成不止。”
“此事大有可为。” 李世民颔首道,眼中闪过一丝兴奋,“便由司农寺牵头,房玄龄从旁协助,务必在秋收前拿出具体方案。朕要让明年的朝会上,能看到各地呈报的胡椒试种成果!”
“臣遵旨!” 李杰与房玄龄齐声应道,声音在禁苑里回荡。
当李世民带着百官离开时,红毡上已落满细碎的胡椒叶和芝麻粒,像撒了层红绿相间的碎宝石。老张和小王忙着收拾残局,将剩下的胡椒酱小心地盖好,看着满地狼藉却笑得合不拢嘴,眼角的皱纹挤成了花:“大人,咱们这是…… 真的成了?” 小王的声音里还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手里的抹布都差点掉在地上。
李杰望着官道上渐渐远去的仪仗,明黄色的龙旗在风中越来越小,阳光洒在他崭新的绯色官服上,映出沉稳的光泽。他拿起一串未被采摘的胡椒果,红得像团燃烧的火,果粒上的细绒毛在光线下清晰可见:“这只是开始。” 语气里没有丝毫得意,只有对未来的笃定。
风穿过临时棚,吹动着棚顶的麻布,发出哗哗的声响,像谁在低声诉说。远处的长安城轮廓在阳光下愈发清晰,朱雀大街的车水马龙隐约可闻。李杰知道,那里有更广阔的舞台在等着他 —— 贞观犁的图纸还在脑海里静静躺着,香皂的配方已在系统中闪烁着微光,而这小小的胡椒,不过是他叩开大唐盛世的第一块敲门砖。
禁苑的土地上,焦黑的藤蔓间已冒出嫩绿的新芽,鹅黄色的芽尖顶着露珠,带着劫后余生的韧性。就像他这个来自异世的灵魂,终将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老张蹲在地里,用手指轻轻碰了碰新芽,抬头对李杰笑道:“大人您看,这藤子还活着呢,明年定能结得更多。”
李杰点点头,目光望向更远的田野。那里,有无数的可能性在等待着被唤醒。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