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启明认真听着,末了说道:“开叶,你的思路是对的,刘建国同志和孙连城同志的到来,是上级高度重视这个项目的体现,你们一定要端正态度,积极配合审查,把工作做扎实,这是前提,同时,也要有信心,只要你们的工作是经得起检验的,就不要怕查,省里是你们坚强的后盾,遇到确实难以协调的困难,可以及时向省委反映,但要记住,一切要以事实为依据,以程序为准则,不要搞小动作,更不能心存侥幸。”
“是,周书记,我明白您的意思了,我们一定严格按照您的指示办,做好万全准备,迎接审查。”郑开叶心中有了底,周启明的态度很明确:支持,但要求必须合规,要求他们靠自己顶住压力。
结束与周启明的通话,郑开叶又沉思了片刻,他拿起内部电话,叫来了纪委书记赵国强。
“国强同志,坐。”
赵国强坐下,神色严肃:“书记,您找我?是为了孙副主任来的事吧?”
“嗯。”郑开叶点头,“项目上的资金和流程,有项目领导小组和审计部门负责,但我们市里配套的各项资源投入、征地拆迁、以及可能涉及到的上下游企业合作,廉政风险点也不少,你这边要提前介入,进行一次自查自纠,确保我们市里这一块干干净净,不能在这个关键时期出任何问题,给项目抹黑,更不能让人有机可乘。”
赵国强立刻领会:“明白,书记,我立刻部署下去,成立一个专门工作组,对所有与项目相关的市属资源投入、合同、以及干部履职情况进行一次摸底,发现问题立即纠正,绝不姑息!”
“好,要快,要细。”郑开叶强调,“注意方式方法,不要搞得人心惶惶,影响正常工作开展。”
“您放心,我有分寸。”赵国强领命而去。
郑开叶这才稍稍松了口气,但眉宇间的凝重并未散去,他知道,这只是风暴来临前的准备,真正的考验,在下周。
接下来的几天,济州市委市政府和西郊项目基地都如同上紧了发条,高速运转起来。郑开叶和朱煜昌虽然各自忙碌,但通过电话和加密邮件的沟通明显频繁和顺畅了许多,两人默契地将主要精力都集中在了应对共同的外部挑战上,那些曾经横亘在彼此之间的理念分歧和权力摩擦,暂时被搁置或者说被巧妙地融入了合作框架下来寻求解决方案。
一种基于现实压力而形成的、脆弱的同盟关系正在悄然生成。
终于,孙连城副主任莅临济州的日子到了。
这天清晨,济州天空阴沉,仿佛预示着这不平凡的一天,市委大院和项目基地都提前进入了最高级别的接待和准备状态,一切流程都反复演练过,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位置和职责。
郑开叶和朱煜昌提前半小时抵达项目基地办公楼门口,并肩站立,等候着孙连城的车队。
两人都穿着深色西装,表情沉静,看不出丝毫情绪波动。
上午九点整,一个由三辆黑色轿车组成的车队准时驶入基地大门,稳稳地停在办公楼前,第二辆车的车门打开,一位年纪约莫五十多岁、身材清瘦、戴着金丝边眼镜、面容严肃、不苟言笑的男子走了下来,他目光锐利如鹰,一下车就迅速扫视了一圈周围环境,最后定格在迎上来的郑开叶和朱煜昌身上。
此人正是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能源局局长、新任项目领导小组副组长——孙连城。
“孙主任,欢迎您莅临济州指导工作!”郑开叶率先上前一步,伸出右手,语气沉稳有力。
“孙主任,一路辛苦。”朱煜昌紧随其后,笑容恰到好处,既不显得过分热情,也不失礼数。
孙连城分别与两人握手,动作干脆,力度适中,脸上没有任何寒暄的笑容,直接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郑书记,朱主任,客套话就不必说了,时间紧,任务重,直接开始工作吧,我先听汇报,然后看现场,最后查阅相关资料,请带路。”
干脆利落,甚至有些冷硬,完全没有多余的废话,这就是孙连城的风格。
“好的,孙主任,这边请,会议室已经准备好了。”郑开叶侧身引路,神色不变。
朱煜昌也立刻跟上。
汇报会在基地最大的会议室举行,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成员、技术团队核心、以及省市两级相关部门的负责人都已正襟危坐,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滴出水来。
孙连城坐在主位,郑开叶和朱煜昌分坐两侧,汇报开始。
按照事先准备好的流程,先是朱煜昌代表项目办整体汇报项目进展、资金投入概况、以及国际合作的备份方案,他准备充分,数据详实,口才便给,在介绍成绩时充满自信,在提及困难时也显得坦诚。
孙连城听得极其认真,几乎不抬头,一直在快速翻阅着手中的纸质版汇报材料,不时用笔在上面做着记号,他没有打断朱煜昌,但那种沉默的审视感,让整个会场的压力持续攀升。
朱煜昌汇报完,孙连城抬起头,目光扫过他,然后看向郑开叶:“郑书记,技术路线选择和自主攻关的情况,请你补充一下。”
郑开叶点点头,沉稳接话,他没有过多渲染情怀,而是聚焦于技术细节、攻关路径、阶段性成果以及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对标数据。
他语气平和,逻辑清晰,用事实和数据说话,尤其强调了团队立下的军令状和已经兑现的部分。
孙连城同样仔细听着,偶尔会插问一两个极其技术性的细节问题,比如某种原材料的国产化率具体达到多少、某个工艺环节的良品率波动范围、以及应对技术瓶颈的备用方案是什么,问题都非常刁钻和内行,显然事先做足了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