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开叶和张皓院士一一作答,有理有据。
整个汇报过程持续了近两个小时,孙连成的问题逐渐从技术层面转向管理和流程:“设备采购的招标程序是否符合规定?专家评审意见是否完整归档?”“重大资金支付的三级审批流程,有没有省略或变通的情况?”“国际合作备份谈判的底线原则是什么?是否有书面记录?”
这些问题,由朱煜昌和相关的财务、法务负责人主要回答,朱煜昌显然吸取了父亲的教诲,回答得格外谨慎,所有回答都严格对标政策和程序要求,不断引用具体的文件编号和条款,显示出对规则的极度尊重。
汇报结束,孙连成合上手中的材料,脸上依旧没有任何表情,他沉默了几秒钟,这短短的几秒钟让在场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汇报内容我了解了。”他终于开口,声音平淡,“现在,去现场看看,直接去核心生产区和研发中心,材料审核组留下,按清单开始调阅相关资料。”
命令简洁明了,他没有对汇报内容做任何评价,好坏都不置可否。
郑开叶和朱煜昌立刻起身:“好的,孙主任,请跟我来。”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前往正在紧张调试的一期核心生产线和旁边的研发中心,孙连成看得非常仔细,不时停下脚步,询问设备运行参数、工艺细节、甚至安全管理措施,他问题犀利,目光如炬,仿佛能穿透钢铁外壳,看到内在可能存在的任何问题。
郑开叶和朱煜昌,以及技术团队,全程陪同,谨慎应答。两人配合默契,郑开叶更多负责技术层面的解释,朱煜昌则侧重补充管理、流程和资源保障方面的内容,他们之间偶尔的眼神交流,都传递着同样的信息:谨慎,如实,但也要守住底线。
整个视察过程,孙连成几乎没有露出过一丝笑容,也没有任何肯定的表示,这种完全中立的、甚至略带挑剔的态度,让所有人的心都一直悬着。
下午,孙连成直接扎进了临时为他准备的资料审查室,由他带来的审计团队和项目办、市审计局的人员配合,开始海量地调阅、核查各种合同、账目、会议纪要、审批流程记录,
郑开叶和朱煜昌没有离开基地,就在各自的办公室等候,随时准备应对可能的询问,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直到傍晚时分,审查室的门才再次打开,孙连成走了出来,脸上依旧看不出喜怒,郑开叶和朱煜昌立刻迎了上去。
“孙主任,辛苦了。”郑开叶开口道。
孙连成停下脚步,目光在两人脸上停留片刻,终于说出了今天第一句带有评价性质的话:“材料很多,还需要时间仔细研究,初步看,程序意识有,但个别环节的严谨性和文档的规范性,还有提升空间。”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技术路线的选择,有其合理性,但风险不容忽视,备份方案的必要性是存在的,资金使用效率,有待进一步评估。”
依旧是中性偏严苛的评价,但没有发现重大违规问题的迹象,这已经算是一个不错的初步结果了。
“感谢孙主任的指导,我们一定针对您提出的问题,立刻进行整改和完善。”郑开叶立刻表态。
“是的,孙主任,我们全力配合后续审查,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经得起检验。”朱煜昌补充道。
孙连成点了点头:“今天的初步核查就到这里,明天我会与省委周启明同志交换意见,后续的详细审计报告和处理意见,会按程序正式下达。”
说完,他迈步向外走去,结束了一天高强度的工作。
孙连成的黑色轿车消失在基地大门外的暮色中,留下的压抑气氛却并未随之散去,反而像一层无形的寒霜,覆盖在每个人的心头。郑开叶和朱煜昌并肩站在冰冷的晚风里,良久无言。第一关虽勉强过关,但孙连成那不带任何温度的眼神和“有待提升”、“不容忽视”、“有待评估”的中性措辞,如同一把钝刀子,悬而未落,反而更让人心悸。
“回吧。”最终还是郑开叶先开了口,声音略显沙哑,“明天还有硬仗。”
朱煜昌深吸了一口冷冽的空气,点了点头,脸上疲惫与凝重交织:“嗯,各自准备一下,估计明天省委那边交换完意见,还有的谈。”
两人没有再多言,各自走向自己的专车。这一晚,济州西郊项目基地和市委市政府的许多办公室,灯火几乎彻夜未熄。
翌日上午,省委小会议室。
周启明书记亲自会见了孙连成,与项目基地的紧张不同,这里的氛围更加庄重和宏观。两位领导就项目总体情况、孙连成的初步核查印象以及后续监管重点交换了意见。
周启明代表省委省政府,再次表达了对上级决策的坚决拥护和对工作组的全力支持,同时也客观介绍了济州市和项目团队付出的努力以及面临的特殊困难,言语间既有对原则的坚守,也饱含对一线干部的体谅与保护。
孙连成则保持了他一贯的严谨和客观,他肯定了项目目前的进展和地方政府的投入,但更重点强调了在如此重大的国家项目中,程序合规、资金安全和技术风险可控的极端重要性,他明确指出,初步核查发现了一些流程上的瑕疵和文档不规范的问题,虽未发现主观恶意和重大违规,但必须立即整改,防微杜渐,他表示,他的角色就是“拧紧螺丝,堵住漏洞,确保国家投入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每一个决策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