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如同山涧溪流,在琅琅读书声中平静而飞快地流逝。季言彻底融入了周家的生活,也适应了“超龄蒙童”的身份。白天在学堂里如饥似渴地吸收着知识,晚上则挑灯夜读,进步速度让周夫子都时常暗自咋舌。
丫丫依旧是他最忠实的小尾巴和“小老师”,虽然现在经常变成季言反过来教她更多更深的内容。兄妹俩的感情日益深厚,经常能看到两人头碰头地一起看书,或者季言背着丫丫在院子里玩闹,笑声洒满小小的院落。
然而,季言细腻的观察力和远超年龄的思维,让他很快注意到了一些细节。
柳氏做针线活的时间明显变长了,有时甚至熬到深夜,烛火下她的侧脸带着疲惫。饭桌上的菜肴虽然依旧干净可口,但荤腥肉眼可见地减少了。周夫子那件洗得发白的青衫,肘部磨得更薄了,却迟迟不见换新的。
最重要的是,他发现丫丫虽然依旧活泼,但看向学堂方向时,眼神里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羡慕和…失落?她不再像以前那样,放学后就叽叽喳喳地分享学堂里的趣事,反而更多是安静地坐在门槛上,听着里面传来的读书声。
季言心里咯噔一下,瞬间明白了过来。
供养一个学生和供养两个学生,对于周家这样仅靠微薄束修和针线活收入的家庭来说,负担是完全不同的。
周夫子和柳氏是真心待他,宁愿自己辛苦,也要先紧着他这个“儿子”读书。而丫丫是女孩,在这个底层生产力不足的异世界,同样存在“重男轻女”思想,虽然可能不如前世古代那般严苛。但她的教育被自然而然地排在了后面。即便周夫子本人开明,教丫丫识字,但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做出选择是残酷的现实。
“妈的…就算离开了地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放在异世界同样是真理…”季言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享受着的学习机会,某种程度上,是挤压了丫丫本该拥有的部分换来的。
他不能心安理得。
这天晚上,帮柳氏收拾完碗筷后,季言深吸一口气,敲响了周夫子书房的门。
“进来。”周夫子正在灯下批改蒙童们的作业。
季言走进去,恭敬地行了一礼:“父亲。”
“言儿啊,有事?”周夫子放下笔,温和地问道。他对这个聪慧懂事又知恩图报的义子,是越看越满意。
季言没有拐弯抹角,直接道:“父亲,我想…丫丫也到了正式进学堂读书的年纪了。”
周夫子闻言,拿着茶杯的手顿了一下,脸上闪过一丝复杂,随即化为一声轻叹:“唉…为父何尝不想?丫丫那孩子,天性聪颖,若是男儿身…”
“父亲,”季言打断了他,语气平静却坚定,“丫丫是女孩,但她的聪慧不输任何男孩。读书明理,不分男女。既然有机会,为何不让她读?”
周夫子苦笑一声,指了指周围:“言儿,你可知供养一个学子,纸墨笔砚、书本束修,一年需要多少花费?为父这学堂,收的都是附近家境尚可的孩子,束修本就不高……”
他没有说下去,但意思已经很明显。清贫的家境,无法同时负担两个孩子读书。
季言早就料到会是这样,他上前一步,目光灼灼地看着周夫子:“父亲,您的难处,孩儿明白。但人不能只看眼前之困,更要以发展的眼光看未来!”
“发展的眼光?”周夫子被这个词弄得一愣。
“正是!”季言开始了他的逻辑输出,“丫丫现在读书,花费是多一些。但她读了书,明事理,长见识,将来无论是嫁人持家,还是…还是有机会做点别的(他暂时想不到女孩能做什么,但先画饼),定然比不识字的女子更强!这对她本人,对我们这个家,长远来看,都是好事!”
他顿了顿,继续加大力度:“再者,谁说家里会一直如此清贫?父亲您学问渊博,将来学生多了,束修自然增加。我如今也在进学,等我学有所成,难道还不能赚钱补贴家用吗?”
周夫子被他一番话说得有些发懵,下意识道:“你…你安心读书便是,赚钱之事…”
“读书和赚钱不冲突!”季言语气斩钉截铁,“就算…就算读书一时半会赚不到钱,我还有力气!我听说城里募兵处常年招人,待遇从优!我这一身力气,去战场上搏个功名,难道还供不起妹妹读书吗?!”
“胡闹!”周夫子一听“参军”二字,脸色顿时变了,猛地一拍桌子,“战场那是何等凶险之地!岂是儿戏!我周家虽贫,也绝不容你去做此等刀头舔血的日子!此话休要再提!”
看着周夫子又急又气的样子,季言心里反而一暖。他知道,这是真心把他当儿子疼。
他赶紧缓和语气,笑道:“父亲息怒,我也就是说说最坏的情况。我的意思是,天无绝人之路,办法总比困难多。眼下或许艰难,但先让丫丫读上书,这才是最重要的。束修不够,我的那份可以减半,或者我先用旧书、练字用沙盘…总能省出一些来。实在不行…”
他眼珠一转,压低声音:“我白天上学,晚上还可以去山里…呃,附近打点短工?帮人抄书写信?总之,绝不能因为眼前这点困难,就耽误了丫丫!”
周夫子看着季言那认真又急切的模样,听着他那些看似莽撞却充满担当和兄妹情深的话语,心中又是感动又是酸涩。
他沉默了很久,书房里只有油灯噼啪作响的声音。
最终,他长长叹了口气,眼神变得坚定起来:“罢了罢了…你说得对,是为父迂腐了,只顾眼前,失了长远。丫丫…确实也该进学。”
他站起身,拍了拍季言的肩膀:“至于银钱之事,你无需操心,更不可再提什么参军、打短工之类的话!安心读你的书!为父自有办法。大不了…我多收几个学生,或者…替你柳姨多接些绣活…”
“父亲!”季言心中一块大石落地,连忙道,“不可让母亲太过劳累!束修之事,我们一起想办法!我可以…”
“好了,此事就这么定了。”周夫子打断他,语气不容置疑,“明日我便去与里正和几家相熟的人家说说,看看能否多招几个蒙童。你回去休息吧。”
季言知道周夫子主意已定,不再多言,恭敬地行了一礼,退出了书房。
走到院子里,看着天上疏朗的星空,他长长舒了一口气。
“搞定!看来嘴炮技能点也没白加…”他嘴角勾起一抹笑容,“参军什么的当然是吓唬老头子的…不过,赚钱的门路,确实得琢磨琢磨了…总不能真让一家人啃窝窝头供我俩读书…”
第二天,周夫子果然雷厉风行地行动起来。不知他用了什么方法,几天后,学堂里果然多了两个新来的小蒙童。
而丫丫,起初还闹起了别扭,扯着季言的衣角,小嘴撅得能挂油瓶:“我不要一个人去学堂!我要在家里跟哥哥一起读书!”
季言哭笑不得,蹲下来耐心哄她:“丫丫乖,家里的学堂是给刚开始识字的小豆丁们的。你现在已经认识好多字,会背好多文章了,是个小才女了,当然要去更大的学堂,学更厉害的知识啊。”
“可是…可是那里没有哥哥…”丫丫眼圈有点红,声音也带上了哭腔。她习惯了做季言的小尾巴和小老师,突然要分开,心里满是害怕和不舍。
季言心里一软,轻轻刮了下她的鼻子,柔声道:“傻丫头,你先去百川书院帮哥哥探探路,我很快也会去百川书院读书的!到时候我们还能一起上学放学,好不好?”
他拿出十二分的耐心,连哄带骗,又是夸她厉害,又是描绘未来一起在百川书院读书的美好画面,总算让丫丫破涕为笑,勉强点头答应,眼神里重新充满了对“和大哥哥在百川书院汇合”的期待。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丫丫换上了一身干净的新衣,背上了季言用旧木板给她钉的小书箱,正式迈入了镇上百川学堂的门槛。
看着妹妹那亮晶晶的、充满喜悦和期待的眼睛,季言觉得,自己那天晚上跟周夫子的“谈判”,值了。...这个补充体现了以下几点:
周家的日子似乎更清苦了些,但每个人的脸上,却都洋溢着一种充满希望的、向上的光芒。
只是季言开始更加努力地读书,并在无人注意时,默默握紧了拳头。
“知识就是力量…搞钱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