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满仓看着信,眼神亮了起来。
之前胡秋萍回省城,李满仓琢磨着村里新副业的事,想想再过五六年,李家坳这边也会包产到户,那时候刚好是园参采收的时间,到时候给村里乡亲也能带来一大笔收入。
所以让胡秋萍回去的时候帮忙打听一下。
没想到胡秋萍如此上心,这么快就弄来了资料。
这正合他意!
他强压下心中的激动,将信和资料仔细收好。
这个念头如同野火般在他心中燃烧起来。
他看了一眼桌上其乐融融的家人,又透过窗户望向外面漆黑但蕴藏着无限生机的大山。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第二天一早,李满仓找到了生产队长王振山和村支书周建党。
三人蹲在队部门口的石碾旁,李满仓拿出了胡秋萍寄来的那份关于园参种植的资料。
“振山哥,周书记,”李满仓开门见山,声音沉稳有力,“我琢磨了个事,想跟两位领导商量一下。”
“啥事?你说。”王振山见他神色郑重,也认真起来。
“咱们菌房是搞成了,眼前看是条好路子。但我寻思着,光靠这个,还不够。”李满仓将资料递过去,“这是省农科院关于园参种植的技术资料,胡知青帮忙弄来的。”
“园参?”周建党接过资料,翻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字和图,有些疑惑,“这东西……可是金贵玩意儿,听说伺候起来比蘑菇难多了,周期也长得很。”
“难是不假,周期也长,起码得四五年才能见效益。”李满仓点头承认,但话锋一转,
“可正因为难,周期长,别人才不容易跟风!咱们要是搞成了,那就是独一份!两位领导想想,四五年后,这东西得值多少钱?
咱们守着白山,有这得天独厚的条件,不利用起来,可惜了!”
“看看这段时间,来我们这里参观的村子多如牛毛,到时候如果部分人一窝蜂的弄菌房,我们的优势就没了。”
他继续抛出他的计划:“我的想法是,不占用好田好地。咱们利用今年秋收前这段时间,把村北头那片缓坡荒地开出来!
也不求一下子搞多大,先开它百十亩,种子我让胡知青去打听了。
就算最后不成,咱们也就是搭了些力气,地还在那儿,不亏啥。可万一成了,我们村好日子就来了,到时候家家修瓦房,肯定是我们公社甚至县里都是独一份。”
李满仓没有把话说完,但王振山和周建党的呼吸都微微急促起来。
他们看着李满仓,又看看手里那份来自省农科院的资料,脑海里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四五年后,参园丰收,村里社员家家户户分钱的场景,那画面,不要太美。
“这能行吗?”王振山还是有些犹豫,主要是周期太长了。
“振山哥,”李满仓目光灼灼,“咱们现在菌房挣的钱,够咱们眼前花销,年底每个社员能多分个百十块,不多。
这园参,就是给四五年后的李家坳,埋下一颗金种子。”
这话说到了两位村干部的心坎里。谁不想带着乡亲们过上好日子?谁不想自己的村子成为十里八乡的标杆?
周建党沉吟良久,猛地一拍大腿:“干了!满仓,我看这事有搞头。就像你说的,不成,咱不亏啥。成了,咱们李家坳就真的一飞冲天了。开荒的事,我来动员!”
王振山也终于下定了决心:“好!就听你的!开荒!种参!咱们也给子孙后代,攒下一份厚实的家当!”
开垦北坡荒地种植园参的提议,在生产队的社员大会上,果然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村里的晒谷场,人声鼎沸。
王振山站在前面,把开荒种参的想法和长远好处掰开揉碎了讲,周建党在一旁补充,李满仓则拿着那份农科院的资料,回答一些具体的技术问题。
“种参?那玩意儿金贵得很,是咱们这土坷垃能伺候的?”老庄稼把式李老牛吧嗒着旱烟袋,第一个提出质疑。
“再说了,北坡那地方,石头多得像牛毛,草根子盘得比麻绳还结实,刨一镐头下去,手都震麻了,开出那点地,够干啥的?
费那牛劲,不如多伺候伺候咱现有的地,多打点粮食实在!”
“就是啊,队长,支书,那种参可不是种苞米,三五年才能见回头钱,这期间光投入不见产出,咱队里哪有那么多闲钱和工分往里填啊?”另一个中年社员也附和道,脸上写满了对未知风险的担忧。
“周期太长了,谁知道四五年后是啥光景?”
“开荒太累人了,那可不是一般的出力……”
台下议论纷纷,大多持保守和怀疑态度。王振山和周建党对视一眼,心里也有些打鼓,群众的工作确实不好做。
王振山深吸一口气:“乡亲们!静一静!听我说!开荒是辛苦,这我们都知道!所以,我跟支书、满仓商量了,只要大家同意开这个荒,咱们生产队买拖拉机!”
“买拖拉机?”
这三个字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了千层浪。整个晒谷场瞬间安静了一下,随即爆发出更大的喧哗。
“真的假的?咱们队要买拖拉机了?”
“俺的娘诶,那可是铁牛啊!咱们村也能有铁牛了?”
“有了拖拉机,那开荒、犁地、拉粮得多带劲!”
拖拉机在这个年代的农村,绝对是顶级生产力和实力的象征。
拥有一台拖拉机,是整个村子的荣耀,能极大减轻社员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这个诱惑,实在太大了。
王振山趁热打铁,挥舞着手臂,声音洪亮:“对!买拖拉机!咱们菌房这半年挣的钱,刨去给社员分的和预留的,账上还有不少结余。
买一台手扶拖拉机,绰绰有余。
而且,买了拖拉机,不只是为了开荒,以后咱们去公社送蘑菇、拉化肥、交公粮,都方便得很。
再也不用人挑马拉了。这是给咱们全村谋福利的大好事!”
账目是公开的,菌房的收益大家有目共睹。
用这笔集体收入购买对整个村子都有利的拖拉机,合情合理。
而且,开荒的艰苦,似乎也因为有了铁牛的加入,变得不是那么艰难了。
“要是真有拖拉机,那开荒……倒也不是不能干……”
“就是,有了铁牛帮忙,那点石头还算个啥?”
“种参要是真能成,以后咱们村可就真发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