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田的肥堆在秋日阳光下静静发酵,散发着淡淡的腐熟气息。
一百三十多亩新开垦的土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参种。
他仔细核算过,按照资料上较为密集的播种量,一亩地大概需要五斤左右的参籽。
一百三十多亩,那就是将近七百斤!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野生人参种子本就稀少难觅,而人工栽培的园参种子,也大多掌握在少数国营参场或研究机构手中,属于管控比较严格的物资。
思索再三,李满仓再次提笔给胡秋萍写信。
在信中,他先是感谢了她上次寄来的园参种植资料,并高兴地告诉她,李家坳生产队经过全体社员奋战,已经成功开垦出一百三十多亩适合种植园参的荒地,肥土工作也已基本完成。
接着,他才委婉地提出了最大的难题:
“……参田已备,唯缺种子。按资料所载,粗略估算需参种约七百斤之数。此数巨大,知此事颇为难办,不知秋萍同志可否代为打听,有无渠道可以购得部分?
价格方面,队里可尽力筹措。此事关乎李家坳未来数年之发展,全体社员翘首以盼。”
写完信,李满仓封好口,心中也知这请求有些强人所难。
七百斤参种,在这个计划经济的年代,几乎是一个生产队不可能独立完成的任务。
但他必须试一试,胡秋萍是他目前能接触到的、唯一可能解决这个难题的渠道。
信寄出去后,便是耐心的等待。
李满仓一边安排社员继续精细整理参床,开挖排水沟,一边心里也做着两手准备。
如果实在弄不到足够的参种,就只能大幅度减少种植面积,或者再想其他办法,比如尝试用自己之前在山里采集的少量野生参籽进行育苗,但那周期太长。
几天后,省城,胡家。
胡秋萍收到了李满仓的来信。当她看到开荒一百三十多亩和需参种约七百斤时,秀眉也微微蹙起。
她拿着信找到正在客厅沙发看文件的父亲。
“爸,您看看,李家坳的李满仓来信,他们真的开出了一百三十多亩参田,现在需要种子,量很大。”胡秋萍将信递给父亲。
胡父接过信,快速浏览了一遍,当看到“七百斤”这个数字时,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忍不住摇头笑了起来,将信纸递给旁边的妻子:“
你看看,这个李满仓,还真是敢想敢干啊!一百三十多亩参田!开口就是七百斤参种!他这是要把他们那山坳变成参国啊!
七百斤粮食种子我还能想想办法,这七百斤参种,让我上哪儿给他弄去?这可是战略物资级别的了。”
胡母沈婉如,省农科院的一位分管经济作物研究的领导,接过信仔细看着。
她不像丈夫那样觉得完全是天方夜谭,神色反而认真起来。
“老胡,你先别急着下结论。”胡母推了推眼镜,“这个李满仓,我之前听秋萍提过几次,不是个无的放矢的人。
他们那个李家坳,之前搞食用菌种植,不就搞得有声有色,连孙副主任都去视察表扬了?
现在能组织力量开垦出一百三十多亩山地,说明这个生产队很有凝聚力和执行力。”
她指着信纸说道:“你看这里,全体社员翘首以盼,这说明不是他李满仓一个人的异想天开,是得到了集体支持的。
大规模种植园参,技术难度高,投资周期长,他们敢这么干,要么是盲目,要么就是真有几分把握和长远规划。”
胡父闻言,也收敛了笑容,沉吟道:“你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这对我们农科院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甚至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胡母眼中闪烁着专业性的光芒,
“我们院虽然有园参种植的研究项目,但大多是在实验田里小规模进行。
像这种由一个生产队主导,一次性进行上百亩规模化、规范化种植的案例,极其罕见!
如果成功了,其积累的实践经验、遇到的技术难题、最终的经济效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推广意义!”
她越说越觉得可行:“我们可以将李家坳作为一个院社合作的试点基地!
我们提供技术指导和部分种源支持,他们负责具体种植和管理。
这样,既解决了他们的种子难题,我们也能获得宝贵的一手资料和数据。”
胡父被妻子这么一分析,也意识到了其中的价值:“这么说,这倒不是个纯粹的难题,还是个契机?”
“对!”胡母肯定地点头,“七百斤种子确实是个大数目,我们一个所的储备肯定不够。
我明天就去院里,协调一下,看看能不能从我们院的试验基地、还有几个关系好的兄弟单位、甚至联系一下吉林那边的参场,凑一凑。应该问题不大,只是需要点时间。”
胡秋萍在一旁听着父母的话,心中也为李满仓和李家坳感到高兴。
她没想到,母亲竟然能从这件事里看到如此大的潜力和价值。
“妈,那要是成了,咱们农科院是不是还要派技术员下去指导?”胡秋萍问道。
“那是自然。”胡母笑道,“既然作为试点基地,技术跟踪和服务必须跟上。
等种子协调得差不多了,院里会派专家下去,实地考察他们的参田情况,并进行播种前的技术培训。
秋萍,你回头给李满仓同志回封信,把我们的初步想法告诉他,让他们安心准备,种子的事情,我们农科院来想办法解决,但需要一些时间协调运输。”
“太好了!我这就去写信!”胡秋萍高兴地应道。
几天后,当李满仓收到胡秋萍这封厚厚的回信时,即便是以他两世为人的定性,也忍不住激动地握紧了拳头。
信里,胡秋萍先是转达了她父母,尤其是她母亲对李家坳大规模种植园参的肯定和赞赏,随后明确提出了省农科院希望将李家坳作为“院社合作”园参规模化种植试点的构想。
省农科院将负责协调解决七百斤参种的来源问题,并会在种子送达时,派遣专家团队前来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未来还将持续跟踪研究。
信中强调,这只是初步意向,具体细节待专家考察后确定,让李家坳方面先做好接待和准备工作,种子可能需要等到秋末或初冬才能送达。
这真的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不仅种子的难题迎刃而解,还意外地抱上了省农科院这根粗大腿!
有了专业机构的技术支持,种植园参的成功率将大大提高!
这对于李家坳来说,是无形的资产和巨大的机遇!
李满仓立刻找到王振山和周建党,将这个消息告诉了他们。
两人听完,先是目瞪口呆,随即狂喜之色溢于言表。
“省……省农科院?要跟咱们合作?还要派专家来?”王振山声音都激动得变了调。
“我的老天爷!满仓!你这……你这关系真是通天了!”周建党使劲拍着李满仓的肩膀,满脸红光,“这下咱们种参,可就是拿着尚方宝剑了!看谁还敢说咱们是瞎胡闹!”
消息很快在村干部和部分社员中传开,所有人都欢欣鼓舞,干劲更足了。
原本对种参还有最后一丝疑虑的人,也彻底放下了心。
省农科院都认可并支持的项目,那还能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