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说到李定国在衡阳大捷后为何无法扩大战果,咱们得先了解清军的特殊编制。朱及第调整了一下坐姿,语气变得专业起来。
碳水教父适时调出清军编制图,朱及第继续讲解:清军入关后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作战体系——满洲八旗在最前线充当主力,汉人绿营紧随其后,而最关键的是,还有一支八旗精锐作为督战队压阵。
画面中清晰展示了清军的战术布置:前排是投降的明军和李自成余部组成的绿营,中阵是尼堪亲率的八旗主力,后方还有精锐骑兵负责督战。
这就是清军战无不胜的秘诀,我的理想是星辰大海插话道,投降的明军要是不拼命向前,后面的八旗督战队就会先要了他们的命。
朱及第点点头,指着衡阳战场示意图:但李定国这一仗,直接把整个指挥系统和督战体系给一锅端了!尼堪和他的八旗主力全军覆没,后面的绿营顿时就乱了套。
叶赫那拉大贝勒补充了一个关键细节:据史料记载,那些溃败的绿营士兵逃回城中后,竟然紧闭城门,任凭城外还有数万同伴被围困也不敢出城救援。
这就是问题所在了,朱及第叹息道,当时李定国只要有一支友军配合,哪怕只是虚张声势,都能让这些惊弓之鸟弃城而逃。可惜啊......
画面切换到李定国在战场上焦急等待援军的情景。他不断派人联络冯双礼和马进忠,却始终得不到回应。
网友【战场真相】评论:原来清军是靠这种手段维持战斗力的!
更讽刺的是,碳水教父说,这些绿营士兵很多都是当年望风而降的明军。要是李定国当时有足够兵力,很可能就能把他们重新收编。
朱及第最后总结道:所以衡阳之战不仅是阵斩一个亲王那么简单,更是打破了清军的作战体系。可惜因为内部掣肘,李定国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个天赐良机从手中溜走。
这一刻,直播间的观众们都深切感受到了什么叫孤军之憾。一场本该改变战局的完胜,最终却因为背后的暗箭而功败垂成。
老铁们,你们可能想象不到李定国双蹶名王的消息传开后,在当时引起了多么巨大的震动。朱及第的声音带着历史的回响,这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一场政治和心理上的大地震。
他调出几份清宫档案的影印件:根据清廷内部记载,尼堪战死的消息传到北京时,顺治皇帝当场摔碎了御案上的砚台。这是清军入关以来,第一次有亲王在战场上阵亡。
碳水教父立即补充道:更重要的是战略层面的影响。当时清廷内部确实出现了主张弃西南七省,与明划江而治的声音。这是自多尔衮入关以来,清廷第一次在战略上产生如此严重的动摇。
画面切换到一份洪承畴的奏折特写。
洪承畴在给清廷的密奏中写道:贼势大振,楚粤动摇,若不再派大兵,恐江南不保。我的理想是星辰大海念着奏折内容,连洪承畴这样的老狐狸都如此紧张,可见当时的形势对南明多么有利。
此时,直播间网友【涟漪效应】发言:其他地方的反清力量应该也受到鼓舞了吧?
问得好!朱及第立即回应,李定国的胜利确实产生了连锁反应。东南的郑成功加紧了攻势,夔东十三家也开始活跃,甚至连北方的义军都重新燃起了希望。
叶赫那拉大贝勒补充了一个细节:最有趣的是,清廷开始重新启用一些已经投降的明军将领。这说明他们意识到,光靠八旗兵已经不足以应对西南战事了。
李定国也很懂得利用这场胜利的政治价值。朱及第继续讲述,他命人绘制孔有德和尼堪的画像,刊印成露布,在各地散发。这种心理战的威力,丝毫不亚于真刀真枪的战场较量。
画面显示这些露布在各地传播的场景:市井巷陌,茶楼酒肆,人们争相传阅。
当时在江南一带,甚至出现了李阎王来了的传说。碳水教父笑着说,老百姓把李定国传说成三头六臂的神将,清军一听李定国的名字就胆战心惊。
我的理想是星辰大海最后总结道:天下震动的真正意义在于,它打破了清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让各地抗清力量看到了希望。如果这个时候南明内部能够团结一致,历史真的可能会被改写。
直播间的观众们纷纷感叹,这段历史既让人振奋,又让人扼腕。而在历史的洪流中,个人的英勇与时代的局限,就这样交织成了一曲悲壮的史诗。
老铁们,说到李定国两蹶名王的历史意义,我们必须跳出单纯的军事视角来看。朱及第神色认真地说,黄宗羲那句此万历戊午以来全盛天下所不能有的评价,其实蕴含着很深的历史洞见。
他调出万历时期的军事地图作为对比:要知道,万历戊午年(1618年)正是萨尔浒之战的时候。那时候的大明,坐拥全国之力,精锐尽出,却在关外惨败给努尔哈赤。而李定国仅凭西南一隅之地,却能连斩清军两位亲王,这个反差实在太震撼了。
碳水教父点头补充:确实如此。黄宗羲作为明末清初的大学者,这个评价等于是在说:即便是大明全盛时期都做不到的事,李定国在如此艰难的处境下却做到了。
更值得注意的是李定国露布告捷的方式。我的理想是星辰大海指着屏幕上显示的露布文书,他特意命人绘制孔有德、尼堪的画像,连同捷报一起传檄各地。这不仅是军事胜利的宣告,更是一种心理战,极大地动摇了清军在各地的统治威信。
这时,直播间网友【青史留名】发言:这么说来,李定国不仅是军事家,还是心理战高手?
完全正确!朱及第立即回应,李定国深知,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提振士气、瓦解敌军斗志同样重要。他这一手露布告捷,让各地抗清力量看到了希望,也让清军产生了恐惧心理。
叶赫那拉大贝勒补充了一个细节:据史料记载,当时清军内部确实出现了恐李症,许多将领听到要与李定国交战就胆怯。这对一支以勇武自傲的军队来说,是前所未有的。
朱及第总结道:所以黄宗羲的评价,不仅是对李定国军事才能的肯定,更是对他战略眼光的赞赏。在李定国之前,从没有任何一个明军将领能在野战中连续击毙清军亲王。他创造了历史,也改写了人们对明清战力的认知。
然而,他的语气转为沉重,就在这辉煌的顶峰,危机也在悄然酝酿。下一集我们将看到,内部分裂如何让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付诸东流。
直播结束时,弹幕上满是深思:
原来这个评价这么有分量!
可惜这样的名将生不逢时。
内斗真是南明的劣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