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第27集:命名定篇

竹简在石室中堆成了小山,阳光透过石窗斜斜照进来,落在那些刻满字迹的竹片上,仿佛给古老的智慧镀上了一层金边。轩辕蹲下身,随手拿起最顶上的一片竹简,指尖抚过那些深浅不一的刻痕——那是伯高记录的“麻黄参夏汤”配伍,每一味药的剂量、煎煮时辰都写得清清楚楚,末尾还有一行小字:“冬月风寒重症,三服可见转机”。他微微颔首,目光掠过旁边堆叠的竹简,有的标注着“望诊五色”,有的写着“经络循行图考”,还有的记着“雷公问难:何以治未病”……

“这些零散的竹简,该有个章法了。”岐伯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手里拿着几片刚整理好的竹片,上面是关于“阴阳与四时”的论述。他走到轩辕身边,将竹片放在石桌上,“若只是堆在这里,后人取用时如同在乱麻中寻线,纵有珍宝,也难见其光华。”

轩辕站起身,环顾石室。雷公正趴在地上,将刻着穴位名称的木牌按先前排好的经络顺序一一对应,嘴里还念念有词:“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少师则在角落里翻检着一摞医案,时不时停下来,用骨刀在新的竹简上补记几句,那是他昨日想起的一个“情志致病”的细节。伯高蹲在火塘边,借着暖意烘干刚刻好的方剂竹简,火苗舔着木柴,发出噼啪的轻响,与众人翻动竹简的沙沙声交织在一起。

“是啊,该定名,该排序了。”轩辕的声音带着几分感慨,“从岐下拜师至今,二十余载,我们踏遍山林辨百草,守着篝火论病理,多少个寒夜因思索一个脉象难眠,多少回为验证一个穴位在自己身上试针……这些心血,不能只是零散的记录。”他拿起一片竹简,上面是他与岐伯探讨“天人相应”的对话,“它们该像天上的星斗,各有其位,又彼此呼应,方能指引后人。”

岐伯点头:“定名如立碑,需字字妥帖,既要显其内涵,又要让后人见其名便知其用。排序如布阵,需条理分明,让医理从浅入深,从源到流,一目了然。”

这话一出,石室里的动静渐渐停了。雷公直起腰,拍了拍手上的尘土:“师傅,岐伯先生,这定名排序的事,可得仔细琢磨。就说我记的那些穴位吧,有的讲位置,有的讲功效,该怎么归总命名才好?”少师也停下笔:“我录的医案更是繁杂,有小儿惊风,有妇人产后虚损,若不分类,怕是看着就乱。”

轩辕走到石室中央,那里有块平整的石板,是他们平日里讨论医理时画图用的。他拿起一块尖石,在石板上缓缓写下两个字:“医道”。

“医道无穷,然其根在‘问’与‘用’。”他转过身,目光扫过众人,“所谓‘问’,是探本求源,问天地阴阳之理,问人体脏腑之秘;所谓‘用’,是施术治病,用针石疏通经络,用草药调和气血。”他指着石板上的字,“我们的书,便从这‘问’与‘用’中分两大部如何?”

岐伯眼睛一亮:“善!‘问’者,如君子论道,穷理尽性;‘用’者,如良匠运斤,对症施为。二者相辅相成,正是医道全貌。”

“那‘问’之一部,该叫什么?”雷公追问,手里还攥着那块记着“肺经”的木牌。

轩辕沉吟片刻,想起这些年与岐伯无数次的问答。有时是他见一奇症,追着岐伯问“为何春日易生温病”;有时是岐伯指着星空,问他“人与天地相参,脉随日月浮沉,其理何在”。那些问答,皆源于对医理的“素心”,归于对真谛的“探求”。

“不如叫《素问》。”他缓缓道,“‘素’者,本也,真也,是未经雕琢的本心;‘问’者,探也,究也,是对真理的求索。”

岐伯抚掌:“妙哉!《素问》,既含‘以素心问大道’之意,又显‘问而后知其所以然’之理。”少师闻言,立刻拿起骨刀,在一片空白竹简上刻下“素问”二字,生怕这灵光一闪的想法溜走。

“那‘用’之一部呢?”伯高放下手里的方剂竹简,凑了过来。他想起自己记录的那些针砭之法,每一针的角度、每一次艾灸的时长,都关乎疗效,分毫不能差,恰如匠人用斧头凿子雕琢器物,需得精准无比。

轩辕走到墙边,那里挂着一幅粗糙的经络图,是他们根据多次针刺反应修正的版本。图上用红色矿物颜料画着一条条线,连接着密密麻麻的黑点——那是已确认的穴位。他指着图上的线条:“经络如江河,穴位如枢纽,针石所用,全在通其经脉,调其气血,这便如户枢转动,门户方能开合自如。”他顿了顿,“‘枢’者,关键也;‘灵’者,神妙也。针石之用,贵在灵巧,合名为《灵枢》如何?”

“《灵枢》!”岐伯重复一遍,眼中闪过赞叹,“针石治病,全凭医者灵心巧手,把握枢纽,此名既点出针道之要,又含‘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之意,再好不过!”

两大部的总名定下,石室里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少师将“素问”“灵枢”两块竹简并排放在石桌上,仿佛两面旗帜,让那些散乱的竹简瞬间有了归处。

接下来便是给各篇定名。众人围坐成一圈,将竹简分门别类,逐一讨论。

最先整理的是《素问》中的篇章。少师抱来一摞记录“四时养生”的竹简,上面记着轩辕在不同季节对族人的叮嘱:春日要“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日需“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日应“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日当“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这部分讲的是顺应四季之气调养精神,关乎养生根本。”少师指着竹简,“不如叫‘四气调神’?”

“可再加个‘大论’。”轩辕补充道,“这不仅是方法,更是通论四时与神志的大道理,关乎人之生死寿夭,当得起‘大论’二字。”

“《四气调神大论》。”岐伯念了一遍,点头道,“既明四气之理,又言调神之法,贴切。”少师立刻记下,将这篇的竹简归到《素问》之下。

雷公则整理出一批关于“阴阳”的竹简,有他当初问“为何同病异治”的记录,也有轩辕与岐伯辩论“阳盛则热,阴盛则寒”的论述。“这些都是讲阴阳大道理的,该叫什么?”他挠了挠头,“总不能就叫‘阴阳’吧?”

轩辕拿起其中一片,上面刻着“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这是他某次大病初愈后,望着窗外阴晴交替的天空悟出的道理。

“阴阳是天地万物的总纲,不如叫《阴阳应象大论》。”他说道,“‘应象’者,是说阴阳之理在天地万物与人身上各有征象,彼此相应,观象便能悟理。”众人皆觉恰当,雷公赶紧将这篇的竹简归置好。

轮到伯高整理的“五行与脏腑”部分了。他拿出那些画着脏腑图形的木牌,指着上面的标注:“肝属木,其华在爪;心属火,其华在面……这些是五行与五脏的对应,还有五脏相生相克的关系,比如‘肝木能克脾土,故肝病易传脾’。”

轩辕想了想:“五脏是人体的根本,五行是其变化的规律,就叫《五脏生成》吧。‘生成’二字,既含五脏的生理构成,又含五行生克的变化之理。”伯高应声记下,将这篇归入《素问》。

《素问》的篇章渐渐清晰起来,从《上古天真论》讲古人长寿之道,到《生气通天论》说人体阳气与天地相通,再到《金匮真言论》论五脏与四时、方位的对应……每一篇的名字都反复推敲,既要准确概括内容,又要透着古朴的韵味。少师在一旁记录,时不时停下问:“《热论》讲的是热病的传变,这个‘热’字是否太窄?”

轩辕笑道:“热病是外感病的大宗,且篇中论及‘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已将范围说清,‘热论’二字简洁明了,就用它。”

石室之外,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染红了天际。火塘里的柴火烧得正旺,将众人的影子拉得很长。他们又开始整理《灵枢》的篇章。

《灵枢》多讲针砭之术、经络运行,定名更重实践性。雷公捧着那些记满穴位的木牌,与墙上的经络图一一对照:“这些是十二经脉的走向、穴位、病症,比如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间’,治‘齿痛、颈肿’等病。”

“这是经络学说的核心,当叫《经脉》。”轩辕说道,“‘经’是主干,‘脉’是分支,二字合起来,正是经络系统的总名。”雷公连连点头,将这篇作为《灵枢》的开篇之一。

少师则拿出记录“针刺手法”的竹简,上面记着“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等针刺要点,还有不同针具的用法:“九针各有其用,镵针用于泻血,圆针用于按摩……”

“这些是针刺的根本方法,叫《九针十二原》如何?”岐伯提议,“‘九针’是工具,‘十二原’是重要的原穴,二者是针道的基础。”众人皆同意,少师便将这篇归入《灵枢》。

伯高整理的“针刺补泻”部分,记录着如何根据脉象虚实调整针刺深浅、快慢。他举例说:“若脉浮虚,需浅刺而留针,以补其气;若脉沉实,需深刺而疾出,以泻其实。”

轩辕沉吟道:“补泻是针刺的关键手法,关乎疗效,就叫《小针解》吧。‘小针’是针的别称,‘解’是解析其理,让后人明白为何这样补泻。”

随着讨论深入,《灵枢》的篇章也逐渐成形:《根结》讲经脉的本末终始,《寿夭刚柔》论体质与针药的配合,《官能》说医者需具备的技能……每一个名字都紧扣“针道应用”,质朴而精准。

夜色渐深,星斗满天。石室里的讨论仍在继续,偶尔有争执。比如论及“经络的气血多少”时,伯高觉得该叫《血气形志》,雷公却认为《经水》更贴切——因篇中用十二经水比喻十二经脉的气血多少。

“《经水》虽形象,但‘血气形志’更能概括内容,篇中不仅论气血,还说‘形乐志苦,病生于脉’,关乎形体与情志对气血的影响。”轩辕调和道,“就用《血气形志》吧。”雷公虽有些不舍,但也认可这个道理,不再坚持。

直到月上中天,最后一篇的名字才定下来。那是记录“导引按跷”之法的篇章,少师提议叫《病传》,因篇中讲了疾病在脏腑间的传变及导引应对之法。轩辕却摇了摇头:“导引不仅是治病,更是强身,不如叫《官能》补录?”

岐伯笑道:“不如单独成篇,叫《导引图》?虽无图,但名中含‘图’,可让人想见其法。”众人皆觉好,少师便记下《导引图》,归入《灵枢》。

当所有篇章的名字都确定,按《素问》《灵枢》分类排好,众人望着那两堆整齐的竹简,都松了口气。石桌上,“素问”“灵枢”两块竹简静静躺着,仿佛两位沉默的智者,守护着那些凝结了心血的文字。

轩辕拿起一片《素问·上古天真论》的竹简,轻声念道:“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声音里带着难以言喻的欣慰。

岐伯望着窗外的星空,喃喃道:“这些名字,就像给这些智慧安了家。从此,它们不再是飘在风中的话语,而是能代代相传的灯烛了。”

雷公摸着那些刻好名字的竹简,忽然笑道:“等将来后人看到这些名字,会不会像我们今日这般,对着‘素问’‘灵枢’琢磨其中的道理?”

轩辕看向他,眼中满是期许:“会的。只要有人还在探求生命的奥秘,还在为解除病痛而努力,这些名字就会像路标一样,指引他们前行。”

火塘里的火苗渐渐弱了下去,天边泛起了鱼肚白。新的一天即将到来,而那些定了名、排了序的竹简,也即将迎来真正的生命——它们将被誊抄、流传,成为后世医家的圭臬。

想知道这些篇章的具体内容如何编排?且看下集分解。

爱看读书推荐阅读:重生之桃李满天下刺刀1937我成了大明勋戚隋唐之乱世召唤夺宋:水浒也称王无敌疯皇子,父皇跪求我登基!极品大昏君我在三国用九年义务教育打天下三国:我张角只玩法术镇国少将军三国:杨卓来了演武令生死狙杀三国:穿越我是东乡公主曹绫异界华夏之召唤名将重生之傲仕三国大人,天冷了加件黄袍吧!大秦:娶了植物人公主后我乐疯了公子上朝嬴政:东巡假死,皇帝换人了?校花的贴身狂少吾兄秦始皇,我只想在大秦躺平李渊:捡到野生皇孙,李世民懵了沙雕网友援北伐三国:开局打跑刘备,强抢糜贞带着骑砍系统在中世纪创建帝国素手倾天,邪君的宠妃花田喜嫁,拐个狼王当相公奥特曼之成为光后就无敌了携手狐仙共修真医妃火辣辣千山记开局当兵发媳妇,我激活了斩首系统最强炊事兵大秦:开局成为始皇亲弟重生霸宠:摄政王爷太凶猛寒门崛起全军列阵我在洪武开商铺乱世枭臣穿越之温僖贵妃南明:炮火开局,我要反清复明铁血大明调教大宋汉末召虎我在大唐开当铺大唐一品特种兵之王三国:白毦陈到红楼之我有东西两厂你想怎样
爱看读书搜藏榜:海贼之无上剑豪全面战争:从三国开始签到风起大浩我娘子天下第一跟着小说看历史大秦:蒙府赘婿富可敌国乱说天国赵公子重生岳飞之还我河山大秦:公子长青的逆天之路从净身房开始权倾天下三国主播大传重生:从小兵开始争霸天下爆笑家斗:庶妃不好惹大夏十三太保大明:你真是朕的好大儿落榜后招兵买马,女帝跪求我别反大唐:刚造反,被武则天偷听心声拯救大秦朝残阳起风雷晋乱嗜血猎杀红楼之庶子无双大明流匪师士传说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我和房车回古代地狱开局,从马恩河奇迹开始我家医馆通古代,朱标上门求医三国先弄个不死之身再开局宋桓帝玲珑嫡女之谋嫁太子妃万灵之域重生之在古代翻云覆雨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明末第四天灾谋明天下一世婚宠:总裁娇妻太撩人大明:靖难!我摸尸杀敌捡属性,无敌了隐龙圣手:痴傻三年,苏醒即无敌华兴传坏人笔记被刘备赶走后,曹操拜我首席军师我,杨丰智:乱世雄主!边关渔猎,开局捡到小娇妻在他心头放肆我的大明新帝国明朝好女婿三国之绝望皇帝路谁让你带着工业邪神来大明的
爱看读书最新小说:三国:开局带走孙家小萝莉醉剑江湖社畜?不,系统说我是天选之子秦始皇的小伙伴好难为得到我粮食,硬塞老婆给我谋天录开局废柴少爷华夏兵王杀疯了三国:美女收集者财倾山海缔王志这饷,李自成拷得我崇祯拷不得?逆天改命:牛马玩穿越大唐炼妖师,开局融合三足金乌侯府杂役秒变大佬山河劫之青云志扶苏已死,秦匠当立穿越成太平军小头目的小工程师穿越世子贴贴冰山美人书虫眼中的历史工科大明笑谈资治通鉴之南北朝不灭战魂:五帝全球攻略大唐:家父程咬金帝王串串烧玉佩求生之路大明风华:吾乃永乐第四子大明,朱允炆我来了!哈哈,原来三国是这样的那天,洛阳来了个年轻人意外穿越大唐,李世民乐疯了穿回1940在县里打鬼子明末暴君:从流亡皇帝到碾碎天下撰鼎记打猎:我射箭百发百中,咔咔炫肉金瓶梅那些事这爹科举太废,只好我先成阁老三国:吕布在此,诸侯谁敢称雄大明金算盘三国:开局被吕玲绮捡回家翰土惊尘重生刘据之逆天改命明末之从我一打二开启智谋卓绝的天机星吴用大秦:开局天幕曝光秦二世而亡大宋茶事案大明日不落帝国:我能辨忠奸四合院:重生傻柱的正确打开方式拜师九叔降妖除魔儒心弈世双生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