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有一片被称为三坊七巷的历史文化街区。这块区域始建于晋代,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是中国现存规模较大、保护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
黄巷得名于唐代,就位于三坊七巷的中段。据记载,当时着名学者黄璞曾在此隐居。他的宅院遗址至今仍存,位于巷子中段北侧。历代以来,这里居住过不少文人墨客、官宦士绅。
黄巷的街道大约有三米宽,地面铺着青石板,两侧是连续的白墙灰瓦。这里的建筑多为穿斗式木构架,硬山顶。宅院格局以天井为中心,前后数进,两侧带厢房。这些宅院大多建于清代中后期,部分可追溯到明代。
如今,这些老宅,大多数已经改为纪念馆、文创商店或茶室,但仍有少数院落保持原貌。
白天,这里人声鼎沸,游客穿梭在白墙灰瓦的宅院间。可一到夜里,当灯笼的光渐渐暗下去,巷子很快就变的很冷清,尤其是黄巷深处那栋无门牌的老宅,更透出一丝沉寂。
这栋老宅藏在黄巷中段,夹在两家热闹的文创店之间,这处宅子坐北朝南,共三进。门楣上原有一块进士第的匾额,现已不见踪影。门前两级石阶,门槛高约一尺。
关于这栋老宅的传说,在福州城里流传了近百年。
老一辈的人说,清末民初时,这宅子里住着一位姓林的闺秀,叫林婉卿,是福州城里有名的才女。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尤其擅长吹竹笛,一曲吹罢总能引得巷内邻里驻足倾听。
林家书香门第,世代居住在黄巷的,祖上出过做官的人。所以他们家里规矩森严,对女儿的婚事格外看重,早早就盘算着要为她寻一门门当户对的亲事。
据说林小姐十六岁那年,中秋逛福州庙会,在灯谜摊前不小心撞上寒门书生沈文谦,花灯摔落。两人就此相遇互生好感,后来聊起诗词与笛曲,发现对方跟自己格外的投缘。
分别前,沈文谦将腰间的竹笛取下送给林小姐,林小姐收下竹笛后,也回赠了对方一块自己绣的兰草手帕,两人悄悄约定,每月十五夜里,在黄巷巷口的老榕树下相见。
之后半年,每月十五的夜晚,两人都如期赴约,沈文谦讲书院趣事,林婉卿吹笛相伴,两人互相许下终身诺言。可这段恋情,最终还是被林父发现。林家坚决反对门不当户不对的婚事。
父亲厉声斥责林婉卿不顾家族颜面,私会寒门书生,败坏门风。林父还派人去沈文谦求学的书院施压,诬陷他品行不端,逼书院将他劝退,同时将林婉卿锁在西厢房,没收了所有与外界联系的东西,不许她再踏出房门半步。
被禁足的日子里,林婉卿日夜以泪洗面,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她每天坐在西厢房的雕花木窗前,望着巷口的方向,盼着沈文谦能出现,可日子一天天过去,巷口始终空无一人。
林婉卿不知道沈文谦已经被书院劝退。
沈文谦临走前曾多次在黄巷外徘徊,都被林家派去的人驱赶殴打,根本没机会靠近。沈文谦临走时,托人给林婉卿带了一封信,说他要去南京继续求学,等将来功成名就,一定会回来娶她。这封信被林家母亲截下,当场烧毁,连一点痕迹都没留下。
林婉卿见不到沈文谦,也没收到任何消息,心越来越慌,绝食向父母抗议。她身体一天天消瘦下去,精神也越来越差。
林家父母见状,怕她真的闹出人命,只好假意松口,说只要她好好吃饭、养好身体,就让她见沈文谦一面。
林婉卿信了父母的话,开始吃饭,可等她身体稍有好转,父母却再也不提见面的事,反而加快了为她安排婚事的脚步,选定的婆家是福州城里的富商陈家,陈家愿意给丰厚的聘礼,还许诺帮林家解决生意上的难题。
婚期定下来的那天,林婉卿从照顾她的丫鬟口中得知了全部真相。知道了沈文谦被赶走的事,还有那封被烧毁的信。得知真相的那一刻,林婉卿彻底绝望了,她知道父母根本不会成全自己,以前对她的承诺都是欺骗。
婚期前三天的夜里,林婉卿换上了最喜欢的淡蓝色袄裙,坐在雕花木窗前,拿起那支竹笛,吹奏了一曲《凤求凰》。
一曲吹完后,林婉卿将竹笛放在窗台上,缓缓走到天井旁的水井边。林婉卿回头看了一眼西厢房的雕花木窗,随后纵身一跃,沉入了冰冷的井水中。
等家人发现时,林婉卿已经没了气息,手里还紧紧攥着那方兰草手帕。林家父母又气又急,怕这事传出去,影响林家的名声和儿子的婚事。两人商量了一夜,最终决定对外隐瞒真相。
第二天,林家就对外宣称,林婉卿久病不愈,夜里不幸离世。他们没办丧事,甚至没通知任何亲友,只让两个仆人用一块薄木板裹着她的尸体,趁着夜色偷偷抬到城郊的乱葬岗。
仆人随便挖了个浅坑,将木板放进去,填上土,连块墓碑都没立,就匆匆回了家。林父特意叮嘱,谁也不许再提这件事,否则就赶出林家。
可不提林婉卿,并没有让老宅恢复平静。
没过多久,夜里值班的仆人就开始遇到怪事。夜里值班的仆人走到西厢房附近时,常常在月光下看到,林小姐生前居住的西厢房雕花木窗后,有女子的身影,静静伫立,一动不动。
仆人一开始只以为是自己眼花,直到有一次,一个胆大的仆人壮着胆子靠近西厢房,想要看个清楚。他刚走到窗边,就听到一声细微的叹息。仆人吓得浑身发抖,转身就跑,一边跑一边喊,声音都变了调。从那以后,仆人们也不敢在夜晚靠近那间厢房。
这事很快在黄巷传开,人们都说林小姐的魂魄舍不得离开老宅,舍不得那个她等了一辈子的人,所以留在了窗边,继续她的等待。
后来老宅几次易主,可“窗边倩影”的传说却从来没有断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