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场?”
李去疾摇了摇头,语气里带着几分古怪的嘲弄。
“没什么下场。”
这五个字,轻飘飘的,却比任何酷刑的描述都更加沉重。
“先生的意思是……”朱标艰难地开口,声音有些干涩,“那位皇帝,就这么放任他们?”
“放任?”李去疾像是听到了什么好笑的事情,嗤笑一声,
“那倒不至于。那位皇帝啊,最恨的就是贪官污吏,他自己制定的律法,严苛到什么地步?官员多拿百姓一文钱,都可能被拉去剥皮!”
“故事里那几个藩王犯下的罪过,随便挑一件,都够普通官员死上几百回了。”
李去疾顿了顿,继续说道。
“但,那是对别人。”
“对自己儿子嘛……每次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最重的处罚,就是把他们从封地召回京城,关在王府里不许出门,然后派人去骂他们几句,让他们写写悔过书。”
李去疾摊了摊手,脸上的表情,像是在说一件再简单不过的闲事。
“这就算完了。”
“完了?”朱棣没忍住问道。
杀了人,把人当乐子折磨,就只是被关一段时间禁闭?
“对啊,完了。”李去疾理所当然地点点头,
“因为啊,那位皇帝最疼爱的大儿子,也就是太子,每次都会站出来。”
“太子宅心仁厚,看不得弟弟们受苦,总会去皇帝面前求情,说弟弟们已经知错了,还年轻,请父皇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那位皇帝呢,本来就心疼儿子,再加上最看重的太子都这么说了,有了台阶,心一软,气也就消了。没过多久,大手一挥,就又让他们回到自己的封地,继续当他们的土皇帝去了。”
此言一出,朱标心中剧震。
他扪心自问,如果将来弟弟们真的犯了错,自己……似乎真的会去向父皇求情。
因为他们是他的亲弟弟。
朱元璋更是浑身一僵,如坠冰窟。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的软肋。
对儿子,他怎么可能下得去狠手!
他甚至能想象到,标儿来求情时,自己那种又气又无奈,最后只能妥协的心情。
一旁的朱棣忍不住问道:
“完了?”
“对啊,完了。”李去疾理所当然的回答。
是啊,完了。
还能怎么样呢?
自己的亲儿子,还能真拉出去砍了不成?
朱元璋那颗刚刚因为愤怒而剧烈跳动的心,此刻却像是被泡进了冰水里,一点一点地往下沉。
一股巨大的无力感和挫败感,如同潮水般将他淹没。
就在这时,
身旁一声若有若无的轻叹,幽幽响起,吸引了朱元璋的注意力。
是马皇后。
在所有人都没注意到的时候,她已经擦干了眼角的泪痕,那张温婉的脸上,没有了惊恐,也没有了悲伤,只剩下一种平静和无奈。
“李先生。”
“自古以来,皇权富贵,最是动人心。”
“人一旦坐上了那个高位,便不再是他自己了。”
“有几个,能真正做到不为自己的亲人谋私呢?”
“又有几个,能真正对着自己的亲骨肉,痛下杀手呢?”
马皇后这番话,说得不急不缓,像是在说一件跟自己毫不相干的旧事。
但每一个字,都像是一剂温热的药,缓缓注入了朱元璋那颗冰冷僵硬的心脏。
是啊……
自古以来,哪个皇帝不是这样?
哪个皇帝不是把自己的家人看得比天还大?
汉高祖刘邦,封了一堆姓刘的王,结果呢?七国之乱!
唐太宗李世民,一代明君吧?他儿子李承乾要造反,他舍得杀吗?最后还不是废为庶人,保全了一条性命。
咱老朱……
咱老朱只是护着自己的崽,只是在儿子犯了错之后,舍不得下死手……
这……
这不就是人之常情吗?
咱只是……只是犯了天下所有皇帝,都会犯的错而已!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朱元璋那颗沉到谷底的心,忽然就往上浮了浮。
那股压得他喘不过气的负罪感和羞耻感,莫名其妙地,就减轻了许多。
他不再觉得自己是个独一无二的小丑了。
他只是……无数个犯了同样错误的皇帝中的,一个而已。
况且!
现在不一样了!
现在有先生提点!咱提前知道了!
知道了,以后就能改!
等回了宫,咱就给这帮臭小子立下死规矩!
谁敢在封地胡来,第一次,咱就打断他的腿!
第二次,咱就把他圈禁在凤阳祖陵,让他天天对着咱爹娘的牌位磕头忏悔!
标儿再来求情?
求情也没用!
咱连标儿一起骂!
想到这里,朱元璋的心气儿,又顺了一些。
他缓缓抬起头,腰杆也下意识地挺直了少许。
然而,他这口气还没完全喘匀。
马皇后,话锋猛然一转。
她那双温柔而又明亮的眼睛,再次看向了李去疾,问出了一个让朱元璋刚刚放下的心,又瞬间悬到嗓子眼的问题。
“可是……”
马皇后顿了顿,每一个字都咬得格外清晰。
“听先生的口气,似乎……您是知道的。”
“知道有哪位开国的君主,是能做到不一样的。”
“是能……真正跳出这个‘家天下’的圈子,做到对亲人故旧,和对天下臣民,一视同仁的?”
“轰!”
这一问,如同一道惊雷,在朱元璋的脑海里轰然炸响!
而李去疾,也被马皇后这一下,也给问得一愣。
(我去!)
(马大婶,您这阅读理解能力也太强了吧?这都快赶上专业八级了!)
(我就是顺口吐槽一句,您这都能听出弦外之音?)
李去疾的脑海里,没有任何迟滞,瞬间就闪过了两位伟人的身影。
以及那一句振聋发聩的——“人民万岁”。
那才是真正的跳出“家天下”的格局。
那才是真正将自己视为人民的公仆,而非高高在上的统治者。
(跟他们讲这个?)
(别闹了!)
李去疾心里一个激灵。
(这完全就是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pro plus版本!)
(说什么“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这要是传到皇帝耳朵里,怕不是要被当成白莲教的乱党余孽,直接绑起来送去官府,享受一个火刑伺候的VIp待遇。)
(这题超纲了,不能答,绝对不能答!)
一念及此,李去疾立刻露出了一个憨厚中带着点尴尬的笑容,连连摆手,活像一个被老师点名回答难题,却一个字都憋不出来的差生。
“哎哟,马大婶,您可真是太看得起我了!”
“我这就是个说故事的,胡说八道,吹牛不上税。我哪儿知道那么多国家大事啊!”
他一边说,一边手忙脚乱地端起那盘已经有些凉了的月饼,一边吃一边说道,
“没有,绝对没有!那都是我瞎编的!您可千万别当真!”
他那副急于转移话题的模样,简直是把“我心虚”、“我在撒谎”这八个大字,明明白白地刻在了脸上。
这番表演,搁在平时,或许还能蒙混过关。
可现在,看在朱元璋的眼里,却成了另外一个意思。
先生的否认,不是否认!
先生的转移话题,更不是转移话题!
这是默认!
这是不想说的铁证!
为什么不想说?
是因为那个人,那个朝代,太过惊世骇俗?
还是……
还是觉得咱这个“老马”背后的皇帝,不配知道?!
一瞬间,朱元璋心中那股刚刚被马皇后安抚下去的郁结之气,瞬间就被一股更加强烈、更加滚烫的情绪所取代!
那情绪,叫“不服”!
是混杂着帝王骄傲的,强烈到极点的好胜心!
想他朱元璋,从一个要饭的乞丐,一步步走到今天,靠的是什么?
靠的就是这股不服输的劲儿!
天要我死,我不服,所以我活下来了!
元廷要我当顺民,我不服,所以我反了!
陈友谅、张士诚比我强,我不服,所以我把他们全灭了!
他自问,放眼整个华夏历史,比开局,谁有他惨?比功绩,谁敢说稳压他一头?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是很牛。
可他们哪个不是沾了祖上的光?
咱老朱,可是正儿八经的白手起家,自己给自己当祖宗!
刚刚,先生还夸咱的功绩堪比秦皇汉武。
转眼间,就因为一个“护犊子”的毛病,被搞得灰头土脸。
这也就罢了,咱认!
毕竟是咱自己的儿子不争气。
可现在,居然又冒出来一个“别人家的开国皇帝”?
一个能真正跳出“家天下”这个圈子,连咱老朱都做不到的完人?
这他不能忍!
绝对不能忍!
这已经不是对错的问题了!
这是面子问题!是尊严问题!是他作为千古一帝的骄傲!
到底是谁?!
谁比咱老朱还牛?!
他一定要知道!
朱元璋拿起一块月饼咬了一口,隐藏着自己的情绪,有些含糊不清地说道:“先生,别装了,你肯定有新的‘故事’。”
“刚才讲的那个‘故事’实在是太沉重了!”“您再给我们讲讲这另外一位开国皇帝的‘故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