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苏三娘子投壶之时,沈绿也快走到了苏家的大门外。
苏家大门大开着,两名门房正站在门口,翘首四处张望。
沈绿背着箱子,不紧不慢的继续走着。
还有一段距离呢,那两名门房便一脸笑意的迎了上来:“您可是沈大娘子?”
沈绿颔首:“正是。”
苏家的门房许是要领她从后门走。
从哪里走她是无所谓的,只要银钱到位,她可以爬墙或者钻狗洞。
但苏家的下人倒是挺热情的,脸上亦并无轻视的神情。
“沈大娘子,这边请。”两位门房分外热情。
沈绿倒是有些许不适应。
她这个人,不大喜欢太过热情的人。
门房领着沈绿进门,其中一名叫道:“李妈妈,沈大娘子来了!”
从影壁后头,立即灵巧地转出一位中年妇人来。
她穿着蓝地半臂褙子,梳着利落的发髻,发髻上簪着金钗子,脸圆圆的,浮着热情的笑容:“沈大娘子可真好看!我是李妈妈,哦,老太君吩咐了,我要领沈大娘子去厨房。沈大娘子请跟我走。”
李妈妈也热情得过分。
她毫不遮掩地打量着沈绿,眼中全是欢欣。
苏家人,对谁都这么热情吗?
沈绿有些不自在。
李妈妈走在前面,热情的给沈绿介绍:“苏家分西院和东院,同一个大门进出,西院略小,是老太君住的,东院略大一些,是苏家晚辈住的。今日的宴席,是在西院举办的。这厨房,却是用的东院的。”
京城中的大户人家,有几个院子不出奇。
但向她一个厨娘介绍这些,就挺奇怪。
不过听起来,苏家还挺和谐的。
昨晚妹妹早就和她讲述了一遍苏老太君年轻时的光辉事迹。
苏老太君年轻时是女将,驰骋沙场,后来负了重伤不能再上战场,这才回到京城来。
妹妹唏嘘:“苏老太君英勇善战,这么好的一位女将军,却没有自己的孩子。”
苏老太君,的确是一位传奇人物。
不过这些,沈绿都不大关注。
苏家前院,也是游廊曲折,垂花门一重又一重。
前面便是厨房了。
但,厨房前面站了一溜儿的人,个个都洋溢着热情的笑容又是怎地回事?
沈绿早就看惯了别人嫉妒又不屑的眼神,这样热情洋溢的笑容还是头一回。
李妈妈大声道:“沈大娘子来了!”
“沈大娘子好!”那一溜儿的人,异口同声的朝沈绿问好。
苏家人如此热情,沈绿勉强地挤出笑容:“大伙好。”
“沈大娘子请。”
“沈大娘子,我帮你把箱子取下来。”苏家厨房的人说着话,纷纷的围上来,要帮沈绿。
沈绿唬了一跳,往后面退了几步:“不必了,我自己来。”
“哦,哦,那好。沈大娘子真厉害。”
沈绿:“……”
苏家人,也太热情了。
沈绿可算进了厨房。
苏家的厨房也十分的大,粗略看去,大约有七八个灶眼。
她将箱子放下来,打开箱子,取出炊事用具。
“沈大娘子的炊事用具看着可真好!这把刀,一定很锋利!”
“对,对,没错!”
沈绿:“……”
适当的赞美是好的,但苏家人,赞美得好像有些呱噪了。
她检视食材,开始做准备。
天气热,她拟了做鱼脍的菜肴,鱼用的是鲈鱼。
鱼池里,鲈鱼游来游去。
沈绿轻挽袖子,站到鱼池旁,正欲下手,李妈妈冲了上来:“沈大娘子可是要捞鱼?你不必亲自动手,我叫人来捞。”
李妈妈一招手,两个壮汉便围了上来,朗声道:“沈大娘子,如何做,只管吩咐小的!”
沈绿:“……”苏家到底请她来做什么?
“暂时不必。”沈绿不得不冷声道,“你们且退后,待我吩咐时再来。”
两个壮汉只得往后退。
沈绿站在鱼池旁,屏气凝神,手往水中一伸,就捉了一尾鱼上来。
“啪啪啪啪!”一阵热情的鼓掌声突然响起。
“沈大娘子果然名不虚传!”李妈妈大声道,“这一手抓鱼的本事,老婆子这辈子怕是都学不会了!”
“对,对,我也学不会!”其他人纷纷附言。
沈绿:“……”苏家下人,真是太吵了。
他们苏家的主子,天天活在这样的日子里,性子会如何呢?抑或是苏家人就喜欢这样的?
可那晚去请她的年老妇人,性子分明十分的稳妥。
周围的人如此呱噪,横竖她是受不了。
她喜欢安安静静的作事。
沈绿取来刀,开始给鲈鱼放血。
她动作十分麻利,快得不可思议,李妈妈又要说话,沈绿挺直腰肢:“李妈妈,请勿要多言。”
李妈妈闻言,赶紧用双手牢牢的将嘴巴掩上。
站在厨房里所有的人,有样学样,亦赶紧用双手将自己的嘴巴掩上。
沈绿:“……”那又大可不必。
……
“叮”!这是箭矢擦过壶口的声音。苏三娘子的第二支箭矢,没中。
“太可惜了,就差一点点!”陈七娘子禁不住喊了一声。
苏三娘子似乎更紧张了,第三支箭矢都不比划了,直接投出去。
还是没中。
“别紧张!”姜四娘子也开口叫道。
苏老太君脸上浮起笑容。
陈七娘子和姜四娘子,她都觉得不错。
都是敢爱敢恨的性子。
和自己年轻的时候很像。
苏老太君笑了,旁的小娘子察言观色,也纷纷叫起来:“苏三娘子,别紧张!”
苏三娘子被众人这么一喊,却是越发的急了,手中的箭矢纷纷投出。
都没中。
她将红色锦条扯下来,露出害羞的笑容:“各位,献丑了。”
“无事,我们说不定也是一样的。”旁的小娘子纷纷安慰她。
“下一个我来吧。”姜四娘子自告奋勇,取了红色锦条,却是又道,“我自小就蒙眼练投壶,若是与各位一样的距离,倒是对各位不公平。这样,我再往后十步。”
苏老太君看向福嫲嫲。
福嫲嫲弯身,附在她耳边低声道:“这位姜四娘子,是国子监姜教授的小女儿。”
有趣,文官家中出了这么一位武娘子。
苏老太君道:“将她记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