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ào,刷洗。《世说新语·汰侈》:“王君夫以饴糒(yi bèi)澳釜。”(饴糒:糖膏)
这个出自《世说新语·汰侈》的典故,生动地描绘了西晋时期豪门贵族穷奢极欲的惊人场面。
故事原文与上下文
这个典故出自《世说新语》第二十七门《汰侈》。该门专门记载魏晋时期豪门贵族骄奢淫逸、竞相斗富的故事。其上下文是石崇与王恺斗富的着名片段:
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
(石崇和王恺比赛谁最豪富,都极力用最华丽的东西来装饰车马和衣冠。)
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
(晋武帝司马炎是王恺的外甥,常常帮助王恺。他曾经把一株高二尺多的珊瑚树赐给王恺。这株珊瑚树枝条繁茂,世上少有能与之相比的。)
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又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
(王恺把它拿来给石崇看。石崇看完后,用铁如意敲击它,随手就打碎了。王恺既感到惋惜,又认为石崇是嫉妒自己的宝物,说话和脸色都非常严厉。)
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恺惘然自失。
(石崇说:“不值得遗憾,现在就还给你。”于是命令手下把自己的珊瑚树全都搬出来,有三四尺高,枝条举世无双、光彩夺目的有六七株,像王恺那样的就更多了。王恺看了,怅然若失。)
紧接着,文章又记录了另一则斗富的故事:
王君夫以饴糒澳釜,石季伦用蜡烛作炊。君夫作紫丝布步障碧绫里四十里,石崇作锦步障五十里以敌之。石以椒为泥,王以赤石脂泥壁。
(王君夫用麦芽糖拌干饭来刷锅,石季伦就用蜡烛当柴火做饭。王君夫用紫丝布做面、碧绫做里的步障,拉了四十里长;石崇就用锦缎做了五十里长的步障来和他抗衡。石崇用花椒和泥来涂墙,王君夫就用赤石脂来涂墙。)
我们所探讨的“王君夫以饴糒澳釜”,正是这系列斗富行为中的一环。
注释及翻译
· 王君夫: 即王恺,字君夫,西晋时期外戚,晋武帝司马炎的舅舅,官至后军将军。
· 以: 用。
· 饴: 音yi,麦芽糖糖稀。
· 糒: 音bèi,干饭。
· 澳: 音ào。此处是动词,意为“刷洗”、“擦拭”。 这是“澳”字一个非常用但古雅的用法。
· 釜: 音fu,古代的一种锅。
翻译:
王恺用麦芽糖和干饭来刷锅。
着作介绍
· 《世说新语》:由南朝宋的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撰的一部笔记小说,主要记载了东汉末年至东晋时期士族阶层的逸闻轶事和清谈玄言。全书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汰侈等三十六门,共一千多则故事。它不仅是研究魏晋历史与哲学的宝贵资料,更以其精炼传神的文笔,开创了中国古典“志人小说”的先河,生动地刻画了“魏晋风度”的时代精神。
· 作者刘义庆:南朝宋宗室,文学家。他爱好文辞,喜招揽文学之士,《世说新语》虽为他及其门客共同编撰,但体现了他的思想情趣和文学品味。该书反映了魏晋时期士人崇尚清谈、不拘礼法、追求个性解放的风气。
典故背景
1. 西晋的奢靡之风:西晋王朝在统一三国后,统治阶层迅速腐化。以晋武帝司马炎为首,整个贵族集团沉溺于享乐,竞相攀比财富。石崇、王恺、羊琇等人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 石崇与王恺斗富:这是中国历史上炫富的“巅峰之作”。王恺是皇亲国戚,有皇帝撑腰;石崇则是靠担任荆州刺史时劫掠客商而暴富的官僚。两人之间的斗富无所不用其极,从服饰车马到家居装饰,再到日常用度,极尽奢华之能事。“以饴糒澳釜”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荒唐行为——用当时普通人难以企及的珍贵食物(糖和粮食)来充当最普通的清洁剂,以此炫耀其财富之多已到了可以肆意浪费的地步。
寓意
1. 对骄奢淫逸的尖锐批判:这个典故最直接的寓意就是揭露和批判统治阶层毫无节制的奢侈浪费。他们将民脂民膏用于毫无意义的攀比,其行为已经脱离了享乐本身,变成了一种扭曲的财富炫耀和精神空虚的体现。
2. 盛极而衰的预兆:这种自上而下的奢靡风气,是西晋王朝迅速走向腐败和灭亡的鲜明征兆。一个王朝的精英阶层若将精力都耗费于此,其国运必然不能长久。果然,西晋统一后仅三十多年就爆发了“八王之乱”,随后迅速衰亡。
3. 人性的异化:当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它不再服务于人的正常需求,反而异化了人性。石崇、王恺等人的行为,表明他们已经成为了财富的奴隶,通过一种病态的方式来寻求存在感和优越感。
结合现实论述
这个近两千年前的典故,在当今社会依然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许多值得深思的现象:
1. 批判当代的“炫富文化”与过度消费:
· “王君夫以饴糒澳釜”的现代版本比比皆是。例如,在社交媒体上,网红用昂贵的鱼子酱或黑松露做无意义的“开箱”或浪费性实验;富豪购买豪车、游艇、私人飞机并非出于实用,而是为了标榜身份;一些直播中出现的“大胃王”浪费粮食等行为。这些都是一种精神空虚的物化表现,与古人用糖刷锅并无本质区别。
· 它警示我们,当消费脱离了使用价值, solely 追求符号价值时,就演变为一种社会病态。
2. 对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的启示:
· 一个健康的企业,其文化必然是反对铺张浪费、崇尚务实节俭的。如果企业领导层沉迷于豪华排场、不计成本的商务宴请和办公室装修,那么这种“汰侈”之风就会从上而下腐蚀整个组织,最终导致成本失控和内部腐败。
· 从更广的视角看,可持续发展理念正是对“汰侈”的彻底否定。它要求我们珍惜地球资源,反对为了短期炫耀而进行的过度开采和消费,这与石崇、王恺那种竭泽而渔式的财富展示形成鲜明对比。
3. 对个人价值观的警醒:
· 对于个人而言,这个典故提醒我们审视自己的财富观和幸福感来源。真正的幸福和尊严,是来自于内在的修养、知识的积累和对社会的贡献,还是来自于外在的、用金钱堆砌的浮华表象?
· 在物质丰富的今天,培养一种“俭以养德” 的定力尤为重要。不被消费主义裹挟,不通过浪费来获取虚妄的满足感,是一种现代人需要修炼的智慧。
总结而言,“王君夫以饴糒澳釜”不仅仅是一个历史趣闻,它是一声穿越时空的警钟。它告诫我们:无论社会如何富裕,勤俭节约的美德永不过时;无论个人拥有多少财富,精神的丰盈远比物质的堆砌更为重要。 一个沉迷于“汰侈”之风的社会或个人,终将如西晋一般,在虚妄的繁华中走向迷失与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