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外的日影渐渐西斜,将童贯的影子拉得老长,像条盘踞在丹陛上的毒蛇。而真正在帮源峒杀穿七重岩洞的韩世忠,此刻正缩在西直门外的酒肆里,用糙布擦拭着卷刃的单刀。他身上的衣甲还沾着方腊亲卫的血,腰间悬挂的西夏水囊早已磨破,漏出的酒渍混着泥污,在粗布裤上结成硬痂。当朝堂上的赞誉声一浪高过一浪时,他的耳中还回响着岩洞深处的哭喊,眼前还晃动着老妇掌心的鹿肉干——那老妇昨日已被官军当作斩了,首级挂在临安城头示众。
童贯的玉带终于又添了三銙,金灿灿的赐字在夕阳下晃得人睁不开眼。而那些在富春江畔被砍断手指的宋军斥候,在睦州城头被剜去双目的方腊军伤兵,还有帮源峒里抱着火药桶赴死的少年们,他们的名字被刻进了童贯的捷报里,却永远不会出现在史官的笔下。唯有汴梁城外的乱葬岗,新添了无数无名碑,每逢雨天,碑下渗出的泥水混着铁锈味,像极了童贯在崇政殿上滴落的假血。
他们的名字无人提及,他们的功绩被掩盖在谎言和虚荣之下……
王棣负手立在鎏金盘龙柱旁,九梁冠上的白泽补子随着呼吸微微起伏。如同一杆被风雪压弯却不肯折腰的孤松。玄色朝服在金砖上投下冷硬的影子,腰间玉佩本该叮当作响,此刻却被他用掌心死死按在胯侧,只余下指节刮过玉珩的细响。
王棣他眉骨投下的阴影几乎遮住半张脸,面色沉得似铅云压城的暮春傍晚,阴影笼罩下的双目如同深潭结冰——那冰面下藏着的不是水,是淬了冰的吴钩,正一寸寸割裂着殿中此起彼伏的谄笑。
当蔡京捻着谄笑的胡须扫过他肩头时,他喉结剧烈滚动,听见自己后槽牙咬得发酸,却比蔡京那声太师神勇清亮百倍。
王黼叩首时翡翠镯磕在金砖上,这声响让王棣指尖猛然收紧,笏板边缘深深嵌进掌心。他看见梁师成袖袍里露出的画轴,看见朱勔腰间明晃晃的玉銙,忽觉殿顶蟠龙藻井上的金箔都在发烫,那些贴金的龙鳞正一片片剥落,露出底下虫蛀的木芯——就像这满朝文武,个个峨冠博带,开口却是蛀空栋梁的齑粉。
檐角铁马突然叮咚作响,王棣望着童贯阳光满面,得意洋洋的笑脸,他松开按玉佩的手,任那枚尽忠报国的玉牌垂落,在寂静中撞出清越的响。
那些谄媚之辞化作淬毒的钢针,顺着龙涎香的雾气钻进鼻腔,直扎得心尖发颤。王黼尖细的二字像根弯针,挑开王棣喉间的血痂;朱勔油腻的神机妙算则是枚倒刺,顺着耳道往脑子里钻。最锋利的当属梁师成那声带哭腔的,竟比当年听见士卒临死前的呜咽更刺耳——此刻每一个字都裹着金粉,却是金粉里掺了钢针,扎得他眼睛发疼。
王棣盯着殿顶鎏金蟠龙的眼睛,那对嵌着琉璃的眼珠正折射着烛火,像极了童贯袖中那枚染血的枪头。忽然觉得胸腔里有什么在撕裂,不是心脏,是连着肺管子的某根筋脉——像被生锈的铁钳死死攥住,每喘一口气都带出铁锈味的腥甜。喉间泛起铜腥味,这才惊觉指甲已掐进掌心,而那些的谀词还在不断落下,不是针,是漫天飞来的碎玻璃,划开他的喉管,却连血都凝结成冰碴子。
王棣的瞳孔里烧着两簇冷焰,不是烛火那种暖黄的跃动,倒像铁铺里淬剑的火盆,青焰舔着刃口时腾起的毒烟——那烟裹着淬剑水的腥气,正从眼底漫出来,左手握拳抵在腰间尽忠报国的玉牌上,指节撞在兽首衔环纹上,发出金石相击的轻响。他能听见指骨在皮层下咯咯错动,像老树上被雷劈裂的枝桠,每动一下都有碎木刺进掌心的锐痛。右手攥着的象牙笏板已被冷汗浸得发滑,却仍是握得死紧,指甲深深掐进笏板边缘,掐出新月形的白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