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关的陷落与夏侯桀的毙命,彻底压垮了摇摇欲坠的夏朝脊梁。通往京城的道路上,再无任何险关重镇,亦无成建制的军队敢于阻拦。华夏军团挟大胜之威,以无可阻挡之势,一路南下,兵锋直指那座承载了夏朝数百年荣光与腐朽的都城——洛京。
洛京城,这座天下之中,此刻却如同惊涛骇浪中的一叶孤舟,被绝望与恐慌的气氛紧紧包裹。城墙之上,守军面色惶然,望着城外那如同黑色潮水般涌来、无边无际的华夏军营寨,握着兵器的手都在微微颤抖。城内,往日繁华的街市一片萧条,商铺紧闭,百姓躲在家中,窃窃私语着城外的消息和未知的命运。皇宫大内,更是乱作一团,宦官宫女行色匆匆,面带惊惧,往日庄严的朝会早已停摆,只剩下老皇帝在空旷的大殿中,对着列祖列宗的牌位,发出无力的哀叹。
华夏军团并未立刻发动进攻。武王张枫亲临前线,驻马于洛京城外一处高坡之上,俯瞰着这座宏伟而古老的都城。他目光深邃,并无即将完成最后征服的狂喜,反而带着一种审视与决断的冷静。
“传令各军,”武王的声音平静却不容置疑,“围城。四面合围,断绝其与外一切联系,但暂不攻城。”
“大王,”身旁有将领疑惑道,“我军士气正盛,洛京守军士气低落,何不一鼓作气,拿下此城,毕其功于一役?”
武王微微摇头:“洛京城高池深,城内尚有数万守军,百万居民。强攻之下,纵然能破,我军伤亡必重,城内百姓亦将遭涂炭。此非仁者之师所为,亦非智者之策。”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远处洛京那高大的城墙,继续道:“况且,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我要的,不仅仅是这座城池,更是城内的人心,是让这旧朝,体面地、或者说,是认清现实地……落幕。”
于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武力展示”与心理威慑,在洛京城外拉开了序幕。
华夏军团并未挖掘壕沟、建造云梯,进行常规的攻城准备。相反,他们开始在城外开阔地带,举行盛大的军容检阅。
一队队盔明甲亮、士气高昂的华夏步兵,迈着整齐划一、铿锵有力的步伐,在洛京城下巡回行进。刀盾手、长枪兵、神臂弩手……各兵种依次亮相,军容严整,纪律森严,那冲天的杀气与昂扬的斗志,隔着护城河,清晰地传递到城头守军的心中,让他们感到阵阵寒意。
更令人震撼的,是那支全身黑衣黑甲、如同幽灵般的“龙骑兵”。他们骑着神骏的战马,风驰电掣般在城外来回奔驰,展示着精湛的骑术和恐怖的机动能力,仿佛在警告城内任何企图突围的念头。
然而,所有这些,都比不上接下来的一幕。
在洛京城西门外,一片特意清理出来的空地上,华夏军炮兵推出了五十门最为沉重的“雷鸣”重型火炮。炮口森然,对准了数里外一段无人荒废的旧城墙(事先已清空并标识)。
这一日,阳光正好。武王张枫特意邀请了城内一些尚有影响力的士绅代表(通过秘密渠道送出城),以及各国使节(大多已暗中倒向华夏),一同“观礼”。
午时三刻,武王微微颔首。
炮兵指挥官手中令旗猛地挥下!
“轰!!!!!!!!!!!!!”
五十门重炮同时发出震天动地的怒吼!声音如同九天惊雷,瞬间传遍了整个洛京城!城内的百姓被吓得肝胆俱裂,守军更是面无人色!
肉眼可见的,数十枚黑色的弹丸带着死亡的尖啸,划过优美的抛物线,精准地砸在了那段作为靶子的旧城墙上!
“轰隆——!咔嚓——!”
烟尘冲天而起!砖石横飞!那段看似坚固的旧城墙,在第一次齐射中就被轰得千疮百孔,第二次齐射后,更是大面积坍塌,化作一片废墟!
所有在场观礼的士绅和使节,都被这毁灭性的力量惊得目瞪口呆,浑身发软。他们终于亲眼见识到了,传说中能“开山裂石”的“雷器”是何等恐怖!与之相比,洛京城那看似高大的城墙,似乎也变得不再那么可靠。
武力展示完毕,武王并未再多言。一份由他亲自签署的最后通牒,被射入了洛京城内,并抄送各国使节及各方势力。
通牒内容言简意赅,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告洛京军民书:”
“华夏立国,顺天应人,吊民伐罪。今王师已至,困尔孤城。念及城内百万生灵,不忍刀兵相加,玉石俱焚。”
“特此明示:限尔等三日之内,开城投降。夏室君臣,若能自缚请罪,可保宗庙祭祀,可得善终。文武百官,若能弃暗投明,依才录用,既往不咎。城内军民,若能安分守己,则秋毫无犯,一视同仁。”
“若三日之后,仍执迷不悟,负隅顽抗……”通牒的最后,语气陡然转厉,“则雷霆之下,再无完卵!城破之日,顽抗者,杀无赦!届时,勿谓言之不预也!”
“华夏武王 张枫”
通牒如同一块巨石,投入了洛京这潭死水,激起了滔天巨浪。
皇宫内,老皇帝捧着这份通牒,双手颤抖,老泪纵横,却说不出一句话。
朝堂上,剩余的官员们争吵不休,主战、主和、主降者各执一词,乱成一团。
城墙上,守军士兵们窃窃私语,看着城外那军容鼎盛的华夏大营和尚未散去的炮火硝烟,眼中充满了对生存的渴望。
民间巷陌,百姓们则在恐惧中夹杂着一丝期盼,期盼着这场无望的战争能早日结束,期盼着那“秋毫无犯”的承诺能够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