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依赖宦官群体,可以有效制衡,控制和监\/视其他的势力。】
【防止他们失\/控并威\/胁皇\/权。】
【古往今来,从没有哪个朝代是被宦官篡\/位并取而代之的。】
【宦官即使权\/倾朝野,也无法代替皇\/权,就是更不敢抛弃皇\/权。】
【因为宦官群体一旦失去皇权庇护,那就什么都不是。】
“唉……”
明朝,魏忠贤深深叹了口气,
“谁说不是呢,一入后宫深似海。”
自从走上了这条路,就没有回头路可走了。
毕竟,小tou都没了,再拿不住大tou就真可笑了。
自从踏入宫门的那一刻,就是一把叨,挥叨的上位者视线往哪,他们就往哪。
只有前进,没有后退。
“不过,”
见身边跟着的小孩神情萎靡,魏忠贤难得心情颇好地安慰了两句,
“至少我们从那样的出身拼了出来,享受了多少原本不该我们的,不是吗?”
后者点了点头。
【宦官群体的存在,有效地扩张和维护了皇帝的权\/力。】
【成为了封\/建王朝中后期几乎所有皇朝中,皇帝最信任和倚重的力量。】
【对于任何一个上位者来说,宦官的存在都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最好工具。】
【依赖你,但是你又有能力威胁我的地位,那么我最好的办法就是扶持一个不可能威胁到我的势力去和你斗争。】
【和你撕,和你争权夺利,让你们彼此si斗。】
【在这过程中通过拉偏架来维持平衡,所以宦官本质上就是专门给皇帝干各种得\/罪人的脏\/活的嘿手套。】
【它存在的意义就是在于代替皇帝去当反派。】
【去得\/罪和压\/制那些文臣、武将、勋贵、外戚。】
【代替皇帝去做那些必须做的嘿活。】
各个时期,尤其是后边那些如同天幕中讲的那些“得靠宦官才能平衡”的皇帝们,
他们脸上的表情都不是很好看,
表面上:胡言乱语,简直是胡言乱语。
实际上:不是,这么直接的吗?还让不让我们好做了?
真当皇帝很好做?
每日和底下这群面上满满“忠心正义”,心底里想什么都不知道。
“这天幕还是讲些搞笑滑稽的,更有节目。”
万历皇帝这样评价,
至少不会这么尴尬。
这会可没人反对了,毕竟实在很少有视频,能让上上下下都这么尴尬。
宦官不想上位记恨上,文官和武将其他的阶级被批评,皇帝被揭“嘿幕”,
还有那些百姓们,也尴尬得想听又不敢听,听了又有点小怕怕的。
万历:还是走搞笑风吧神迹,至少不会这么现实又尴尬。
【所以宦官必须是反派,因为皇帝需要宦官来当反派,替皇帝背黑锅就是宦官存在的最重要的意义。】
【如果宦官不肯当反派,那么他对皇帝而言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皇帝永远必须必须永远是“伟光正”的。】
【所以皇权最黑暗的一面,只能扔给宦官来承担,宦官生来就是皇权的黑暗面,宦官手里的一切都是皇帝给的。】
【他们的任务就是让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永远别脏了自己的手。】
【所以宦官永远都是反\/派。因为皇帝永远不能是反\/派。】
“唉。”
不知是谁先叹息,后宫内此起彼伏的叹气声响起。
还能说什么呢?说点什么还能见到明日的太阳吗?
最后,也只能是一声叹息,散入烟尘。
[宦官没有后代给他们洗白,某些地主够坏吧,但是人家有后代,后代会花钱给祖先洗白白。]
[明朝时太监拜的是岳飞,他们觉得岳飞就是他们文官害亖的。]
“……”
沉默是金,黄金洒满了岳飞所在的营帐。
岳飞:啊?这里还能有我的事吗?谢邀。
[穿崇祯基本都会有2条:1.保魏忠贤,2.抄文官家凑jun饷,这就是口碑。]
[所以现在的穿崇祯,首先就是召秦良玉入京,先保命。
毕竟秦良玉远离文官集团,就是绝对的忠心可靠。]
[所以要保住魏忠贤呀,保住魏忠贤之后立刻躲后宫就相对安全。
木匠皇帝和道士皇帝不都是这一手吗,经典躲后宫不出来。]
明代上下的皇帝有些无奈,
朱棣和朱元璋也消停了,不再说宦官的坏处,那句“不是结果而是原因”狠狠给了他们一下。
“这有什么妥善的解决办法吗?”
眉头狠狠皱起,眉间形成了一个“川”字,可以夹亖一个蚊子。
[了解明史都知道那群文官是什么袅\/性,但是骂得最厉害的还是魏忠贤。]
[一个人天天想把你抄\/家灭\/族,你会不会骂?]
[有什么脸骂?
明王朝要亡了这群人搁这哭穷,然后李自成入京,单京\/官员都榨出了巨额财富。
但是魏忠贤因为“陷害忠良”恶名远扬,这群文臣能有几个人出名挨骂的?]
大明,
朱由检:别骂了别骂了,已经在努力学了,别说我了。
[宦官,穷苦人被逼走投无路噶了一下,进宫后职场中获得赏识,
得到去王朝最高学府“翰林院”学习的机会,达到进入二十四监管理层的门槛。]
[穷苦出身+受过最高等教育+丰富基层经验,工作职责是审核上位的各种奇奇怪怪的建议。
你告诉我他们名声不好是谁的问题?]
‘不是他们的问题!’
或者说,‘不全是他们的问题!’
观众们的眼睛被擦亮,呐喊在心中。
宦官们虽然会担心得\/罪了上面的,但那种堪称“沉冤得雪”的高兴,还是由内而外地散发了出来。
“我们虽然不是无辜的,但他们这些躲在后面享受了还不想担骂名的一群,更可恨!”
[吕方、汪直、郑和、这些可都是能打能治理的,反倒是很多文官全都是沽名钓誉的伪\/君子。]
[汪直是真强啊,要是当初朱祁镇交好的太监是他,是不是就不会有土木堡了。]
[明朝的文官人均口碑虚高两个档次,明朝文官集团权利达到了巅峰。]
[清朝一来,直接打回原形了,清朝不跟他们讲道理,他们是真掏叨子。]
[因为宦官不写史书。]
大清,
皇帝们嘿嘿一笑,尤其是康熙,
“这样的就应该动真格的,口嗨算什么~~~”
看看这欺软怕硬的不就从心了~
[明朝的太监,他黑不了多少,最起码人家最后都是战亖的。]
[明宪宗时期宦官汪直还带兵打过仗。]
[明朝好多太监都好牛。]
[因为文官写的史书,特别王阳明学说出来之后,文人的心理包袱完全没了。]
[很多宦官是不是腰不好?]
[怎么说呢?]
[给人背锅背多了呗,那腰能有好嘛~]
“……”
明朝的宦官们,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腰。
应……该还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