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明远在门房的引导下,缓缓走向郑府的花厅。沿途所见,这座府邸的布置颇为雅致:假山流水、竹影婆娑、书香阵阵,处处透露着主人的文人气息和不俗品味。越接近花厅,苏明远越能感受到那种微妙的政治气息——空气中似乎弥漫着一种特殊的紧张感。
苏大人到!门房在花厅门口高声通报。
谈话声戛然而止,十几双目光同时投向门口。苏明远定了定神,昂首挺胸地走进花厅。
明远贤弟,总算等到你了!郑怀远热情地迎上前来,但苏明远敏锐地察觉到他眼中闪过的一丝深意,来,我为你介绍诸位朋友。
花厅内的布置颇具匠心:正中摆放着一张硕大的花梨木桌,上面铺着精美的文房四宝和各色茶点。周围环绕着十几把太师椅,每把椅子上都坐着一位衣着华贵、气度不凡的人物。
这位是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大人。郑怀远首先介绍道。
苏明远连忙上前行礼:下官拜见欧阳学士。
苏县令——哦不,现在该称苏员外郎了。欧阳修温和地笑道,你在清远县的政绩我早有耳闻,今日一见,果然年少有为。
这个开场让苏明远稍微放松了一些。欧阳修虽然在政治立场上相对中立,但他的文学声望和政治影响力在朝中无人能及。能得到他的认可,对任何一个年轻官员来说都是极大的荣誉。
这位是御史中丞司马光司马大人。郑怀远继续介绍。
苏明远心中一紧。司马光是新政的主要反对者之一,他的出现让这次聚会的政治色彩更加浓厚。
司马大人,久仰大名。苏明远恭敬行礼。
司马光上下打量了苏明远一番,点头道:苏员外郎年轻有为,在户部的工作据说很出色。
语气平和,但苏明远能感觉到其中的深意。司马光这样说,既是礼貌的客套,也是对他工作的一种关注——或者说是一种审视。
这位是参知政事富弼富大人。
富弼是朝中德高望重的老臣,虽然在新政问题上立场相对温和,但影响力巨大。他慈祥地看着苏明远,点头道:听说苏员外郎对财政改革很有见解,今日正好请教一二。
接下来,郑怀远又介绍了其他几位重要人物:工部尚书曾公亮、翰林学士王珪、御史台的几位重要官员,以及几个在朝中颇有影响力的文士。苏明远发现,这些人的政治立场各不相同,既有新政的坚定支持者,也有温和的反对派,还有保持中立的观察者。
诸位,既然人已到齐,我们就开始今晚的雅集吧。郑怀远宣布道,今日聚会,主要是想听听各位对当前朝政的看法。毕竟,国事如棋,需要众人智慧。
苏明远在指定的位置坐下,发现自己被安排在一个很特殊的位置——既不靠近新政的支持者,也不靠近反对派,而是处在一个相对中立的位置。这种安排显然是经过精心考虑的。
苏员外郎,听说你最近完成了一项重要的调研工作?欧阳修首先开口,语气温和但带着明显的探询意味。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在苏明远身上。他知道,这是对他的第一次试探。
确实如此。苏明远谨慎地回答,奉命对各地新政执行情况进行了调研,形成了一些报告。
那么,从你的调研来看,新政的效果如何?司马光直接问道,语气中带着明显的挑战意味。
这个问题来得如此直接,让花厅内的气氛瞬间紧张起来。苏明远感觉到所有人都在等待他的回答,这个回答将直接反映他的政治立场。
司马大人,苏明远经过短暂思考后回答道,从调研情况来看,新政在不同地区的执行效果确实不同。总体而言,在那些执行得当的地区,确实取得了积极效果;但在一些执行不力的地区,也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
这个回答很巧妙,既承认了新政的积极作用,也没有回避存在的问题,同时避免了过于激进的表态。
具体来说,积极效果体现在哪些方面?富弼温和地追问道。
主要是财政收入的增加和税负分配的公平化。苏明远详细解释道,通过重新丈量土地和规范征收程序,确实增加了国家收入,同时让普通百姓的负担有所减轻。
那问题又体现在哪里?司马光继续追问。
主要是执行过程中的一些技术性问题,比如基层官员对新政策理解不够深入,导致执行偏差;还有就是与当地既有利益格局的冲突,需要更好的协调机制。苏明远如实回答。
这种既不回避问题又不否定改革的态度,让在座的多数人都点头表示认可。
苏员外郎的观察很客观。欧阳修评价道,既看到了成绩,也指出了问题。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很可贵。
但是,司马光话锋一转,如果问题如此明显,是否说明改革的推进过于急躁了?
这个问题更加尖锐,直接指向了新政的核心争议。苏明远知道,这是一个关键时刻,他的回答将直接影响在座各人对他的判断。
司马大人提出的问题很重要。苏明远沉思片刻后回答,改革的节奏确实需要谨慎把握。但我认为,关键不在于快慢,而在于是否得当。如果方向正确、方法合适,适当的推进速度是有益的;如果方向错误,即使再慢也是有害的。
那你认为新政的方向是否正确?王珪直接问道。
这是一个更加直接的政治表态问题。苏明远深吸一口气,决定坦诚回答:从我的观察来看,新政的基本方向是正确的。国家确实需要增加收入,税收制度确实需要更加公平,这些都是客观需要。问题主要在于具体的执行方式和节奏把握。
这个回答明确表达了对新政的支持态度,但同时也承认了执行中的问题。
有趣的观点。曾公亮评论道,那么,在你看来,应该如何改进执行方式?
我认为主要有几个方面,苏明远组织语言道,第一,要加强对基层官员的培训,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政策意图;第二,要建立更好的监督和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偏差;第三,要更好地做好解释和沟通工作,争取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持。
这些建议都很实用,得到了在座多数人的认可。即使是司马光,也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苏员外郎的建议很有见地。郑怀远适时总结道,这正说明了实地调研的重要性。只有深入了解实际情况,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这轮关于新政的讨论暂告一段落,但苏明远知道,这只是开始。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还会面对更多的考验和试探。
诸位,我们换个话题。郑怀远说道,最近西夏又有动作,边疆形势有些紧张。不知各位对此有何看法?
话题转向边疆问题,气氛稍微缓和了一些。但苏明远知道,这种看似轻松的话题转换,实际上可能隐藏着更深的用意。在古代,军事和外交往往是考验官员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准。
边疆问题确实需要重视。富弼率先发言,西夏近年来屡有挑衅,如不妥善应对,恐怕会影响西北稳定。
关键是要在军事威慑和外交谈判之间找到平衡。欧阳修补充道,既不能软弱可欺,也不能轻启战端。
所有人都在发表自己的观点,而苏明远知道,很快就会轮到他表态。这将是他在这次聚会中面临的另一个重要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