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追捕的申请刚提交国际刑警组织,市局物证保管室就传来了突破性消息——五年前悬案中封存的关键物证,经最新基因测序技术重新检测,分离出了不属于受害者的陌生dNA片段,且该片段与科锐生物原料样本中的基因载体序列高度同源。
“五年前的受害者李梅,是瀚海重工的前生物研究员,也是Y-327的首批实验对象之一。”老刑警将尘封的物证箱搬到桌上,箱子里的白色大褂、实验记录本、注射器等物品早已泛黄,但依旧保存完好,“当年尸检只发现了常规药物残留,认定为‘实验事故导致的急性肝衰竭死亡’,但因为缺少关键证据,案件最终成了悬案。”
林砚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地拿起那件白色大褂。衣角的暗袋里,一枚被压得变形的U盘掉了出来——这是当年勘查时遗漏的物证。“当年的技术有限,没能发现这个暗袋。”痕检人员解释道,“我们用最新的无损检测技术扫描衣物时,才发现了这枚被布料包裹的U盘。”
U盘被送往技术科,经过数据恢复,里面存储着李梅的实验日志。日志从五年前三月开始记录,详细记载了Y-327的研发过程、早期实验数据,以及她对“人体实验伦理”的质疑。“顾博士强迫我们用流浪汉做实验,已经有三个人出现严重副作用,器官衰竭速度远超预期……”日志的最后一页,字迹潦草而急促,“我发现了他的秘密,Y-327不仅是基因药物,还能通过纳米芯片控制实验体的神经反应,他想打造‘完美傀儡’……他不会放过我。”
“这就印证了之前的推测,顾维安就是‘幽灵’。”江澈看着日志内容,语气凝重,“李梅发现了实验的核心秘密,所以被顾维安灭口,伪造成实验事故。”
与此同时,痕检人员对李梅的血液样本进行了重新检测。借助最新的数字pcR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可精准检测微量核酸),从样本中分离出了微量的陌生dNA片段。“这个dNA片段不属于李梅,也不在全国公安dNA数据库中。”技术人员将检测结果与科锐生物的原料样本对比,“但它与Y-327基因载体质粒中的标记序列完全匹配,应该是研发者在基因载体中嵌入的‘身份标识’。”
林砚立刻补充侧写:“顾维安作为Y-327的核心研发者,会在基因载体中嵌入独特的dNA标记,用于追踪药物的流向和实验效果,这符合他‘控制欲极强、注重细节’的性格特征。这个dNA片段,很可能就是顾维安本人的基因序列。”
为了验证这个猜测,专项小组启动了“跨库比对”程序,将该dNA片段与医疗系统、科研机构的人员基因数据进行匹配。三天后,比对结果传来:该dNA片段与五年前从瀚海重工离职的医学博士顾维安的基因序列,相似度高达99.99%。
“铁证如山。”江澈将比对报告拍在桌上,“顾维安就是‘幽灵’,是Y-327基因药物的研发者,也是五年前李梅死亡案、连环凶案的真凶。他通过嵌入自身基因标记,全程监控实验进展,一旦有人发现秘密或实验体失控,就会启动‘清理计划’。”
林砚却注意到一个疑点:“顾维安的基因标记为什么会出现在李梅的血液样本中?按常理,基因载体只会携带药物相关序列,不会嵌入研发者自身基因。”他反复翻看李梅的实验日志,其中一句“顾博士亲自参与了药物注射,他说要‘确保万无一失’”让他豁然开朗,“是顾维安亲自给李梅注射了Y-327,注射过程中,他的皮肤接触到了李梅的伤口,导致基因样本残留。或者,他是故意嵌入自身基因,以此宣示对‘实验成果’的所有权。”
顺着这个线索,侦查员们重新梳理了五年前的悬案细节。李梅死亡前一周,曾向监管部门匿名举报瀚海重工“存在非法人体实验”,但举报信石沉大海——后来查实,当时负责接收举报的官员,正是被陈景明贿赂的医疗腐败分子。举报失败后,李梅试图携带实验数据逃离,却在离开公司当晚被顾维安拦截,最终遇害。
“当年的调查之所以陷入僵局,是因为顾维安伪造了完整的‘实验事故’现场,还买通了关键官员和证人。”老刑警感慨道,“如果不是这次重新检测,这个秘密可能永远被埋藏。”
专项小组立刻提审赵天成和科锐生物的涉案人员。当看到顾维安的照片和dNA比对报告时,赵天成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是顾维安!他就是‘幽灵’!”赵天成嘶吼道,“五年前我就跟着他了,他让我负责疗养院的安保和实验体管理,所有的杀人指令都是他下达的,六芒星标记是他设计的,代表‘掌控与净化’!”
他交代,顾维安毕业于海外顶尖医学院,回国后加入瀚海重工,得到了苏振海的赏识,主导“731项目”。苏振海死后,顾维安接管了项目,变得更加疯狂,为了追求“完美实验体”,不惜牺牲一切。“他说Y-327能改变世界,让他成为‘救世主’,但我后来才知道,他是想通过控制实验体,实现对社会的操控。”
科锐生物的技术总监也供述,顾维安每年都会秘密前往科锐生物的核心实验室,亲自指导原料提纯和基因载体改造,所有技术参数都由他一手制定,不允许任何人修改。“他很神秘,每次来都戴着口罩和手套,从不让人看清他的真面目,只通过加密通讯下达指令。”
随着审讯的深入,顾维安的犯罪脉络逐渐清晰:他以“攻克疑难病症”为幌子,骗取瀚海重工的资金支持,秘密开展非法人体实验;通过嵌入自身基因标记,监控药物流向;利用纳米芯片控制实验体,清除知情者和失控实验体;构建覆盖全球的供应链和实验网络,妄图打造“完美傀儡”军团。
而那个神秘的六芒星标记,不仅是实验对象的编号标识,更是顾维安精心设计的“信仰符号”——六个角分别代表“研发、原料、生产、实验、监控、清理”,象征他对整个项目的绝对掌控。
“顾维安现在在哪里?”林砚追问。
赵天成摇了摇头:“我不知道他的具体位置,只知道他一直在海外遥控指挥,偶尔会通过加密视频开会,背景都是陌生的实验室,听‘蝰蛇’说,他可能在巴西的生物农场,也可能在清迈的‘蜂巢’基地。”
技术科对李梅实验日志中的加密文件进行深度破解,发现了一份“实验体追踪名单”,上面记录着所有参与Y-327实验的人员信息,包括他们的现状和位置。其中,有12名实验体存活,分布在国内外多个城市,还有3名实验体被转移到了清迈“蜂巢”基地,准备参与“最终实验”。
“顾维安不会放弃‘最终实验’。”林砚分析道,“他投入了五年时间和巨额资金,必然要看到结果。现在供应链被我们锁定,国内实验基地被摧毁,他很可能会将所有资源集中到‘蜂巢’基地,尽快完成最终实验。”
江澈立刻做出部署:“第一,联系各地警方,保护名单上的存活实验体,防止顾维安杀人灭口;第二,加速与巴西、泰国警方的协作,定位顾维安的具体位置;第三,整理所有证据,提交检察院申请逮捕令,一旦锁定顾维安,立刻实施跨国抓捕;第四,继续审讯涉案人员,获取‘蜂巢’基地的详细布局和‘最终实验’的具体内容。”
专项小组的工作进入了白热化阶段。dNA证据的锁定,让“幽灵”的真面目彻底曝光,五年悬案终于有了突破性进展。但所有人都清楚,这只是决战的开始。顾维安作为高智商罪犯,必然会做最后的疯狂反扑,而清迈“蜂巢”基地的“最终实验”,很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危机。
林砚站在窗前,看着窗外的夜色,手中紧握着李梅的实验日志。日志上的字迹,承载着一位研究员的良知与恐惧,也记录着顾维安的罪恶与疯狂。他知道,他们必须尽快抓住顾维安,阻止“最终实验”,否则将会有更多无辜的人沦为实验品。
而此刻,远在巴西的生物农场,顾维安正站在实验室里,看着屏幕上实时传输的“蜂巢”基地实验数据。他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有眼神中透着一种近乎偏执的狂热。“只差最后一步了。”他低声说道,指尖划过屏幕上的实验体名单,“等‘完美傀儡’诞生,所有阻碍我的人,都将被清除。”
屏幕上,赫然出现了林砚和江澈的照片,旁边标注着“优先清理目标”。一场智商与勇气的终极较量,即将在异国他乡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