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忠、糜芳率领的两支秘密商队,如同悄然伸向远方的触角,一北一南,成功潜入了辽东和交州,开始默默经营着未来的退路与根基。消息通过隐秘渠道传回邺城,让身处困境的刘备核心集团,心中稍安,仿佛在阴霾中看到了一丝微光。
然而,邺城本地的局势,却并未因此好转,反而随着时间推移,愈发显得波谲云诡。袁绍对刘备的态度,在经历了最初的表面热情后,急转直下,猜忌与防备之心,日渐明显,几乎不再掩饰。
导火索似乎源于一次看似寻常的军事会议。袁绍召集麾下重臣,商讨开春后对曹操用兵的方略。刘备作为客将,亦被邀列席。会上,袁绍意气风发,大谈扫平曹操、匡扶汉室的宏图。谋士郭图趁机进言,主张先发制人,大军南下,与曹操决战。而审配则坚持认为应当稳扎稳打,先巩固河北,消耗曹军实力。
双方争论不休之际,袁绍或许是为了显示“集思广益”,或许只是随口一问,将目光投向了一直沉默的刘备:“玄德公,你久在徐州,与曹操作战经验丰富,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刘备心中凛然,深知此问棘手。无论支持哪一方,都会得罪另一方。他沉吟片刻,谨慎答道:“备乃败军之将,安敢妄议军国大事?曹贼狡诈,兵精粮足,确为劲敌。然本初公坐拥四州,带甲百万,猛将如云,谋臣如雨,此诚不可与争锋也。然,用兵之道,在乎天时、地利、人和。何时进兵,如何进兵,自有本初公与诸位先生神机妙算,备愚钝,唯命是从。”
这番回答,滴水不漏,既承认了曹操的强大(符合审配的谨慎论调),又恭维了袁绍的实力(满足了袁绍的虚荣心),最后将决定权完全推给袁绍,表明自己绝无野心。
然而,这番圆滑的表态,并未能消除袁绍的疑虑,反而可能让他觉得刘备过于“精明”,难以驾驭。袁绍哈哈一笑,未置可否,便将话题引开。但自此之后,刘备能明显感觉到,袁绍对自己的态度冷淡了许多。
紧接着,各种“小事”接踵而至,不断敲打着刘备集团的神经。
首先是军需供给开始出现问题。原本承诺的粮草、军械、军饷,开始以各种理由拖延、克扣。送来的粮食,不再是新米,而是掺杂沙石的陈粮;配发的箭矢盔甲,多是残次品;士卒的饷银,也迟迟不能足额发放。关羽、张飞几次派人去催,都被粮草官以“库藏紧张”、“需优先保障主力”等借口搪塞回来。
张飞气得暴跳如雷,提着丈八蛇矛就要去找粮官算账,被刘备厉声喝止:“三弟!不可鲁莽!此非粮官之过,乃上意也!我等客居于此,岂能因小失大?”
关羽丹凤眼含煞,冷声道:“大哥,袁本初此举,意在削弱我军,使我等无力自主,只能仰其鼻息!”
刘备叹息点头:“我岂不知?然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传令下去,命士卒忍耐,我等自行筹措部分粮饷,共度时艰。” 他不得不动用糜竺带来的最后一点本钱,暗中补贴军用,才勉强维持住队伍不散。
其次,是部属被分散安置。袁绍以“加强城防协同”、“便于补给”为名,下令将刘备麾下的几千兵马,打散编制,分别调往邺城外围的几个不同营寨驻扎,由袁绍部将颜良、文丑、张合等人分别“协防”兼监视。刘备本人的中军,也被要求移驻到更靠近城郭、易于控制的一处小营。
这道命令,几乎是要瓦解刘备的武装力量。关羽、张飞闻讯,怒发冲冠,皆欲抗命。连一向沉稳的赵云,也面露忧色。
刘备心中悲愤,却知不可硬抗。他亲自求见袁绍,言辞恳切,表示愿将部队指挥权上交,只求能让旧部聚在一起,以免士卒离散,寒了人心。
袁绍假意安抚:“玄德多虑了!此乃用兵常法,旨在磨合各部,增强战力。玄德旧部,皆百战精锐,正可带动我军士气。玄德与云长、翼德、子龙等,皆乃万人敌,绍倚为干城,岂有他意?待破曹之后,必让玄德重掌大军,共图富贵!”
话说得漂亮,但分散驻扎的命令却毫不松动。刘备无奈,只得遵行。最终,刘备本部仅保留了千余亲兵,关羽、张飞、赵云等大将麾下部队被调走大半,分别安置,行动受到严密监视。刘备集团的核心力量,被无形中分割、包围、削弱了。
此时的刘备,表面依旧对袁绍恭敬有加,每逢议事,必称“唯本初公之命是从”,但回到住处,常常独坐深夜,眉头紧锁。现实的窘迫,寄人篱下的屈辱,未来的一片迷茫,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他与关羽、张飞之间的气氛,也因焦虑和压抑而变得有些紧张。
然而,在这片压抑和窘迫之中,却有暗流在悄然涌动,与刘备的公开困境形成鲜明对比。
赵云利用其相对自由的巡城职务(这是袁绍为示优待给予的虚职),以及糜竺商业网络的掩护,活动更加频繁。他定期与李孚等寒门士子聚会,论道之余,潜移默化地传播刘备的仁德之名,并甄别、结交那些真正有才学且对袁绍不满的人。通过魏延,他也在袁绍军中下层军官里,隐约建立起一个同情刘备的小圈子。
糜竺的商业帝国,则在袁绍势力的眼皮底下,更加高效地运转着。南北两路的秘密据点不断传回好消息,资金、物资、情报通过复杂的网络悄然流动。甚至开始有能力,为被克扣军饷的刘备军士卒,提供一些微不足道但雪中送炭的接济。
陈登、孙乾等人,则利用文士身份,与袁绍集团中不得志的官吏交往,探听各方消息,分析局势变化。
所有这些活动,都在极度隐秘中进行。表面上,刘备集团更加低调、顺从,甚至显得有些落魄和无力。但暗地里,一张情报网、人才网、物资网正在悄然编织,一颗独立的种子,正在寒冷的土壤下,顽强地孕育着生机。
袁绍看到的,是一个日渐驯服、依赖他生存的刘备。他却不知道,这个看似困窘的“客将”,其核心团队正在利用他提供的“庇护所”,进行着一场静悄悄的、针对未来的深远布局。貌合神离的戏码,在邺城的舞台上,正演得越来越逼真。而真正的导演,或许并非那位志得意满的河北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