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轻松互动,是夜市大排档独有的亲切感。客人的点单不再仅仅是交易,带着朋友间的玩笑;而摊主的回应也充满了人情味,让这顿夜宵吃得更舒心。李平安熟练地在点单本上记下“3号桌:生蚝6,板筋10,韭菜*5”,然后冲着牛大力比划了个“oK”的手势,继续投入到这烟火气十足的忙碌中。
时钟指针悄悄滑过凌晨零点二十分。随着最后一波酒足饭饱的食客们说说笑笑地结账离开,喧闹了一晚上的“大力烧烤”终于迎来了短暂的宁静。空气中浓烈的烟火气尚未完全散去,混合着食物残渣、酒水和消毒水的味道,构成了夜市收摊前特有的气息。
摊位上只剩下两桌客人:
靠角落的一桌,是一对安安静静的小年轻,男女对面而坐,低着头,窃窃私语,偶尔传来女孩儿低低的轻笑声,与周围的杯盘狼藉形成鲜明对比,仿佛沉浸在自己的二人世界里。
另一桌是四个兴致勃勃的壮年汉子,已经喝到兴起,干脆光了膀子,露出或结实或圆润的膀子,脸红脖子粗地猜起枚来(一种本地流行的酒令),“五魁首啊!六六六!”的吆喝声夹杂着本地口音和外地口音,在寂静的凌晨显得格外响亮。
牛大力、秦守业和李平安三人,趁着这难得的间隙,开始麻利地收拾残局。他们小心地将空桌子的塑料桌布卷起,连同上面堆积如山的竹签、纸巾、骨头、贝壳等垃圾一起打包塞进大号垃圾桶。然后拿着扫帚和拖把,仔细地清扫地面上的油渍、酒水和不小心掉落的食物。虽然疲惫,但动作依旧利索,这是他们多年配合形成的默契。
一边收拾,牛大力一边用搭在脖子上的毛巾擦了把汗,嗡声嗡气地安排着:
“差不多了,每年的国庆中秋都这样子,平常的十一点多就撤了。幸亏你们俩都来了,老这样子生意咱哥几个早就发啦。唉,忙能把人忙死,闲能把人闲死,有没有人都是等到两点左右才能收摊。要不,早就劝平安别去跑外卖了。不啰嗦了,咱哥仨也赶紧垫巴垫巴。主打一个简单: 我烤点咱自己吃的,两荤二素串,再给你们加一条现杀的烤鱼,怎么样?”
秦守业直起腰,捶了捶后背,笑道:“行,你看着弄,怎么快怎么来,饿得前胸贴后背了。素串多来点韭菜、金针菇,去去油腻。”
李平安也凑过来,舔了舔嘴唇:“大力哥,烤鱼多放点香菜和洋葱!酒呢?咱仨喝点?”
牛大力大手一挥:“废话!我早冰镇了好几瓶啤酒,就等这会儿呢!赶紧收拾,收拾完开造!”
简单的几句话,就将兄弟三人劳累过后、即将享受自己劳动成果的期待感勾勒出来。这顿属于他们自己的“加餐”,虽不奢华,却比任何山珍海味都更能慰藉疲惫的身心。喧嚣褪去,真正的兄弟时光,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