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梁栩嫣历经奔波,终于找到这处离丹尼斯超市不远、由旧少年宫宿舍改造的合租房时,心里是带着几分忐忑的。她敲开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充满灵气的娃娃脸。女孩个子不高,小巧玲珑,皮肤是川蜀水土养出的白皙水润,一双大眼睛黑亮亮的,透着股机灵劲儿,未语先带三分笑,让人一见就心生好感。这便是先她一步租住在这里的吴巧雅。
吴巧雅是个地道的川妹子,来自乐山大佛脚下的一座寨子。她的血脉里,流淌着奇妙的融合:母系一支是凉山彝族,赋予了她山野般的直率、泼辣与坚韧;父系则是天府之国成都平原上典型的“耙耳朵”汉族,传承了细腻、乐观与务实。这种独特的混合,让她既有彝族姑娘的火热大胆,又不失汉族女孩的温婉体贴。
这种特质的形成,与她家族的迁徙史不无关系。她的高祖那辈,为躲避战乱时期的抓壮丁,毅然舍弃了成都城内安稳的小商贾生活,举家南迁,最终在乐山那座依山傍水、神秘幽静的寨子落脚。从平原的市井百姓,变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山民。环境的巨变,塑造了这家人朴素、大气、善良的品格,同时也保留了城里人稍有的文化气息和家教传统。到了吴巧雅这一代,她既继承了山民的淳朴坚韧,又带着祖上留下的、对更广阔世界的向往,这才走出了寨子,来到武陵市,成为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一名实习护士。
或许是缘分使然,梁栩嫣与吴巧雅一见如故。梁栩嫣的沉稳大气、善解人意,与吴巧雅的活泼开朗、心直口快,竟形成了完美的互补。尽管一个来自城市家庭,经历变故后愈发独立坚强;一个来自川西寨子,怀揣着白衣天使的梦想在大城市打拼,但两个女孩却在中原豫西这合租的方寸天地里,找到了难得的默契与温暖。她们分享各自家乡的趣事,倾诉工作中的烦恼,互相提醒添衣吃饭,像一对亲姐妹般和睦相处,彼此理解,彼此扶持。
初来乍到时,梁栩嫣对这位新室友的名字总有些“困扰”。“吴巧雅”三个字,不知怎的,在她眼里那字形偶尔会模糊一下,特别是“巧”和“雅”字的某些笔画组合,让她时常有种熟悉的陌生感。更主要的是,梁栩嫣心里对护士这个职业怀有一种天然的敬意,尤其是对那位被誉为“万婴之母”、一生奉献给医学事业的林巧稚院士充满了景仰。
于是,半是口误的亲切,半是带着美好冀望的戏谑,梁栩嫣开始常常亲昵地喊吴巧雅为“林巧稚”。
“巧稚,今天下班这么早?”
“巧稚,帮我递一下剪刀。”
“我们的‘林院士’,今天又拯救了几位病人呀?”
起初,吴巧雅还会红着脸纠正:“嫣姐!是巧雅,吴巧雅啦!我哪能跟林院士比呀!”但久而久之,她也就笑着接受了这个“高大上”的昵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