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未来蓝图,爱为经纬
汉城的冬日难得放晴,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茶馆的木质桌面上,泛起温暖的光晕。银珠和朴基正相对而坐,桌上是摊开的约翰斯·霍普金斯医院的研修手册以及一些专业文献。银珠的美国之行基本确定,为期三个月,但戴维森教授的邀请函里,也含蓄地提及了延长研修期乃至进一步深造的可能性。这个“可能性”,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银珠心中漾开层层涟漪。
银珠用指尖轻轻点着手册上“心血管外科前沿技术研究”那一行字,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迷茫说道:“基正君,戴维森教授邮件里说,如果我对微创心脏手术的研究感兴趣,可以考虑申请他们的研究员职位(Fellowship),那通常需要一至两年。” 她抬起眼,看向对面沉稳的男人,“三个月很短,只是入门。但一两年……时间又太长了。”
朴基正将一杯热气腾腾的柚子茶推到银珠面前,目光温和而坚定说道:“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它是否花在值得的事情上。对你而言,深入掌握顶尖技术,将来回国开展新项目,这笔时间投资无疑是值得的。” 他顿了顿,声音放缓,“银珠,还记得我们说过的话吗?不要因为距离而犹豫。我希望你的决定,是基于纯粹的职业追求,而非任何外在的牵挂,包括我。”
他的理解让银珠心头一暖,但现实的考量也接踵而至。她微微蹙眉道:“我明白。只是,除了距离,还有更实际的问题。我现在工作的医院,规模和支持力度有限。即使我学成归国,要独立开展复杂的微创心脏手术,也需要设备、团队和医院层面的支持。这不仅仅是技术引进的问题,还涉及到资源分配、科室规划,甚至医院的发展战略。” 她的思维已经从一个求知若渴的医学生,转向了一个需要考虑现实落地的准专家。
“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朴基正表示赞同,他习惯于从宏观和制度层面思考问题,“这意味着,你未来的规划,可能需要分成几个步骤:首先是技术的深入学习与掌握,这是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可以完成的;其次是回国后的落地,这需要寻找合适的平台,或者说,创造条件。你有没有考虑过,除了你现在所在的医院,还有其他选择?比如规模更大、更有意愿开展新技术的医疗中心?甚至,更长远地看,参与筹建专注于特定领域的新型医疗机构?”
朴基正的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银珠思路的另一扇门。她之前更多地纠结于“去”与“不去”,以及“去多久”的问题,却未曾如此清晰地将归国后的发展路径也纳入整体规划。
“更大的平台……”银珠沉吟道,“确实,国立汉城大学医院、峨山医院这些顶尖机构,或许更有实力支持新技术的开展。但竞争也必然激烈。而且,我对现在医院的同事和患者也有感情……” 她流露出一种医者特有的责任感与温情。
“感情是宝贵的,但不能成为束缚你专业发展的枷锁。”朴基正理性地分析,“技术的最终目的是惠及更多患者。选择一个能让你技术最大化发挥的平台,某种意义上,是对更多生命的负责。当然,这需要谨慎评估和选择。或许,在你研修期间,也可以留意一下韩国国内这些顶尖机构的合作意向或人才引进政策。”
“你说得对。”银珠的眼神重新变得清亮,“我不能只盯着眼前的三年五载。如果把目光放长远,未来十年,我希望不仅是一名能完成高难度手术的外科医生,更希望能参与到优化医疗资源分配、推动技术普惠的进程中。这可能听起来有些理想化……”
“一点也不。”朴基正打断她,眼中带着欣赏的光芒,“正义不仅体现在法庭上,也体现在医疗资源的公平可及上。你的理想,与我所追求的法律意义上的公正,本质上是相通的。我很高兴,我们的未来蓝图,在价值观的层面有如此高的契合度。” 他轻轻握住银珠放在桌上的手,“所以,银珠,勇敢地去规划你的职业路径,无论它看起来多宏大。我会是你最坚定的支持者,无论是在情感上,还是在你可能需要面对的制度、法律咨询等方面。”
阳光透过交握的双手,暖意一直渗入心底。银珠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和力量。爱情最美好的状态,或许就是如此——彼此独立生长,又相互支撑,在灵魂深处共鸣。
与此同时,郑家也弥漫着关于未来的讨论气息,只是话题更为具体和……琐碎。
明元和胜美的婚房装修进入了最后阶段,小两口的小争执也如期而至。这次是为了书房——或者说,是为了未来家庭的话语权和文化氛围的一种微妙较量。
胜美指着设计图,语气坚决说道:“这个书房,一定要有整面墙的书柜,采光要好,以后这里就是我们的主要活动区域之一。电脑、专业书、还有我喜欢的画册,都要有合适的位置。”
明元挠挠头,有些为难:“胜美啊,书柜没问题,但你说要把我的游戏机放在客厅角落,是不是有点……?我偶尔也需要放松一下嘛。” 他指的是他珍藏的游戏机和一堆游戏卡带。在胜美看来,这些与他即将成为银行职员的稳重形象略有出入。
胜美柳眉微挑道:“明元君,不是不让你放松。但游戏机放在客厅,来了客人看到多不成熟。放在书房,或者卧室不好吗?”
“可是客厅电视大,玩起来才爽啊……”明元小声嘀咕,带着点大男孩的固执。
刚从医院回来的银珠,正好碰到这对小情侣在客厅里“磋商”。她放下包,笑着走过去:“怎么了?还没结婚就开始为地盘划分谈判了?”
胜美像是找到了盟友,立刻拉着银珠说:“银珠,你评评理。明元非要把他那些游戏机摆在客厅最显眼的地方,像话吗?”
明元赶紧辩解:“银珠怒那,我就是觉得偶尔玩玩没什么嘛,胜美太小题大做了。”
银珠看看胜美,又看看明元,心里明白了。这看似是物品摆放的小事,实则是两人对“家”的想象和生活方式磨合的一个缩影。她想起自己和朴基正关于未来的讨论,那种基于共同价值观的默契,与眼前这对因细节产生分歧的情景形成对比。但她没有直接评判谁对谁错,而是采取了引导的方式。
她先对胜美说道:“胜美,希望家看起来整洁、有格调,这很正常。”然后又看向明元,“明元,保留自己的爱好,寻求放松,也无可厚非。” 她话锋一转,“不过,你们有没有想过,家的核心是什么?是完美的装饰,还是住在里面的人的舒适和快乐?”
两人都愣了一下。银珠继续温和地说道:“客厅是共享空间,它的布置应该考虑到双方的需求和感受。也许可以找个折中的方案?比如,设计一个带有柜门的媒体柜,不玩的时候把游戏机收起来,既整洁,又满足了明元的需求。或者,划定一个专门的娱乐角落,用软装隔开,不影响整体美观?”
明元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带柜门的!胜美,你觉得呢?”
胜美脸色稍霁,思考了一下:“如果是能收纳好的话……也不是完全不行。但绝对不能摆得乱七八糟!”
“我保证!一定收拾得干干净净!”明元赶紧表态。
银珠看着他们,补充道:“其实,婚姻就是由无数个这样的小协商组成的。重要的是,遇到分歧时,记得你们是‘我们’,要一起解决问题,而不是‘你’和‘我’的对立。基正之前也跟我说,共同的价值观和目标,是化解具体分歧的基石。”
胜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似乎对银珠和朴基正的相处模式有了更深的理解。她挽住明元的胳膊,语气软了下来说道:“好吧,这次听明元君的。不过收纳一定要做好!”
明元松了口气,感激地看了银珠一眼。这个小冲突,在银珠的调解下,暂时平息了。但银珠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还会有无数类似的磨合。她希望东森和胜美能学会自己找到平衡点。
另一边,金珠和朴基丰的“未来”则更多地与事业发展交织在一起。
金珠的散文集《裂缝中的光》进入了紧张的校对和宣传期。朴基丰的工作室里,堆满了书稿和舞谱。他正在为一场现代舞表演编舞,而这场表演的灵感,部分来源于金珠书中的情感。
金珠对着电脑屏幕,仔细校对一段关于女性自我认知的文字,偶尔抬起头,看到朴基丰正对着镜子,反复调整一个表达“挣扎与突破”的舞蹈动作。阳光透过工作室的窗户,勾勒出他专注的侧影。
“基丰君,”金珠轻声叫道,“你看这句,‘自我并非与生俱来的馈赠,而是在每一次选择与坚持中,一刀一刀雕刻出的模样’,会不会太尖锐了?”
朴基丰停下动作,走到她身边,俯身看屏幕。他身上有淡淡的松节油和汗水混合的气息,并不难闻,反而有种艺术家的生命力。他认真地读了一遍,摇摇头道:“不,金珠,我觉得很好。真实,有力量。艺术就是要表达这种真实的生命力。就像我的舞蹈,好的动作往往不是最优雅的,而是最能传递真实情感的。”
他直起身,做了一个有力的伸展动作:“你看,这个动作并不完全符合传统审美,但它表达了从束缚中迸发的力量感,这和你的文字是呼应的。”
金珠看着他,眼中闪着光。和李炳昊在一起时,她的写作只是“锦上添花”的点缀,甚至被暗示为“不务正业”。但在朴基丰这里,她的创作被认真对待,被深入理解,甚至成为他艺术创作的源泉。这种精神上的共鸣与相互滋养,是她从未体验过的。
“谢谢你,基丰君。”金珠由衷地说,“如果不是你的鼓励,我可能没有勇气把这些文字公之于众。”
朴基丰爽朗地笑了:“金珠,是你自己找到了勇气。我只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你本就拥有的光芒。” 他话题一转,“对了,出版社不是提议在新书发布后,搞一个小型的读者沙龙吗?我想,或许可以把我的新舞剧《新生》的片段,作为沙龙的一个环节呈现?文字与舞蹈的结合,应该能更好地传达你书中的理念。”
金珠惊喜地睁大眼睛问道:“真的可以吗?那太好了!” 但随即又有些犹豫,“不过,这样会不会太麻烦你了?你的舞剧还在创作中。”
“一点也不麻烦。”朴基丰眼神热烈,“这是最好的联动。艺术形式之间本无界限。我们的合作,或许能开创一种新的表现形式。” 他对未来充满了大胆的构想,而这构想里,始终有金珠的位置。
金珠感到一股暖流涌遍全身。她的未来,似乎正和这个热情、真诚、才华横溢的男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建立在共同的志趣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比她之前那段仓促的订婚要坚实得多。
银珠和朴基正的晚餐,选择了一家安静的韩定食餐馆。席间,他们的话题很自然地又从个人规划,延伸到了更广阔的社会层面。这是他们交流的常态,思想碰撞总能产生新的火花。
银珠切着一块烤鱼,说道:“今天在医院,遇到一位从地方上转来的患者。他的病情在地方医院被延误了,虽然不算特别复杂的病例,但因为当地医疗条件有限,拖成了大病。看到这种情况,我心里总是很难受。”
朴基正给她添上茶水,表示理解:“地域间的司法资源分配也不均衡。大城市的检察厅案件处理效率和质量,与偏远地区也有差距。这不仅仅是医疗领域的问题。”
“所以我在想,”银珠放下筷子,眼神认真,“我去美国学习,不能仅仅满足于学会做几台高难度手术。我更应该关注的是,他们的医疗体系是如何运作的?先进的技术是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相对高效的推广和普及的?有哪些经验教训是我们可以借鉴的?也许,我未来真正应该致力的方向,不仅仅是成为一名技术精湛的外科医生,更应该是参与推动医疗体系优化,让优质的医疗资源能够更公平地惠及像今天那位患者一样的普通人。”
朴基正认真地听着,眼中满是激赏:“银珠,你能想到这一层,我非常钦佩。这已经超越了个体职业发展的范畴,有了社会担当的意味。” 他沉吟片刻,“从法律角度,医疗体系的完善也离不开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比如,医疗事故的鉴定、医疗资源的配置标准、医患权益的平衡等等。或许未来,在我们各自的领域深耕之后,会有合作的可能,共同为提升这个社会的公平和效率尽一份力。”
这个远景的描绘,让银珠心潮澎湃。她意识到,她和朴基正的感情,早已超越了儿女情长的范畴,扎根于对生命、对社会、对未来的共同关切之中。这种深层次的联结,让短暂的分离显得不再那么可怕,因为他们的心朝着同一个方向。
“看来,我的研修计划需要调整一下了。”银珠微笑着说道,“除了手术技术,我还要多花时间了解约翰斯·霍普金斯医院的管理制度、培训体系以及他们与社区医疗中心的联动模式。”
“需要什么资料,或者想了解美国相关的法律环境,我可以帮忙搜集。”朴基正自然地接话,仿佛这是他们共同的项目。
晚餐在充满希望和动力的氛围中结束。走出门口,冬夜的寒风吹来,银珠不由瑟缩了一下。朴基正立刻展开自己的大衣,将她轻轻裹入怀中。温暖的体温和熟悉的气息瞬间驱散了寒冷。
“走吧,”他在她耳边轻声说道,“我送你回家。无论未来规划多么宏大,总要从脚下这一步走起。”
路灯将两人的身影拉长,紧密相依,走向夜幕深处。未来的蓝图或许庞杂,但只要有爱作为经纬,有共同的信念作为基石,每一步都将走得踏实而坚定。银珠知道,她的逆袭医路,不仅是为了重塑家门,更是为了承载起更大的责任与希望。而这份力量,源于内心的坚韧,也源于身边这份深刻的理解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