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之巅,那一瞬的寂静并未持续太久。
随着陈安缓缓起身,原本凝固在半空的漫天飞雪像是失去了重量的牵引,违背常理的悬停在风中。
他轻呼出一口浊气。
这口气也并未消散,而是化作了一道肉眼可见的白练,笔直地洞穿了身前厚重云海,直抵九霄。
轰隆——!
晴空生雷,万里云层崩碎,露出其后湛蓝如洗的天穹与白日星现的奇景。
脚下的天池水面,更是随他心念微动,掀起浪涛,仿佛整座长白山脉都在随着他的呼吸而颤栗。
“动静太大了。”
陈安微微皱眉。
合道之后,他即是规则,也是天意。
一举一动,不经意间就能引动外界风云变幻。
若是以这般姿态行走人间,怕是还没走出这白山,沿途的气象便要被他搅得翻天覆地,不知要惊世骇俗到何种地步。
“过犹不及。”
陈安低语一声,缓缓闭目。
识海当中,那枚不可名状的道果印记微微一颤,随即开始向内坍缩。
原本向外肆意延伸规则意志,被他强行收束回体内,一层层、一道道地缠绕在神魂深处。
直至最后,连那一点超然物外的神性光辉也被尽数遮掩。
再睁眼时。
那双原本深邃如星河、蕴含万千气象的眸子,已然变得平平无奇。
清澈,却不锐利。
温和,也不深沉。
就像是一汪清泉,一眼便能望到底,却又似乎什么都没看见。
周身那股令万物臣服的威压也随之消散。
陈安就简单的站在这里,不像是出入云霄的仙人,就像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普通人。
返璞归真。
“这样便好了。”
陈安活动了一下手脚,感受着这具看似孱弱实则内蕴无穷伟力的躯体,满意地点了点头。
随后转过身,目光落在木屋前的青石上。
那是他多年静坐修行,也是讲法的地方。
陈安略一思忖,并未留下什么书信,亦未刻意传音告别。
缘起缘灭,无需多言。
他只是伸出手指,在那块被岁月磨砺得光滑如镜的青石上,轻轻一点。
嗡。
石面如水波般荡漾,随即恢复平静。
外表看去并无异样,但若以神念触碰,便会发现其内蕴藏着一团浩瀚如海的信息流。
是陈安对第五境化道的所有感悟,以及他这一路走来对性命、规则的本质理解。
没有文字,不见图像,只有最为纯粹的意。
这是他留给长生门的最后一份底蕴。
无论是金灵,还是林朝英,亦或是后世那个能够走到这一步的弟子,只要机缘到了,触碰此石,便能得窥大道真容。
“走了。”
陈安拍了拍并不存在的尘土,没多少留恋。
五境成就,闭关对他而言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与其枯坐山中,倒不如下山走走。
于是乎,他便是背着双手,在众弟子赶来之前。
沿着那条被积雪覆盖的山道,一步一步,向山下走去。
......
大明,洪武五十三年,春。
驾崩后的第一个春天,并未因为巨星的陨落而显得萧瑟。
相反,在这个庞大帝国的各个角落,轰鸣的机器以及匆忙的人群,依旧在马不停蹄的推动着时代的巨轮滚滚向前。
北平,大明的帝都。
经过五十年的扩建与改造,这座曾经的幽燕重镇,如今已是一座人口破百万的超级都市。
宽阔的马路上,有轨电车发出叮叮当当的脆响,载着身穿汉服的市民穿梭于城市之间。
道路两旁,高楼林立。
但却并非完全是那样的水泥建筑模样,而是一脉传承下来的建筑风格。
虽然还比不上陈安记忆中那个霓虹闪烁的现代都市,但在这个时代,已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中心,万国向往的文明灯塔。
陈安走在北平的街头。
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青色长衫,手中拿着一份刚买的《大明时报》,神情悠闲地混迹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
没有人注意到他。
即便有人擦肩而过,也只会觉得这是一个随处可见的学生,或者是某个学校里的年轻教员。
“听说了吗?元老院又要改选了。”
“嗨,改选不改选的,跟咱们小老百姓有什么关系?只要不加税,谁当大执政不一样?”
“那可不一样,听说这次工党推举的那位,主张要加大对西域的开发,那边的棉花和石油可是紧俏货......”
街边茶馆里,几个老大爷凑在一起,热火朝天议论着国事。
陈安驻足听了片刻,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
比起当年的大周模样,眼下的大明民风倒是更开放的多,已经有了几分前世的风采。
脚步不停,穿过繁华的商业区,来到位于城市西郊的一片幽静之地。
这里绿树成荫,红墙碧瓦。
大门口,一块巨大的汉白玉校名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燕京大学。
这是大明最高学府,也是昔日燕山学宫入世后的延续。
五十年前,学宫众人奉命下山,伴随着大明的建立创立了这座大学。
如今,它已是汇聚了天下英才的学术圣地。
陈安走到校门口的布告栏前。
上面贴满了各种讲座通知、社团招新海报,以及...一张不起眼的招聘启事。
【燕京大学图书馆,诚招图书管理员一名。要求:身家清白,识文断字,耐得住寂寞。待遇:月薪五块银元,包食宿。】
“图书管理员......”
陈安看着那行字,眼中闪过一丝怀念。
曾几何时,他也是从一个类似的地方开始,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东观藏书楼的清冷,抄经得法的惊喜,那一盏孤灯下的日日夜夜......
往事如烟,却又历历在目。
“做的了旧朝的藏书守,那自然也当的起新朝的图书管理员。”
陈安笑了笑,伸手揭下了那张招聘启事。
既然已至绝顶,前路漫漫,何妨再从头来过,去体验一番这红尘中最平凡的静谧?
闭关对他而言,已无意义。
这滚滚红尘,这万卷藏书,或许才是他如今最好的修行道场。
......
燕京大学图书馆,是一座仿古式的五层高楼。
这里藏书百万,从先秦竹简到最新的格物期刊,应有尽有。
馆长室里,一位戴着老花镜的头发花白的老教授,正狐疑地打量着面前这个年轻人。
“你叫陈安?”
“是。”
“哪里人?”
“山里人。”
“多大年纪了?”
“......二十有三。”
陈安随口报了个数字,面不改色。
老馆长推了推眼镜,眉头皱得更紧了。
眼前这个年轻人,虽然衣着朴素,但那身气度,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为了五块大洋来这里扫地整理书架的苦力。
太干净了。
不是衣服干净,而是那双眼睛。
干净得像是一潭深不见底的古井,让人看一眼就觉得自己那点小心思无所遁形。
“年轻人,这活儿可枯燥得很。”
老馆长放下手中的简历,语重心长地劝道:
“每天就是整理书籍,打扫卫生,还要防着虫蛀鼠咬,从早忙到晚,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你这般年纪,若是识字,随便去哪个洋行或者报馆,不比在这儿强?”
“我就喜欢清净。”
陈安微微一笑,声音平和:
“而且,我喜欢书。”
老馆长盯着他看了半晌,最终叹了口气。
“行吧,既然你愿意,那就留下试试。”
“不过丑话说在前头,若是手脚不干净,或者耐不住寂寞偷懒,我随时让你走人。”
“多谢馆长。”
陈安拱了拱手,神态从容。
......
就这样,大明最高学府的图书馆里,多了一个年轻的管理员。
陈安的工作很简单。
每天清晨开馆前,打扫卫生,将昨晚学生们翻乱的书籍归位。
白天里什么都不用干,只需要坐在借阅台后,给借书的学生登记。
等到了晚上闭馆后,检查门窗,巡视库房。
枯燥,乏味,日复一日。
不过对于陈安而言,却也并不枯燥。
他喜欢这种被书香包围的感觉。
闲暇时,陈安就会抽出一本书,无论是深奥的格物力学,还是浅显的市井小说,都能看得津津有味。
也不用神念去扫描偷懒,而是像以往不曾修行时一般。
一页一页翻阅,一个字一个字品读。
透过这些文字,他看到了这个时代的脉搏,也看到了无数思想的火花在碰撞。
这是陈安在白山闭关时,无法体会到的生动与鲜活。
“陈管理员,这本书帮我登记一下。”
一个清脆的声音打断了陈安的思绪。
他抬起头,只见借阅台前站着一个剪着短发、穿着蓝布学生裙的女学生。
大约十八九岁,明眸皓齿,手里抱着一本厚厚的《电磁场导论》。
陈安接过书,熟练地翻开扉页,拿起印章盖了下去。
“同学,这书有些深奥,若是初学,建议先看《电学基础》。”
他随口提了一句。
女学生愣了一下,随即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你看过这本书?”
这可是格物监最新出版的教材,里面涉及了大量复杂的公式和理论,就连物理系的教授都说晦涩难懂。
一个图书管理员,居然能看懂?
“略懂一二。”
陈安将书递还给她,淡淡一笑。
“这书的第三章关于磁场转换的推导,引用的是五十年前墨矩先生的手稿,不过有些数据在后来被修正了,你读的时候要注意。”
女学生瞪大了眼睛,像是看怪物一样看着陈安。
墨矩先生?
那是被尊为“大明电气之父”的先贤!
这管理员不仅看过,还知道五十年前的手稿?
“你...你是物理系的学长吗?”
女学生忍不住问道。
“不是。”
陈安摇了摇头,拿起抹布擦了擦桌子。
“我只是个看门的。”
女学生显然不信,但见陈安没有多说的意思,也不好再问,只能抱着书,一步三回头的离开。
打那以后,图书馆里有个深藏不露的管理员,便成了学生们私下议论的话题。
有人说他精通八国语言,能直接阅读泰西的原版文献。
有人说他算学通神,一眼就能看出黑板上未解难题的答案。
甚至还有人说,曾在深夜闭馆后,看到他在书架间对着空气自言自语,像是在跟古人对话。
对于这些流言,陈安充耳不闻。
他依旧每天扫地、擦桌子、整理书籍。
看日出日落,看窗外的银杏叶黄了又绿。
偶尔,他也会在深夜无人时,走到图书馆顶楼的露台上。
望着下方那片灯火辉煌的城市,望着远处夜空中闪烁的霓虹与星光。
体内的那枚道果,在这红尘烟火的熏陶下,似乎又多了一丝别样的韵味。
“道在红尘。”
化身在此的第七个年头,陈安又有了新的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