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 458 章:将军府宴话安宁
嘉靖三年六月初十,辰时。 北疆草原的风已没了五日前的硝烟味,取而代之的是青草与马奶酒的清香。西蒙古残部自西门战败后,便如断了线的风筝般遁迹消散,黑石山深处再无他们的踪迹,周边的蒙古部落也纷纷派使者前来大营示好,草原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安稳。
镇北将军府的庭院里,几株沙枣树正开着细碎的黄花,阳光透过枝叶洒在青石板上,映出斑驳的光影。陆承熠端着一碗刚温好的马奶酒,熟稔地穿过庭院,朝着正厅走去 —— 自西门之战结束后,他便一直住在将军府,这里的一草一木,早已不陌生。16 岁的少年身形虽未完全长开,却透着一股沉稳劲儿,身上的月白色锦袍是大伯陆砚青让人准备的,腰间仍别着那把 1911 式手枪,背后的嘉靖二式虽未随身携带,却已被他仔细擦拭干净,放在了卧房的兵器架上,与大伯的佩剑并排摆放。
“承熠,过来看看这张防务图。” 正厅门口传来陆砚青的声音,苍狼卫主帅身着常服,手中拿着一张羊皮地图,身旁还站着两个身形挺拔的年轻男子,都是二十出头的模样,眉眼间与陆砚青有几分相似。见陆承熠走来,陆砚青招手让他近前,笑着介绍:“这是你两个堂兄,左边是大哥陆承轩,今年 21,在苍狼卫骑兵营任副千户;右边是二哥陆承昂,刚满 20,在军械库跟着李铭远都指挥做事,比你大五岁,以后在军中可得多跟你堂兄们学学。”
陆承轩上前一步,笑着拍了拍陆承熠的肩膀,掌心带着常年握马缰的薄茧:“早就听说过你,承熠!上次西门之战,你用嘉靖二式三枪撂倒骑兵的事,营里的兄弟都在传,说镇国公的公子是个神枪手!” 陆承昂则递过一个精致的木盒,语气温和:“知道你喜欢研究军械,这是我在军械库整理的火铳零件图纸,或许对你完善嘉靖二式的记录有帮助。”
陆承熠连忙接过木盒,恭敬行礼:“多谢大哥、二哥!以后还请两位堂兄多指点。” 少年的眼中满是欣喜,这几日研究嘉靖二式的零件时,正愁没有详细图纸参考,陆承昂的这份礼物可谓雪中送炭。
四人刚走进正厅,就见魏无羡正与五位身着绯色官袍的将领交谈,官袍补子上的熊罴纹样格外醒目 —— 这是从二品武官的标识。看到陆砚青一行进来,众人纷纷起身,魏无羡笑着打趣:“承熠,今天可算不用穿劲装了!还有承轩、承昂,你们俩刚从营里回来?”
陆承轩点头应道:“魏叔父好!刚在骑兵营跟王都指挥练完马战,听说家里设了庆功宴,特意赶回来的。” 陆承昂也跟着行礼:“魏叔父、各位叔父好!上午在军械库清点弹药,李都指挥说宴席快开始了,才让我回来的。”
陆砚青摆手示意众人落座,随即指着五位将领向陆承熠介绍,语气带着对同僚的敬重:“这几位都是苍狼卫的核心战力,原是九边各府的总兵官,经验丰富得很。这位是都督佥事周尚文,原是延绥镇总兵,现在负责苍狼卫营区防务,西门的战壕就是他带人挖的;这位是都督同知王建军,原是大同镇总兵,最擅长骑兵战术,你大哥承轩就在他手下当副千户;这位是都指挥同知李铭远,原是宁夏镇总兵,管着军械库,你二哥承昂跟着他学军械管理;还有这位都指挥同知赵立峰,原是甘肃镇总兵,负责情报工作;最后这位是都指挥同知陈景明,原是蓟州镇总兵,管后勤事务。”
顿了顿,陆砚青补充道:“不过要论跟你父亲的交情,厅里倒只有魏无羡和稍后会到的林建明是你父亲的旧部 —— 林建明现任正四品卫镇抚,统领枭龙卫直属营藏锋队,他们早年都在枭龙卫待过,跟你父亲一起守过北疆。”
陆承熠一一上前行礼,恭敬道:“晚辈陆承熠,见过各位叔父!早就听说九边将领都是铁血硬汉,今日得见,实属荣幸。” 陆承轩和陆承昂也跟着起身行礼,两人虽年轻,却透着军人的规整利落,看得出来在军中历练得不错。
周尚文率先笑起来,端起桌上的茶杯递向陆承熠:“承熠啊,早就听陆帅提起你!上次西门之战,我在战壕里亲眼看到你用嘉靖二式打骑兵,三发子弹撂倒三个,那准头,比不少老兵都强!你父亲镇国公当年在北疆的威名,我们在九边任职时就听过,虎父无犬子啊!” 说着又看向陆承轩,“承轩这孩子也不错,在骑兵营肯吃苦,上次追击西蒙古残部,还跟着王都指挥缴获了两匹战马,是个好苗子!”
陆承轩闻言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周叔父过奖了,都是王都指挥教得好,我也就是跟着跑跑腿。” 王建军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别谦虚!马战的时候,你能在颠簸中射中敌兵的马腿,这份准头,在年轻将领里已经很少见了。”
“周叔父、王叔父都过奖了,” 陆承熠接过茶杯,认真道,“主要是嘉靖二式的‘半自动’设计好,无需拉枪栓就能连续射击,换弹也快。而且大哥在骑兵营的经验,也帮了我不少 —— 昨天跟大哥聊马背上射击的技巧,他说在疾驰的战马上,得用肩膀顶住枪托,才能减少偏差,我试了试,果然管用。”
陆承昂这时插话道:“说起嘉靖二式的零件,我这几日整理图纸时发现,枪托的木质材料要是换成更轻便的桦木,或许能减轻重量,让骑兵携带更方便。承熠,你测试的时候,有没有觉得枪托有点沉?”
“二哥说得对!” 陆承熠眼前一亮,“上次在马背上换弹时,总觉得枪托压肩膀,要是能换轻便的木材,不仅能减轻重量,还能减少疲劳。回头我把这点加进测试记录里,等回京城交给军工总院参考。” 李铭远听着两人的讨论,点头赞许:“你们俩能从实战和材料两方面琢磨,很难得!承昂跟着我学了半年军械,已经能看出零件的问题,承熠对武器的使用体验也很敏锐,将来在军工上肯定能有作为。”
正说着,门外传来脚步声,林建明走了进来 —— 他身着玄色卫镇抚官袍,腰间佩着正四品武官制式的佩剑,剑鞘上刻着简约的云纹。“抱歉,来晚了,” 林建明坐下,目光扫过席间,笑着对陆承轩、陆承昂道,“承轩、承昂,上次藏锋队支援时,你们俩还帮着搬运过弹药,记得吧?”
陆承轩连忙应道:“林叔父好!当然记得,藏锋队的装备保养得真好,那些嘉靖一式的枪托,一点锈迹都没有,我还跟藏锋队的兄弟请教过保养方法呢。” 陆承昂也跟着说:“林叔父,上次您带的备用弹夹,设计得比咱们的更轻便,我还拆开研究过,想借鉴到咱们的弹夹制作里。”
林建明笑着点头:“有钻研精神是好事!你们父亲当年在军中,也是这样凡事都要琢磨透。” 说着转向陆承熠,“承熠贤侄,这几天在将军府住得还习惯吧?上次教你的马背上射击技巧,跟你大哥交流过了吗?”
“多谢林叔父关心,住得很习惯,” 陆承熠点头,“大哥还陪我练了两次马战,现在马背上射击的偏差比之前小多了,我还把改进方法记在了测试记录里。对了,林叔父,您身为正四品卫镇抚,统领藏锋队常年在北疆执行秘密任务,是不是遇到过不少用武器应对突发情况的场景?”
林建明眼中泛起回忆的神色,语气带着几分敬佩:“藏锋队执行任务,常要面对小股敌袭,武器的可靠性太重要了。当年你父亲在枭龙卫时,就特别重视军工,那会儿枭龙卫的军械都是临时调配,经常出问题,你父亲便上书朝廷,请求组建专门的后勤装备部,负责武器研发、保养和供应,朝廷批准后,他还亲自挑选人才,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赵小匠。”
他喝了口马奶酒,继续说道:“赵小匠早年只是个普通匠人,擅长琢磨火器,你父亲在一次军械检修时发现了他的天赋,特意把他调到身边,从基础的工坊项目负责人教起,让他参与改良火铳;后来又提拔他当工坊坊主,主管小型武器研发;再到工坊匠首,统筹所有军械生产;等后勤装备部成立,你父亲直接推荐他当部长,那会儿这职位相当于工部正五品官,对一个匠人来说,可是破天荒的提拔!”
魏无羡放下酒杯,接过话茬,眼中满是对过往的追忆:“建明说的这些,我也亲身经历过。其实枭龙卫的底子,最早能追溯到弘治十一年 —— 那会儿你父亲刚从老镇国公,也就是你祖父陆崇渊手中接过‘影阁’。影阁原本只是个小规模的情报组织,你父亲接手后觉得不够用,就大刀阔斧改革,组建了‘夜枭卫’,专门负责边境侦查和突袭任务。那时候啊,我、陈猛、林峰、李颖、秦安五个人,就跟着你父亲当差,算是夜枭卫的第一批骨干。”
他手指轻轻敲击桌面,回忆着细节:“到了正德皇帝初年,边境不太平,地方势力也有些异动,你父亲又对夜枭卫做了改革,直接升格成‘虎豹营’,规模定在一万人,分成五个分队,各有侧重。秦安管夜枭分队,擅长夜间突袭;我管苍狼分队,主打骑兵奔袭;李颖管猎鹰分队,负责高空侦查和信号传递;陈猛管猛虎分队,是重装步兵,攻坚最厉害;林峰管雄狮分队,负责守卫和后勤支援。那会儿赵小匠已经是工坊匠首了,专门给虎豹营打造定制军械,咱们用的改良火铳,就是他那会儿搞出来的。”
陆承轩听得热血沸腾,忍不住道:“魏叔父,您当年在苍狼分队当队长时,是不是经常跟蒙古骑兵正面拼杀?我现在跟着王都指挥练骑兵,最佩服的就是能在冲锋中带队破阵的将领!” 魏无羡笑着点头:“那会儿跟蒙古骑兵拼杀,靠的就是一股狠劲!不过现在有了嘉靖二式,你们这代将领可比我们当年幸运多了,有好武器加持,冲锋时也能少些伤亡。”
陆砚青见众人聊得热闹,端起面前的陶壶,给众人斟满马奶酒,语气带着几分感慨:“今日设这宴席,一是为庆功,西门之战守住了水源,打退了西蒙古;二是为团聚,承熠来了,承轩、承昂也从营里回来,还有各位同僚相聚;三是为传承,咱们这些老将的经验,要多教给承熠、承轩、承昂他们,让守护北疆的担子,能一代代传下去。” 他举起酒杯,“我先敬大家一杯,干!”
众人纷纷举杯,马奶酒的醇厚在口中散开,带着暖意。陆承熠、陆承轩、陆承昂三个年轻人也跟着举杯,少年人的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 他们或许年纪尚轻,但在长辈的教导与军中的历练下,已渐渐扛起守护北疆的责任。
宴席的后半段,话题渐渐转向军中的日常训练。王建军拉着陆承轩,详细讲解骑兵冲锋时的阵型变化;李铭远则跟陆承昂讨论军械库的新弹药存放方法;陆承熠则拿着测试记录,向魏无羡和林建明请教实战中武器的应急处理技巧。陆砚青坐在主位,看着眼前的场景,眼中满是欣慰,这或许就是他设下这场宴席的意义 —— 不仅是庆功,更是让年轻一代在与长辈的交流中,汲取经验、快速成长。
夕阳西下时,宴席才渐渐散场。陆承熠跟着陆砚青、陆承轩、陆承昂走出正厅,草原的晚风带着凉意,远处传来牧民的歌声。陆承轩拍了拍陆承熠的肩膀:“明天我带你去骑兵营,咱们一起练马背上射击,王都指挥说要教我新的冲锋技巧,到时候也教你!” 陆承昂也跟着说:“等你从骑兵营回来,我带你去军械库,给你看最新的火铳零件样品,咱们再琢磨琢磨嘉靖二式的改进方法。”
陆承熠笑着点头,心中满是温暖。这几日在将军府的日子,不仅让他感受到了家族的亲情,更在与堂兄们的交流中,学到了不少军中的实用技巧。他抬头看向天边的晚霞,握紧了腰间的手枪 ——16 岁的少年,在北疆的草原上,正一步步朝着 “守护家国” 的目标成长,而这份成长,离不开长辈的教导,更离不开与同辈兄弟的并肩同行。晚风拂过,带着沙枣树的花香,陆承熠的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