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 459 章:草原砺刃,初尝军旅
嘉靖三年六月十一,卯时。 北疆的天亮得早,卯时的草原还裹着一层薄雾,空气里满是青草与露水的寒凉。镇北将军府外的校场上,已传来马蹄踏地的 “哒哒” 声 —— 苍狼卫骑兵营的晨训,比往日提前了半个时辰,只因今日多了个特殊的 “学员”。
陆承熠穿着一身轻便的玄色劲装,腰间别着 1911 式手枪,背上斜挎着嘉靖二式,正跟着陆承轩在马厩牵马。16 岁的少年身形虽显单薄,却挺直了脊背,手指抚过战马的鬃毛时,动作带着几分生疏的郑重。“这匹叫‘踏雪’,是王都指挥特意给你选的,性子温顺,脚力却稳,适合初学者练马战。” 陆承轩拍了拍马脖子,那匹白鬃黑马温顺地蹭了蹭他的手心,“我骑的‘追风’性子烈些,一会儿训练时你跟在我身后,别掉队。”
陆承熠点点头,在陆承轩的帮助下翻身上马。刚坐稳,就觉得马背的颠簸比想象中更甚,他连忙握紧缰绳,学着昨日陆承轩教的姿势,双腿夹紧马腹。“别怕,放松些,腰杆要直但别僵,跟着马的节奏晃。” 陆承轩骑着 “追风” 绕到他身侧,声音里带着几分调侃,“昨天跟你说的‘马背上射击要顶肩’,今天可得用上,王都指挥最看重实战,一会儿说不定要抽查。”
说话间,校场上的士兵已列队完毕。王建军身着铠甲,手持长枪,站在队伍前方,目光扫过队列时,在陆承熠身上停顿了片刻,随即沉声道:“今日晨训,先练半个时辰的‘走马射击’—— 目标是五十步外的草人,每人十发子弹,命中少于六发的,中午加练一个时辰!”
命令下达,士兵们分成五组,依次催马向前。陆承轩拍了拍陆承熠的肩膀:“到咱们了,跟紧我!” 说罢双腿一夹马腹,“追风” 嘶鸣一声,朝着目标方向奔去。陆承熠深吸一口气,催动 “踏雪” 跟上,风从耳边掠过,带着草原特有的凛冽,他眯起眼睛,盯着前方的草人,右手缓缓握住嘉靖二式的枪柄。
“就是现在!” 陆承轩的声音从前方传来。陆承熠立刻回忆起训练要点:左手托住枪身,右手扣住扳机,肩膀顶住枪托,在马身颠簸的间隙,对准草人的胸口扣下扳机 ——“砰!” 枪声在草原上回荡,子弹擦着草人的胳膊飞过,打在了旁边的木桩上。
“差一点!再来!” 陆承轩的声音带着鼓励。陆承熠没有气馁,调整呼吸,再次瞄准。这一次,他刻意放慢了扣扳机的速度,等马身起伏到最高点、最平稳的瞬间,才猛地发力 ——“砰!” 这一次,子弹精准命中了草人的胸口,红色的标记布被打穿了一个洞。
“好样的!” 陆承轩回头喊了一声。陆承熠心中一喜,手上的动作却没停,接下来的八发子弹,他越打越顺,竟有七发命中了目标。等他骑着 “踏雪” 回到队列,王建军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不错,第一次练走马射击就能中七发,比当年承轩刚入营时强多了。不过别骄傲,下午巡逻时遇到的情况,可比这复杂十倍。”
晨训结束时,太阳已升得老高。陆承熠跟着陆承轩去伙房吃早饭,粗瓷碗里盛着热气腾腾的羊肉汤,配着硬邦邦的麦饼。“军营里的饭没家里精致,你将就吃点,中午巡逻要走两个时辰,不吃饱扛不住。” 陆承轩掰了块麦饼泡进汤里,“下午的巡逻路线是‘月牙泉到黑石山’,那一带是西蒙古残部可能出没的地方,赵都指挥的人昨天还在那里发现了马蹄印,一会儿出发前,魏叔父会来跟咱们交代注意事项。”
果然,刚吃完饭,魏无羡就来了。他手里拿着一张羊皮地图,另一只手托着个铜制外壳的望远镜,外壳边缘刻着细小的 “正德二十二年军工总院制” 字样,一看就是精心打磨过的定型款。铺好地图后,他将望远镜递给陆承熠,语气带着几分郑重:“这望远镜是三年前军工总院批量生产的定型款,镜片打磨、视野清晰度都是经过反复调试的,能看清百步外的人影细节。按规矩,目前只有从七品及以上的军官才有资格配备,我特意跟赵都指挥借的,给你用是为了让你能更清楚地观察敌情 —— 野狼谷草木密,视线容易受阻,有它在,能少些风险。”
陆承熠接过望远镜,入手的重量比想象中更沉,铜壳摸起来光滑细腻,显然是经常使用却保养得极好。他试着举到眼前,对准远处哨塔上的士兵,连对方腰间佩刀的刀柄纹路都看得一清二楚,心中不禁惊叹军工总院的工艺。“魏叔父,这太贵重了,我会不会用坏……” 他有些迟疑,下意识地握紧了望远镜的挂绳。
“放心用,军工总院的东西结实着呢,只要别摔着、别沾水就行。” 魏无羡拍了拍他的肩膀,指着地图上的野狼谷说,“这片谷是重点,残部很可能在谷中水源补水。咱们分两队,你跟我走谷内,承轩带两人走谷外,你用望远镜多留意草丛深处的动静,一旦看到蒙古皮袍、弯刀,先放信号弹,别擅自靠近 —— 这些残兵说不定有埋伏。”
陆承熠认真点头,将望远镜挂在脖子上,手轻轻护着铜壳:“魏叔父放心,我一定仔细观察,绝不冒进。” 他知道,这不仅是一件工具,更是魏无羡对他的信任 —— 能使用只有军官才配备的定型望远镜,意味着他要承担起与身份匹配的责任,不能辜负这份托付。
未时初,巡逻队出发。二十人的队伍分成两队,魏无羡带着陆承熠、陆承轩走谷内,另一队由骑兵营的百户(从六品)带领走谷外 —— 那百户腰间也挂着同款望远镜,显然是符合配备规矩的。野狼谷里草木丛生,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形成斑驳的光影,马蹄踩在落叶上,发出 “沙沙” 的轻响。陆承熠不时举起望远镜,镜头缓缓扫过两侧的草丛,连藏在枯叶下的马蹄印都没放过 —— 他想起魏无羡说的 “草原的静最危险”,耳朵也时刻警惕着周围的声音,连虫鸣的停顿都格外留意。
“停!” 魏无羡突然勒住马,手按在腰间的佩刀上,“东边草丛有反光,像是金属,承熠,用望远镜看看。”
陆承熠立刻举起望远镜,镜头对准东边的草丛,缓缓调焦 —— 只见几株半人高的茅草后,露出了半截弯刀的刀柄,刀柄上的铜环正反射着阳光,再往后看,还有几双穿着皮靴的脚藏在草丛里。“有五个人,都佩着弯刀,马拴在后面的大树下,没看到火器。” 他压低声音,连对方皮袍上的花纹都仔细描述了一遍,“他们好像在盯着水源的方向,像是在等人。”
魏无羡点点头,对陆承轩说:“你带两人绕到他们身后的山坡,堵住退路,注意别让马蹄声惊动他们。我跟承熠从正面慢慢靠近,等你们到位,我放信号弹,咱们前后夹击。” 陆承轩领命,带着两个士兵悄悄催马绕路,马蹄裹上了麻布,走在落叶上几乎没声音。
陆承熠将望远镜挂回脖子,握紧了嘉靖二式的枪柄,手心微微出汗却不敢放松。他看着魏无羡沉稳的侧脸,突然明白这望远镜的意义 —— 它不仅能看清敌情,更能让使用者在危险来临前做好准备,这份 “提前察觉” 的安全感,是普通观察无法比拟的。
片刻后,远处传来一声轻微的石子落地声 —— 是陆承轩到位的信号。魏无羡眼中闪过一丝厉色,从怀里掏出红色信号弹,“砰” 的一声,红光在谷中炸开。几乎同时,陆承熠扣下扳机,子弹擦着一个残兵的肩膀飞过,打在石头上迸出火花。那残兵猛地抬头,刚要拔刀,就被魏无羡的佩刀挑飞了武器。
“放下武器!” 魏无羡的声音带着威严。陆承轩也从山坡上冲下来,长枪一挥,将试图逃跑的残兵挑落马下。剩下的三个残兵见前后受敌,纷纷扔下刀蹲在地上,脸上满是慌乱。
夕阳西下时,巡逻队带着俘虏回到大营。王建军看到陆承轩脖子上的望远镜,笑着对魏无羡说:“你倒是舍得把宝贝借出去,这军工总院的定型款,营里也就咱们几个老的有资格用。” 魏无羡看向陆承熠,语气带着赞许:“他用得好,能准确报出敌情细节,比我当年第一次用的时候稳多了。”
陆承熠连忙将望远镜递给魏无羡,不好意思地说:“多谢魏叔父借我用,没损坏,就是沾了点草屑。” 魏无羡接过,随意擦了擦铜壳:“没事,这东西耐造。以后要是留在北疆,等你熬到从七品,也能申请一把。”
回到将军府,陆砚青听陆承轩说起望远镜的事,笑着对陆承熠说:“魏无羡肯把军官配备的望远镜借你,是认可你的细心。军旅生涯,‘看得清’比‘冲得猛’更重要,今天你做得不错。”
陆承熠点点头,脑海里还想着用望远镜观察敌情的场景 —— 那百步外清晰的画面,让他真切感受到了军工总院的实力,也让他对 “守护北疆” 有了更具体的认知。他抬头看向月光下的草原,握紧了拳头:明天的 “马上劈刺” 训练,一定要更努力,将来不仅要能 “看得清”,更要能 “守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