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知道,我是小天子的人,就是来给小天子站台的。我是墙头草,在最关键的时候背叛了袁绍。我的命是小天子给的,若不是小天子,我早就给大将军杀了。”笑罢多时,曹操开门见山。
刘备见曹操竟然张嘴就是“小天子”,虽然人们心中会这样说,但当着同僚不尊称“天子”,却称“小天子”,实在是不妥的很,由此可知,曹操对天子的尊重,实在是有限。可是刘备也并不想追究此事,道:“此番孟德兄您在朝堂之上帮了倒忙。原来大将军与天子之间虽有矛盾,但各方都有意掩盖,并未暴发。可孟德兄当众挑明,把这块遮羞布去掉,导致大将军不朝,天子退于后宫,朝堂停摆,实在并不明智。”
曹操冷笑一声,不以为然道:“我不说,也会有别人说。小天子再年少,也是天子。大将军功劳再大,也是臣子。君是君,臣是臣,天地之别,岂能突破?我既然回了朝堂,自然要发声,自然要帮小天子说话,不然的话,我回来有何意义?”
刘备不悦道:“孟德兄,你的才华谋略,我深所佩服,自愧不如。但此时是帮天子的倒忙,我不信你看不出来?”
曹操翻眼看看刘备,拿起刘备的一杯酒,缓缓饮了下去:“还不算太笨。我若是帮天子,实话讲,我就回不来了。”
刘备心中咯噔一下,道:“所以,这是你与大将军一起演的戏?”
曹操道:“这倒没有,但我曹操做什么事,还需要提前排练不成?我助天子,是因为大将军并不想把天子换下去。我直指大将军,也是防止有人借我的力量来对付大将军。我这样做,天下人必以为是天子要鸟尽弓藏,是得天子授意,天子吃像难看,大将军再做什么,都会站住了理。”
刘备道:“果然,我就猜你是大将军的人。大将军留你,让你做什么?”
曹操自嘲道:“我还能做什么?我献出了荀彧,交出了兵权,坏了名声,只能在朝堂上当个忠实的反对派,破坏天子的计划,给大将军当个细作。”
刘备给曹操斟上一杯酒,转而担心天子,道:“方今天下,毕竟不同。大将军于大汉,实有再造之恩。若非大将军,天子怕还在挖野菜,岂有今日之事?可这两强并立,争斗不休,实非天下之福。无论如何,大将军只要不当天子,就必要还政于上,那时局面,实在让人不敢去想。”
曹操冷笑道:“有什么不敢想,无非是天子杀了大将军,真正亲政;或是大将军杀了天子,自己当皇帝。”
刘备一惊:“你是要帮大将军名正言顺的当上天子?”
曹操摇头:“若是大将军想,我巴不得这样做。但是很明显,大将军并不想坐那个位子。”
刘备问道:“你如何知道大将军不想?”
“他若是想,就不会是如今这个做派。或许大将军并不是单纯的想要换个皇帝,或者自己当这个皇帝。他想的,是换一下制度。”
刘备道:“我这些天,一直在想大将军的那句话,也一直在想,桓灵以来,我大汉出的这些事,到底原因在哪里。自桓灵以来,帝室暗弱,权柄旁落,外戚弄权于前,宦官窃柄于后,纲纪废弛而朝局乱。赋役繁苛,民不聊生,豪强兼并土地,流民遍于州郡,饿殍载道而黎元苦。”
刘备说罢,满饮一杯,不等曹操说话,又继续说了下去:“吏治腐败,选官失序,察举唯凭私交,征辟多徇权贵,贤才隐没而奸佞进;边患频仍,夷狄内侵,羌胡扰于西陲,鲜卑犯于北境,甲胄不解而烽烟起;士风颓靡,清谈误国,党锢之祸株连贤士,清流之辈缄口避祸,正声不闻而邪说兴;灾异屡现,天人失和,水旱蝗灾连年不绝,瘟疫疾疠蔓延州郡,仓廪空虚而赈济无。譬如人得重病,外显诸般危象,内藏膏肓之患,药石难治,纵扁鹊复生,又能如何?”
曹操道:“玄德兄所言极是。天下之大,岂无圣手,只是朝堂腐败,贤者难入罢了。方今天下初定,正英雄大显其才之时,可惜……”
刘备道:“可惜什么?”
曹操道:“如玄德兄所言,季汉诸般乱象,其始作俑者,非桓灵而何?”
曹操明说桓灵,暗指当前的小天子。
刘备自然秒懂,却也是长叹一声,与曹操把杯一碰,各尽一杯。
曹操把杯一放,忽然道:“既然大将军不想当天子,那么,玄德可以逼他一逼,看他会不会出来收拾残局。”
刘备也放下杯,目光凝视曹操。
曹操道:“皇叔可去见天子,告诉他,大将军既已知错,可乘机剪除其羽翼。”
刘备怒道:“曹孟德!”
曹操大笑,转身离去。
刘备私下来见董承,又与董承一起去见天子。
刘备对天子说:“日间曹操来见我,对我说:‘大将军既已知错,可乘机剪除其羽翼。’”
小天子登时满脸警惕,又满怀希冀,紧紧盯着眼前这两个人,一个是皇叔,一个是岳父,可算是最亲近的两个人:“可以这么做吗?”
刘备和董承登时满心失望。
董承决然道:“万万不可,多行多错,万不可再生事端。”
刘备道:“臣怀疑,那曹操已投大将军,这是他的计策。”
小天子大吃一惊,脸色惨白。
他一言不发,挥手让两人退下。
这刹那间,小天子心里转了千百个心思。差点就中计了,没想到,曹操这个浓眉大眼的家伙,也是大将军的人。那眼前的刘备还可靠吗?董承还可靠吗?还有谁值得信任?罢了,大将军不上班,难道我就愿意上班?万一说错了哪句话,办错了哪件事?大将军转了念头,又想当天子了呢?要不是这么多代传承下来,要不是稀里胡涂当了天子,谁愿意干不知什么时候就丢了性命的劳什子。
不上朝了,大将军不上朝,打死我也不上朝了。省得我算计他,他算计我。他总不会当面在朝上来抢我的位子吧?
这下子,小天子安定了。
接着,刘备就想办法来对付大将军。一个人的面子不给,百官的面子还不给吗?国不可一日无君啊?您二位不上班,天下这么多政务,怎么解决?
刘备找大臣们一说,很明显,小皇帝是怕了大将军。大将军不上朝,小皇帝也不敢上朝,那就一起去求大将军吧。
大臣们纷纷赞同,就是,国家大事,岂可荒废,大将军不上朝,如天下苍生何?
于是,文武百官来大将军府求大将军上朝。
谁知,大将军府长史诸葛亮出来说,大将军陪着太尉(刘表)回山阳老家祭祖去了,离京已有半个月。
“大将军临行前有言,诸位大臣中哪位牵头来请,便将这金印交托到他的手上,请他临时处理朝政。”诸葛亮目光清澈,直盯着在最前面的刘备。
刘备大惊,连连摆手,仓皇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