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聊名称:大明朱家奇葩群(33)
朱由校:“我直接说吧。同年八月乙巳(十二日),我在乾清宫召见内阁大臣、科道诸臣,下诏说魏忠贤、王体乾对我忠心耿耿,能商量国家大事。
还封了魏忠贤的侄子魏良栋为东安侯。我预感自己没多少日子了,就召五弟信王由检进卧室,说,来,吾弟当为尧舜。让他继位。
第二天,召见内阁大臣黄立极,说昨天见了信王,我心里舒坦多了,身体都觉得好些了。”
朱由检:“八月乙卯(二十二日),皇兄在乾清宫驾崩。我接着在八月丁巳(二十四日)登基。同年十月,给皇兄上庙号为熹宗。”
朱厚照:“都快咽气了还封魏忠贤侄子?天启你这是给五弟留遗产,还是埋雷啊?尧舜是随便当的?你这锅甩得比我跑马还快。”
朱高煦:“临死前夸魏忠贤忠心?这怕不是烧糊涂了!换我当年,就算咽气前也得先把这阉货拖过来砍了,哪能留着祸害弟弟?”
朱雄英:“吾弟当为尧舜?这话听着耳熟……不过崇祯接手的这摊子,别说尧舜,就是二郎神来都得头疼。魏忠贤那侄子封侯,怕不是给新皇上的见面礼吧。”
秦良玉:“皇上都快不行了还惦记着封官,魏忠贤这是趁火打劫!信王登基时,怕是宫里到处都是阉党的眼线,步步惊心。”
朱厚熜:“熹宗?这庙号听着就透着一股稀里糊涂的味。”
朱棣:“都什么时候了还封阉党!你就不能学你们太祖爷,临死前把碍事的全处理干净?崇祯接手时,怕不是连龙椅都被魏忠贤摸过八百遍了。”
朱元璋:“我是处理得干净,可千算万算,没料到冒出你Judy这档子事!”
朱祁镇:“我当年复位都没这么难……崇祯刚登基就得面对魏忠贤,这比对付也先还棘手,至少也先明着来。”
朱祁钰:“新皇上登基总得有点新气象。魏忠贤那伙人,崇祯要是不收拾,这皇位坐不稳。”
海瑞:“临终仍宠阉党,封其侄为侯,此乃遗祸于新君!天启皇上此举,无异于给大明棺材板再钉上一钉!崇祯皇上任重而道远。”
袁崇焕:“皇上驾崩时,辽东刚稳住点,魏忠贤一党还在朝堂上蹦跶,崇祯皇上上来就得先搞内部大扫除,前线将士都捏着把汗。”
朱由校:“当时脑子昏沉沉的……还好五弟能干,不然真完了。”
朱元璋:“你知道就好!崇祯要是跟你一样糊涂,我掀了你们兄弟俩的坟!魏忠贤那狗东西,崇祯要是不砍他,我亲自爬出来收拾。”
徐达:“新皇上登基,第一件事就得是除阉党,不然政令都出不了紫禁城。崇祯这孩子,打一开始就没轻松日子过。”
朱由校:“我说两点我的成就。1622年,天启二年,荷兰人攻袭澳门,被当地葡萄牙人打跑了,转而占了澎湖,还要求跟咱通商,咱让他们先撤离澎湖。
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指挥官莱尔森见通商没戏,就想动武逼咱答应。10月18日,莱尔森派范·莱恩罗德带8艘舰船去福建漳州,进了海澄南面的虎头山附近就开打,毁了咱80艘帆船,抓了80个人,缴了60门炮。
11月26日,荷兰船队攻厦门港的鼓浪屿,在那儿烧杀抢劫。
次年,天启三年,新上任的福建巡抚南居益主张对荷兰来硬的,福建总兵谢隆仪同年10月在厦门打跑了来捣乱的荷兰人。
我收到消息后,也下令用武力把荷兰人赶出去。荷兰人被咱逼得撤离澎湖,却转而去占了宝岛台湾。”
朱厚照:“荷兰人还敢来抢地盘?鼓浪屿烧杀抢劫?这胆子比我当年驯豹子还大!南居益够刚,就该给他们来个海上板砖伺候!”
朱高煦:“8艘舰船就敢闯漳州?换我带水师过去,把他们船底凿穿喂鱼!最后还占了台湾?这账得记着,早晚得讨回来!”
朱雄英:“荷兰人跟强盗似的,抢完澎湖抢台湾?还好南居益没怂,不然沿海百姓更遭殃。”
秦良玉:“海上的仗跟陆地不一样,荷兰船坚炮利,能打退他们就不容易。
但占了台湾不追着打,这就像打跑了强盗却留着他们占仓库,迟早还得闹事。”
戚继光:“对付倭寇我有经验,对付荷兰人也得靠船坚炮利!他们舰船厉害,咱就得赶紧造更好的炮船,光赶跑不行,得打怕他们。”
朱厚熜:“荷兰人以为咱大明好欺负?南居益这巡抚算有种!就是没赶尽杀绝,让他们占了台湾,后来郑成功收复台湾,也算替你们擦屁股。”
朱棣:“当年我派郑和下西洋,万国来朝,哪有敢这么撒野的?荷兰人这是没见过大明水师的厉害!换我当年,非得让他们进贡十船香料赔罪。”
朱祁镇:“海上打仗比陆地还悬,看不见摸不着的。能把荷兰人从澎湖赶跑,也算赢了一半,就是台湾被占太可惜。”
朱祁钰:“南居益主张强硬是对的!对付外夷就得拳头硬,不然他们以为咱好欺负。
天启你总算没糊涂,下令用武力驱逐,这点比你刨木头强!”
海瑞:“荷兰人蛮夷之地,竟敢犯我疆土,烧杀劫掠,此乃国耻!虽驱离澎湖,却失台湾,功过相抵,不足为喜。当卧薪尝胆,早日收复。”
郑成功:“后来我收复台湾时,荷兰人还嘴硬,说什么借居,我直接告诉他们,当年天启皇上没赶尽杀绝,不代表老朱家忘了这笔账!”
朱由校:“当时福建那边报上来说打胜了,我还挺高兴,以为全解决了……谁知道他们偷偷占了台湾,不过后来成功收复了,也算没丢老朱家的脸。”
朱元璋:“没丢脸?台湾被占几十年!南居益那小子怎么不追着打?天启你也是,打完就不管了?要是我在,非得派船队把荷兰人老家都掀了。”
徐达:“荷兰人船是厉害,但咱大明沿海百姓多,组织起来也能揍他们。就是朝廷当时忙着应付辽东,没心思管海上,才让他们钻了空子。”
袁崇焕:“辽东战事吃紧,朝廷分身乏术,荷兰人这是趁火打劫。不过能把他们从澎湖赶跑,说明咱水师还有点底子,可惜没好好用。”
朱由校:“天启三年,朝鲜发生了绫阳君李倧(zong,同“宗”音)废国王李珲的事,朝鲜通过议政府左议政朴弘耈(gou,同“苟”音)等人上奏咱,说珲失道悖德,请立李倧。
这事咱内部讨论了半天,纠结李倧是不是篡位、该不该讨逆、该不该封他当朝鲜国王。
最后考虑到咱正被后金威胁,需要朝鲜帮忙,不能把它推向后金,我在天启五年二月派使者封李倧为朝鲜国王。”
朱厚照:“朝鲜这波操作够溜啊!废国王跟换家具似的?还来求咱册封,这是找靠山呢。不过后金虎视眈眈,确实不能把朝鲜推过去,天启这步棋走得还行。”
朱高煦:“李倧废国王?这跟我当年想干的事有点像,不过他还懂得来请示,比我当年直接动手强。咱大明要是不承认,他这王位坐得也不踏实。”
朱雄英:“内部讨论?估计又吵成一锅粥了吧?有人说要讨逆,有人说要承认,不过最后认了李倧,也算从大局出发。”
秦良玉:“朝鲜是咱的藩属国,真闹僵了,后金正好趁机拉拢,那辽东防线就更难了。册封李倧是权宜之计,至少稳住了东边,没给后金可乘之机。”
戚继光:“藩属国的事看着小,其实影响大。朝鲜要是倒向后金,咱就腹背受敌。天启皇上这决定,比他做木工活还要靠谱!”
朱厚熜:“李倧废主自立,按规矩该问罪!不过后金在旁边虎视眈眈,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朱棣:“当年我征蒙古,朝鲜出兵帮忙,还算懂事。现在他们内乱,咱要是较真,等于自断臂膀。册封李倧,让他欠咱个人情,以后还好使唤。”
朱祁镇:“朝鲜不能乱,乱了咱东边就不安生,天启这步没走错。”
朱祁钰:“换我也得承认李倧,总不能为了个废王丢了个盟友。后金巴不得咱和朝鲜闹翻呢,可不能中了他们的计。这点上,天启比他刨木头时清醒。”
海瑞:“李倧废君篡位,实乃大逆不道!我大明身为天朝上国,当伸张大义,岂能纵容?然后金威胁在前,此乃权宜之策,实属无奈。”
郑成功:“后来我在东南抗清,朝鲜那边也没少偷偷给咱送消息,说明当年册封没白给。关键时刻,藩属国还是有点用的。”
朱由校:“当时大臣们吵得厉害,有人说要讨逆,有人说稳定要紧。我想啊,后金跟块烂木头似的总碍事,朝鲜要是再闹起来,就更难刨了,不如先钉牢了再说。”
朱元璋:“算你有点脑子!这时候还较什么劲?能让朝鲜帮着对付后金,比啥都强。李倧那小子要是敢不老实,以后再收拾他也不晚。”
徐达:“藩属国就像墙上的钉子,得钉牢了才稳。朝鲜这颗钉子虽有点歪,但拔了更麻烦,不如先敲敲直继续用。天启这处理,算懂点权衡。”
袁崇焕:“辽东前线正缺帮手,朝鲜能稳住,就少了后顾之忧。册封李倧,等于给后金添了个绊子,虽然不结实,但总比没有强。”
朱由校:“好了,我的成就除了以上这两点,还有之前说过的重用东林党和引进红夷大炮,故事就说完了,明天就听我五弟由检的故事。那个@朱雄英 @秦良玉 二位,今天这个,可以说结尾嘛。”
秦良玉:“虽说你当年宠着那些太监瞎折腾,但今天这故事听着还行。关键时刻能顾全大局,点头认了朝鲜那档子事,没犟到底,皇上这次总算没掉链子,还是可以说结尾的。”
朱由校:“好的,有劳了!”
“啪!”
朱雄英:“晓不晓得接下来要爪子嘛,”
秦良玉:“就等倒看下一章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