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从正午一直持续到日头偏西。枪声、爆炸声、喊杀声才逐渐稀疏下来。狭长的黑水沟内,硝烟混合着血腥味弥漫不散,到处是小鬼子和伪军的尸体、丢弃的武器和燃烧的残骸。
黑水沟,真正变成了侵略者的葬身沟。刑天的战术完美实现,将小林联队的这把尖刀,引入绝地,分段切割,彻底焚毁、吞噬。
刑天站在一块高耸的岩石上,脸上沾满硝烟和血污,目光冷峻地扫过这片坟场。战士们正在打扫战场,补枪负隅顽抗的伤兵,收缴武器弹药。
赵大同走过来,递过一个水壶,脸上带着胜利的喜悦:“刑队长,这一仗,痛快!初步估计,至少歼灭了鬼子一个半大队,缴获无数!”
刑天接过水壶喝了一口,水是凉的,却浇不灭胸中的火焰。他遥望南京的方向,缓缓道:“小林这头小鬼子不会善罢甘休的。这只是开始。”
他跳下岩石,声音沉稳有力:“通知部队,迅速打扫战场,救治伤员,转移物资。小鬼子的大规模报复很快就会来。黑水峪,还能再给他们准备几道“好菜”!”
夕阳的余晖映照在黑水峪狰狞的山崖上,仿佛给这片刚刚经历惨烈厮杀的战场镀上了一层血色。
而战士们的身影,正如刑天所说,如同无数水滴,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重新汇聚,准备迎接下一次更加汹涌的浪潮。
这场战斗是一场精心策划、完美执行的伏击歼灭战。部队充分利用了地形、火攻和心理战(对伪军),以突然性奠定了胜局,通过精准的分割战术瓦解了敌军的组织优势,最终以坚决果断的火力清剿,彻底歼灭了陷入绝境的小鬼子主力,并迫使伪军大规模投降。
整个过程展现了中国抗日战士高超的战术素养、强烈的复仇意志以及对侵略者的无比憎恨,沉重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
战斗开始前数日,黑水峪深处一处隐蔽的指挥所内,油灯摇曳。刑天、赵大同以及黄大强、刘忠、张恒,还有各自部队的战斗骨干们,正围着一张粗糙的手绘地图。
刑天的手指重重地点在“黑水沟”这一狭窄的峪道上。
“小林联队骄横狂妄,自恃装备精良,急于寻找我军主力决战。虽然我们已在黑水沟吃掉了小鬼子的先头部队,但是谁说不能在黑水沟再次设伏。而小鬼子也想不到我们会在黑水沟再搞它们一下,这就叫实则虚之,虚则实之!”
“小鬼子就像一把出了鞘的尖刀,锋利,但也容易折断。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把尖刀,引到最适合折断它的砧板上!哪怕是再做一次回锅肉!”
赵大同补充道,“黑水沟地势险要,入口宽,越往里越窄,两侧崖壁陡峭,如同一个天然的口袋。只要小鬼子钻进来,就别想轻易出去。”
“所以,我们的围歼计划就是——请君入瓮、分段食之!”
刑天的战术计划清晰而冷酷。
“还是老办法,诱敌深入!小鬼子就是一头蠢货,记吃不记打!这个老办法我们屡试不爽!”
诱敌深入: 派出小股部队,化装成游击队,在小林联队的前进路线上进行骚扰性攻击。一击即走,且战且退,故意示弱,丢弃少量破旧装备,营造出主力部队慌乱撤退的假象。目的就是激怒小林这个小鬼子,利用其急于雪耻和求功的心理,将小林联队牢牢吸引进黑水沟。
扎紧口袋: 待小鬼子的先头部队完全进入黑水沟,主力埋伏在峪口两侧的部队迅速行动,用提前准备好的巨石、伐倒的巨木和猛烈火力,瞬间封死退路,将整个联队关进这个巨大的“葬身沟”。
分段切割: 埋伏在沟内两侧山崖上的部队,是整个计划的核心。部队先不急于全面开火,而是等待小鬼子队伍完全进入伏击圈,因其地形狭窄,队伍必然拉长。届时,数处预设爆破点同时起爆,炸塌山石,将小鬼子队伍自然切割成数段,使其首尾不能相顾,指挥系统瘫痪。
烈火焚毁: 攻击信号响起后,首先倾泻而下的不是子弹,而是点燃的柴草捆、火油罐和土制燃烧瓶。黑水沟内枯木杂草丛生,极易燃烧。此举旨在制造混乱、焚烧小鬼子的物资、并引燃可能随行的车辆辎重,同时浓烟也能遮蔽小鬼子视线。
全面吞噬: 烈火攻击之后,才是真正的杀戮时刻。两侧山崖上的机枪、步枪构成交叉火力网,向沟底倾泻弹雨。手榴弹也给我狠狠地砸下去。特别组织的突击队,会从隐蔽的小道冲下,利用地形和火势掩护,对已被分割、陷入混乱的小鬼子进行近距离清剿,彻底“吞噬”其有生力量。
刑天最后环视众人,目光如炬,“记住,速度要快,火力要猛,下手要狠!绝不能给小鬼子喘息和组织反击的机会。这一仗,我们要的不是击退,是全歼!让黑水沟变成他们的铁棺材!”
战斗完全按照刑天的剧本上演。
小林联队的先头侦察分队遭遇了“溃逃”的中国军队,稍一接火,“溃军”便丢盔弃甲逃入黑水沟。
“报告!敌军已溃逃进了黑水沟,我军前锋部队前几日在此全军覆没,是否停止前进?”
小鬼子的副官策马上前向小林这个小鬼子报告战况。
小林这头小鬼子一听此言,轻蔑一笑,勒住马缰,抬手遥指前方险要处,眼神锐利而复杂。
“诸君且看,此处山势逼仄,草木深幽,实乃兵家绝地。前几日我军前锋在此中伏,中国人必料蝗军会另辟蹊径……没想到蝗军会反其道而行。若中国人稍有胆略,便会再于此地,设下一支伏兵。”
它停顿片刻,环视身边略显紧张的部下,忽然轻笑一声,语气转为倨傲。
“然,中国人有句古话,用兵之道,虚虚实实。彼若真如此行事,不过是拾人牙慧,徒显蠢笨罢了。我既敢再来,岂能无备?传令前军,打起精神,广派尖兵,速速通过!我倒要看看,谁敢在此阻我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