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界之主要细菌门中变形菌门:
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细菌界中高度多样化的一个门,根据系统发育和分类学研究,目前被划分为以下 6个纲(class),各纲的名称及部分特征如下:
1. a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
代表类群:
光合细菌(如 Rhodobacter)、
共生或病原菌(如根瘤菌 Rhizobium、立克次体 Rickettsia)、
海洋细菌(如 pelagibacter,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之一)。
生态角色:广泛参与碳氮循环、植物共生、部分为病原体。
2. β变形菌纲(betaproteobacteria)
代表类群:
环境细菌(如 Nitrosomonas,参与氨氧化)、
病原菌(如 burkholderia、Neisseria gonorrhoeae)、
废水处理菌(如 Zoogloea)。
生态角色:在氮循环、污染物降解中重要,部分为人类致病菌。
3. 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
最大且最多样化的纲,包括:
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如大肠杆菌 Escherichia coli、沙门氏菌 Salmonella)、
假单胞菌(pseudomonas,常见于土壤和水体)、
弧菌(Vibrio,如霍乱弧菌 V. cholerae)、
发光细菌(如 Aliivibrio fischeri)。
生态角色:涵盖病原体、自由生活菌、极端环境适应者。
4. δ变形菌纲(deltaproteobacteria)
代表类群:
硫酸盐还原菌(如 desulfovibrio)、
黏细菌(如 myxococcus,形成复杂多细胞结构)、
厌氧氧化菌(如 Geobacter,用于生物修复)。
生态角色:主导硫循环,部分具有独特的社会性行为(黏细菌)。
5. e变形菌纲(Epsilonproteobacteria)
代表类群:
弯曲菌(campylobacter,如 c. jejuni,食源性病原体)、
螺杆菌(helicobacter,如幽门螺杆菌 h. pylori)。
生态角色:多为动物消化道共生或病原菌,部分存在于深海热液口。
6. 泽变形菌纲(Zetaproteobacteria)
较新划分的纲,以单属 mariprofundus 为代表:
专性化能自养菌,通过氧化铁生成铁氧化物(如海底铁锈沉积物)。
生态角色:参与铁循环,常见于海洋金属硫化物环境。
注意事项
分类动态:细菌分类学随基因组研究不断调整,例如 Zetaproteobacteria 是较晚确立的纲。
争议类群:部分原属δ变形菌的厌氧氧化菌(如 desulfurella)可能被重新归类。
厚壁菌门(Firmicutes)是细菌界中另一大类群,以其细胞壁较厚(革兰氏阳性)和形态多样性着称。目前,厚壁菌门包含以下 5个纲(class),部分分类可能因研究进展有所调整:
1. 芽孢杆菌纲(bacilli)
主要特征:多为需氧或兼性厌氧菌,部分形成芽孢(耐极端环境)。
重要目\/科:
bacillales(如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is、炭疽芽孢杆菌 b. anthracis)
Lactobacillales(乳酸菌,如 Lactobacillus、Streptococcus 链球菌)
生态\/应用:食品发酵(酸奶、奶酪)、病原体(如肺炎链球菌)、益生菌。
2. 梭菌纲(clostridia)
主要特征:严格厌氧,部分产芽孢(如梭菌属 clostridium)。
重要类群:
产毒素菌(如破伤风梭菌 c. tetani、肉毒梭菌 c. botulinum)
肠道共生菌(如 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抗炎症作用)
纤维素降解菌(如 Ruminococcus,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
生态角色:参与碳循环、肠道微生态平衡。
3. 柔膜菌纲(mollicutes)
主要特征:无细胞壁(革兰氏阴性反应但系统发育属厚壁菌),基因组极小。
代表类群:
支原体(mycoplasma,如肺炎支原体 m. pneumoniae)
脲原体(Ureaplasma,泌尿生殖道寄生菌)。
特殊性:寄生或共生,部分为动植物病原体。
4. 热厌氧菌纲(thermolithobacteria)
主要特征:嗜热厌氧菌,代谢依赖还原硫或铁。
代表属:thermolithobacter(如 t. ferrireducens)。
生态:罕见,多见于高温环境(如热泉)。
5. 负菌纲(Negativicutes)
主要特征:革兰氏阴性染色但系统发育属厚壁菌(因外膜存在)。
代表目:Selenomonadales(如 Veillonella,口腔共生菌)。
特殊性:挑战传统革兰氏分类标准。
争议与补充
分类变动:部分原属梭菌纲的类群(如 Erysipelotrichia)可能独立成纲。
未培养类群:环境样本中检测到的新分支(如 candidatus 类群)可能未来补充。
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是细菌界中一个高度多样化的门,包含许多重要的医学、工业和环境微生物。根据最新的分类系统(如Gtdb和NcbI taxonomy),放线菌门目前划分为以下 6个主要纲,部分分类可能随研究进展调整:
1. 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
核心纲,包含绝大多数放线菌,革兰氏阳性,高Gc含量。
重要目\/科:
Actinomycetales(如结核分枝杆菌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链霉菌 Streptomyces)
bifidobacteriales(双歧杆菌 bifidobacterium,肠道益生菌)
corynebacteriales(如白喉棒状杆菌 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
生态\/应用:抗生素生产(链霉菌)、病原体、益生菌。
2. 酸微菌纲(Acidimicrobiia)
主要特征:嗜酸或耐酸,参与铁\/硫循环。
代表属:
Acidimicrobium(如 A. ferrooxidans,氧化亚铁)
Ferrimicrobium(酸性矿山废水常见)。
生态角色:极端环境生物修复。
3. 红蝽菌纲(Rubrobacteria)
主要特征:耐辐射、耐干燥,多存在于土壤或岩石。
代表属:
Rubrobacter(如 R. radiotolerans,高辐射抗性)
thermoleophilum(嗜热菌)。
4. 热栖菌纲(thermoleophilia)
主要特征:嗜热或嗜中温,部分降解复杂有机物。
代表目:
Gaiellales(如 Gaiella,土壤常见)
Solirubrobacterales(耐旱土壤菌)。
5. 硝化螺旋菌纲(Nitriliruptoria)
主要特征:代谢特殊(如降解腈类化合物)。
代表属:
Nitriliruptor(如 N. alkaliphilus,嗜碱)
Euzebyales(海洋沉积物中稀有类群)。
6. 珊瑚菌纲(coriobacteriia)
主要特征:厌氧,与动物肠道或生殖道相关。
重要属:
coriobacterium(昆虫共生菌)
Atopobium(如 A. vaginae,与细菌性阴道病相关)。
其他值得注意的类群
未归类分支:如 candidatus 类群(如 candidatus Actinomarinalis,海洋浮游放线菌)。
分类争议:部分原属放线菌的类群(如 micrococcales)可能因基因组研究调整归属。
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是细菌界中一个重要的门,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如土壤、水体)及动物肠道中。根据最新的分类系统(如Gtdb和NcbI taxonomy),拟杆菌门目前主要包括以下 4个主要纲,部分分类可能因研究进展调整:
1. 拟杆菌纲(bacteroidia)
核心纲,包含大多数与宿主相关的拟杆菌。
重要目\/科:
bacteroidales(如肠道共生菌 bacteroides、致病菌 prevotella)
Flavobacteriales(如 Flavobacterium,水生环境常见)
生态\/医学意义:
肠道微生物组关键成员(参与多糖代谢);
部分为机会性病原体(如 bacteroides fragilis)。
2. 黄杆菌纲(Flavobacteriia)
主要特征:好氧或兼性厌氧,常见于水生环境。
代表属:
Flavobacterium(鱼类病原,如 F. psychrophilum)
polaribacter(极地海洋菌)
生态角色:降解复杂有机物(如几丁质)。
3. 鞘脂杆菌纲(Sphingobacteriia)
主要特征:多存在于土壤、淡水或极端环境。
重要类群:
Sphingobacterium(如 S. multivorum,医院环境菌)
pedobacter(耐冷菌,极地分布)
特殊性:部分菌株可降解污染物(如芳香烃)。
4. 嗜纤维菌纲(cytophagia)
主要特征:能降解纤维素或几丁质,滑动运动。
代表属:
cytophaga(如 c. hutchinsonii,纤维素降解)
Sporocytophaga(形成微囊结构)
应用:生物质转化潜力。
其他潜在类群
未明确归类的分支:如 chitinophagales(几丁质降解菌)可能独立成纲。
争议类群:部分海洋拟杆菌(如 balneola)的分类地位仍在修订中。
关键功能总结
肠道共生(bacteroidia)
水生生态(Flavobacteriia、cytophagia)
环境修复(Sphingobacteriia)
蓝菌门(cyanobacteria),又称蓝绿藻或蓝细菌,是一类能进行产氧光合作用的革兰阴性细菌。根据最新的分类系统(如NcbI taxonomy和Gtdb),蓝菌门目前划分为以下 5个主要纲,部分分类可能因研究进展而调整:
1. 蓝藻纲(cyanophyceae)
传统核心类群,形态多样(单细胞、丝状体、群体)。
重要目\/科:
chroococcales(单细胞,如 Synechococcus、microcystis 产毒水华种)
oscillatoriales(丝状无异形胞,如 oscillatoria、phormidium)
Nostocales(丝状有异形胞,如 Nostoc、Anabaena,可固氮)
生态\/危害:
淡水\/海洋初级生产者;
部分产蓝藻毒素(如微囊藻毒素)。
2. 原绿藻纲(prochlorophyceae)
特殊性:含叶绿素 a 和 b(类似高等植物),无藻胆素。
代表属:
prochlorococcus(海洋超微型浮游生物,全球碳循环关键种)
prochloron(与海鞘共生)。
3. 嗜热蓝菌纲(thermosynechococcaceae)
主要特征:极端嗜热菌,多见于热泉或 hydrothermal vents。
代表属:
thermosynechococcus(如 t. elongatus,高温光合作用模型菌)。
4. 胶须藻纲(Gloeobacterophyceae)
原始特征:无类囊体(光合膜直接位于细胞质膜),系统发育基部类群。
唯一属:
Gloeobacter(如 G. violaceus,岩石表面生境)。
5. 聚球藻纲(Synechococcophyceae)
主要类群:单细胞或微小群体,广布于海洋\/淡水。
代表属:
Synechocystis(如 S. pcc 6803,光合作用研究模式生物)
cyanobium(超微型浮游蓝菌)。
其他值得注意的类群
未归类分支:如 Sericytochromatia(新提议的纲级分类,代谢特殊)。
分类争议:部分丝状蓝菌(如 Spirulina)的纲级归属可能调整。
生态与人类影响
正面:氧气地球演化、生物固氮、微藻产业(如 Arthrospira 螺旋藻)。
负面:淡水富营养化导致有毒水华(如 microcystis)。
衣原体门(chlamydiae)是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的革兰阴性细菌,具有独特的发育周期(原体Eb和网状体Rb)。根据最新的分类系统(如NcbI taxonomy和Gtdb),衣原体门目前划分为以下 4个主要纲,部分分类可能因研究进展调整:
1. 衣原体纲(chlamydiia)
核心纲,包含人类和动物病原菌。
重要目\/科:
chlamydiales(如 chlamydia trachomatis 沙眼衣原体、c. pneumoniae 肺炎衣原体)
parachlamydiales(如 parachlamydia acanthamoebae,阿米巴共生菌)
医学意义:
性传播疾病(如衣原体尿道炎);
呼吸道感染和眼部感染(沙眼)。
2. 嗜衣原体纲(chlamydiellaceae)
主要特征:与真核宿主(如原生生物)共生或寄生。
代表属:
protochlamydia(如 p. amoebophila,感染阿米巴)
criblamydia(淡水环境中的寄生菌)。
3. 副衣原体纲(parachlamydiia)
特殊性:多与环境中的原生生物(如变形虫)相关。
代表属:
Neochlamydia(如 N. hartmannellae,变形虫内共生菌)
metachlamydia(宿主范围广泛)。
4. 新衣原体纲(Neochlamydiia)
新兴类群:基因组特征介于衣原体纲和副衣原体纲之间。
代表属:
Simkania(如 S. negevensis,与人类呼吸道感染相关)
waddlia(如 w. chondrophila,流产相关病原体)。
其他值得注意的类群
未归类分支:如 candidatus clavochlamydia(海洋无脊椎动物共生菌)。
分类争议:部分类群(如 Rhabdochlamydia)的纲级归属仍在讨论中。
生态与医学影响
专性寄生:依赖宿主细胞代谢,无法体外培养。
宿主多样性:从人类到阿米巴、昆虫甚至海洋生物。
螺旋体门(Spirochaetes)是一类独特的革兰阴性细菌,以螺旋形形态和内鞭毛(endoflagella)驱动的运动方式为特征。根据最新的分类系统(如NcbI taxonomy和Gtdb),螺旋体门目前划分为以下 3个主要纲,部分类群可能因研究进展调整:
1. 螺旋体纲(Spirochaetia)
核心纲,包含大多数人类及动物病原菌。
重要目\/科:
Spirochaetales(如 treponema pallidum 梅毒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 莱姆病病原体)
Leptospiraceae(如 Leptospira interrogans 钩端螺旋体病病原)
医学意义:
性传播疾病(梅毒)、蜱传疾病(莱姆病)、人畜共患病(钩体病)。
2. 疏螺旋体纲(brevinematia)
特殊性:形态短小,寄生或共生性较强。
代表属:
brevinema(如 b. andersonii,啮齿动物肠道共生菌)。
3. 钩端螺旋体纲(Leptospirae)
主要特征:需氧代谢,部分为自由生活或致病菌。
代表属:
Leptospira(如 L. biflexa 非致病性水生菌)
turneriella(如 t. parva,环境菌)。
其他值得注意的类群
未归类分支:如 candidatus marispirochaeta(深海热泉菌,代谢特殊)。
分类争议:部分环境螺旋体(如 Spirochaeta thermophila)的纲级归属可能调整。
生态与医学关键点
致病性:多数病原体通过伤口或媒介(蜱、蚤)传播。
环境分布:自由生活菌常见于水体、污泥及极端环境(如热泉)。
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是一类广泛分布于土壤、淡水、极端环境等生态系统中的革兰阴性细菌,具有代谢多样性但多数难培养。根据最新的分类系统(如NcbI taxonomy和Gtdb),酸杆菌门目前划分为以下 8个主要纲,部分类群可能因研究进展调整:
1. 酸杆菌纲(Acidobacteriia)
典型类群:常见于酸性土壤(ph <5.5),部分为嗜中温菌。
代表属:
Acidobacterium(模式属,如 A. capsulatum)
terriglobus(如 t. roseus,参与土壤有机质分解)。
2. 全噬菌纲(holophagae)
主要特征:严格厌氧,部分为化能自养菌。
代表属:
holophaga(如 h. foetida,降解芳香族化合物)
Geothrix(参与铁还原)。
3. 热微菌纲(thermoanaerobaculia)
特殊性:耐热或嗜热菌,常见于热泉或深层土壤。
代表属:
thermoanaerobaculum(如 t. aquaticum,高温环境)。
4. 慢生根瘤菌纲(blastocatellia)
生态角色:干旱或贫瘠土壤中的寡营养菌。
代表属:
blastocatella(如 b. fastidiosa,耐干燥)。
5. 黏球菌纲(Vicinamibacteria)
功能未知:基因组暗示其可能参与氮循环。
代表属:
candidatus Vicinamibacter(未培养,通过宏基因组发现)。
6. 土壤杆菌纲(pyrinomonadaceae)
新提议类群:与酸性泥炭地相关。
代表属:
pyrinomonas(如 p. methylaliphatogenes,降解甲烷前体)。
7. 未培养纲(candidatus Solibacteres)
仅通过dNA检测:常见于森林土壤。
代表属:
candidatus Solibacter(如 S. usitatus,参与碳固定)。
8. 其他类群
未归类分支:如 candidatus Koribacter(与铁循环相关)。
生态意义
土壤健康:参与有机质分解、碳氮循环。
生物技术潜力:部分菌株可能用于生物修复或酶生产。
绿弯菌门(chloroflexi)是一类代谢多样化的细菌,广泛分布于温泉、海洋、淡水及土壤中,部分类群具有光合作用能力(如绿非硫细菌)。根据最新的分类系统(如 NcbI taxonomy 和 Gtdb),绿弯菌门目前划分为以下 6个主要纲,部分类群可能因研究进展调整:
1. 绿弯菌纲(chloroflexia)
核心纲,包含光合作用类群(厌氧光养)和化能异养菌。
重要目\/科:
chloroflexales(如 chloroflexus aurantiacus,典型绿非硫细菌)
herpetosiphonales(如 herpetosiphon,滑动细菌,产生抗生素)
生态意义:
光合成员利用光系统2(不产氧),常见于热泉;
化能异养菌参与有机物降解。
2. 热微菌纲(thermomicrobia)
嗜热或耐热菌:需氧代谢,常见于高温环境。
代表属:
thermomicrobium(如 t. roseum,嗜热化能异养菌)。
3. 厌氧绳菌纲(Anaerolineae)
严格厌氧:常见于污泥、湿地等缺氧环境。
代表属:
Anaerolinea(如 A. thermophila,降解复杂有机物)。
4. 脱卤菌纲(dehalococcoidia)
特殊代谢:专性厌氧,能还原卤代有机物(如氯仿)。
代表属:
dehalococcoides(如 d. mccartyi,用于生物修复污染场地)。
5. 坎德菌纲(caldilineae)
嗜温或嗜热:与污水处理系统相关。
代表属:
caldilinea(如 c. aerophila,参与污泥颗粒化)。
6. 热袍菌纲(thermoflexia)
新提议类群:极端嗜热菌,基因组特征独特。
代表属:
candidatus thermoflexus(未培养,通过宏基因组发现)。
其他值得注意的类群
未归类分支:如 candidatus chloranaerofilum(光合作用,但分类地位未定)。
生态与生物技术价值
环境修复:脱卤菌用于降解有机污染物(如pcb);
极端环境适应:嗜热类群为研究生命极限提供模型。
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是一类独特的革兰阴性细菌,具有复杂的细胞结构(如类细胞核膜结构)和多样的代谢方式。根据最新分类(如 NcbI taxonomy 和 Gtdb),浮霉菌门目前划分为以下 5个主要纲,部分类群可能因研究进展调整:
1. 浮霉菌纲(planctomycetia)
核心纲,包含大多数已知的浮霉菌。
重要目\/科:
planctomycetales(如 planctomyces brasiliensis,水生环境)
pirellulales(如 pirellula staleyi,附着生长)
特征:
细胞壁缺乏肽聚糖,部分具有厌氧氨氧化能力(如 candidatus brocadia)。
2. 厌氧氨氧化菌纲(candidatus brocadiae)
生态功能:专性厌氧,参与全球氮循环(厌氧氨氧化反应)。
代表属:
candidatus brocadia(如 ca. b. anammoxidans,污水处理关键菌)
candidatus Kuenenia(类似功能)。
3. 深微菌纲(phycisphaerae)
海洋\/淡水分布:与藻类降解相关。
代表属:
phycisphaera(如 p. mikurensis,分离自海藻)
candidatus Uabimicrobium(寄生性,感染变形虫)。
4. 球形菌纲(candidatus omnitrophia)
未培养类群:通过宏基因组发现,推测为超小体型(<0.2 μm)。
代表属:
candidatus omnitrophus(极端环境如热泉分布)。
5. 未归类分支
candidatus Nanopelagicales:淡水寡营养菌,基因组简化。
独特生物学特征
1. 细胞结构:部分类群具有内膜分隔(类似真核细胞器);
2. 代谢多样性:从化能异养到厌氧氨氧化;
3. 生态作用:氮循环、藻类降解、寄生等。
细菌界之其他小型细菌门中装甲菌门:
(1) 常见但研究较少的小门
装甲菌门(Armatimonadota),原称为 op10(候选门),是一类分布广泛但研究较少的细菌,常见于土壤、淡水、沉积物等环境。目前根据 NcbI taxonomy 和 Gtdb 的分类系统,装甲菌门主要分为 2个纲,部分类群可能仍在修订中:
1. 装甲菌纲(Armatimonadia)
代表类群:
Armatimonas(如 A. rosea,分离自土壤,需氧化能异养菌)
chthonomonas(如 c. calidirosea,耐热菌,分离自热泉)。
生态特征:
多为需氧或微需氧菌,参与土壤有机质分解。
2. 纤维菌纲(Fimbriimonadia)
代表属:
Fimbriimonas(如 F. ginsengisoli,分离自人参种植土壤,可能参与有机物降解)。
特殊结构:部分菌株具有菌毛(fimbriae),可能与附着或生物膜形成相关。
其他未归类类群
部分环境样本中检测到的 candidatus 类群(如 candidatus Solibacter,但与酸杆菌门的同名类群不同),分类地位待定。
研究现状与挑战
1. 难培养性:多数成员依赖宏基因组数据,纯培养菌株稀少;
2. 代谢未知:推测以化能异养为主,具体途径仍需验证;
3. 生态角色:可能影响土壤碳循环,但机制不明确。
钙杆菌门(caldiserica)(也称为 op5 候选门)是一类 嗜热厌氧 细菌,主要存在于高温环境(如热泉、地热系统)。目前,该门的分类相对简单,仅包含 1个纲,但部分类群可能仍在研究中。以下是详细分类信息:
1. 钙杆菌纲(caldisericia)
代表目:
caldisericales(唯一已知的目)
代表属:
caldisericum(如 c. exile,模式种,分离自日本热泉,严格厌氧,发酵代谢)
代谢特征:
厌氧发酵,可能利用有机物作为碳源和能源。
最适生长温度 50–70°c,属于 极端嗜热菌。
研究现状与生态意义
1. 分布:主要存在于地热环境,可能参与高温生态系统的有机物降解。
2. 分类局限:目前仅培养出少数菌株,基因组数据有限,可能仍有未发现的多样性。
3. 命名由来:
caldisericum = caldi(拉丁语“热”)+ sericum(“丝”,指其丝状形态)。
黏胶球形菌门(Lentisphaerae) 是一类分布广泛但研究较少的细菌,主要存在于海洋、淡水及动物肠道等环境中。根据最新的分类系统(如 NcbI taxonomy 和 Gtdb),该门目前划分为 2个纲,具体如下:
1. 黏胶球形菌纲(Lentisphaeria)
代表目:
Lentisphaerales
Lentisphaera(如 L. araneosa,分离自海洋沉积物)
Victivallis(如 V. vadensis,分离自人类肠道,可能与宿主互作)
生态特征:
多为厌氧或微需氧菌,可能参与多糖降解。
2. 油球形菌纲(olentangia)
代表属:
olentangia(如 o. soil,分离自土壤,代谢特征尚不明确)
研究现状:
目前仅有少量基因组数据,生态功能仍需进一步研究。
其他未归类类群
部分环境样本中检测到的 candidatus 类群(如 candidatus Epixenosoma),分类地位待定。
研究现状与挑战
1. 难培养性:多数成员依赖宏基因组数据,纯培养菌株稀少;
2. 代谢未知:推测以化能异养为主,可能参与复杂有机物降解;
3. 生态角色:可能影响海洋碳循环或宿主微生物组,但机制不明确。
纤维杆菌门(Fibrobacteres) 是一类专性厌氧、主要参与纤维素降解的细菌,常见于反刍动物(如牛、羊)的瘤胃、厌氧消化系统及部分土壤环境中。目前,根据 NcbI taxonomy 和 Gtdb 的分类系统,该门仅包含 1个纲,但可能仍有未充分描述的类群。以下是详细分类信息:
1. 纤维杆菌纲(Fibrobacteria)
代表目:
Fibrobacterales(唯一已知的目)
代表属:
Fibrobacter(如 F. succinogenes 和 F. intestinalis,均为瘤胃纤维素降解菌)
代谢特征:
专性厌氧,通过发酵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产生乙酸、琥珀酸等短链脂肪酸。
与反刍动物共生,帮助宿主消化植物纤维。
其他潜在类群
环境宏基因组中检测到与纤维杆菌门相关的 candidatus 类群(如 candidatus Fibromonas),但尚未正式分类。
研究现状与生态意义
1. 关键功能:在反刍动物和厌氧消化系统中扮演纤维素降解的核心角色。
2. 培养挑战:多数菌株难纯培养,依赖共培养或宏基因组技术研究。
3. 工业应用:潜在用于生物燃料(如纤维素乙醇)生产。
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 是一类广泛分布于土壤、淡水、沉积物等环境的细菌,具有独特的代谢特征和生态功能。根据最新的分类系统(如 NcbI taxonomy 和 Gtdb),该门目前包含 1个正式描述的纲,但可能仍有未完全分类的类群。以下是详细分类信息:
1. 芽单胞菌纲(Gemmatimonadetes)
代表目:
Gemmatimonadales(唯一已知的目)
代表属:
Gemmatimonas(如 G. aurantiaca,模式种,分离自土壤,具有好氧化能异养代谢)
Gemmatirosa(如 G. kalamazoonesis,从淡水沉积物中分离)
代谢特征:
多为 好氧化能异养菌,可能参与土壤有机质分解。
部分菌株具有 光敏色素(如 类胡萝卜素),但尚未确认是否具有光合能力。
其他潜在类群
环境宏基因组中检测到与芽单胞菌门相关的 candidatus 类群(如 candidatus Solibacter),但尚未正式归类为独立的纲。
研究现状与生态意义
1. 分布广泛:在干旱土壤、淡水生态系统甚至南极环境中均有发现。
2. 生态功能:可能参与碳循环,尤其在贫营养环境中具有竞争优势。
3. 分类挑战:由于难培养性,多数多样性仍依赖分子手段(如16S rRNA基因或宏基因组)鉴定。
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 是一类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细菌,主要参与 氮循环(尤其是硝化作用)和 铁氧化。根据最新的分类系统(如 NcbI taxonomy 和 Gtdb),该门目前包含 4个纲,具体如下:
1. 硝化螺旋菌纲(Nitrospira)
代表目:
Nitrospirales
代表属:
Nitrospira(如 N. moscoviensis,经典硝化细菌,将亚硝酸盐氧化为硝酸盐)
candidatus Nitrohelix(深海热液环境中的硝化菌)
生态功能:
在污水处理、土壤及海洋中驱动 亚硝酸盐→硝酸盐 的转化。
2. 铁氧化菌纲(thermodesulfovibrionia)
代表目:
thermodesulfovibrionales
代表属:
thermodesulfovibrio(如 t. yellowstonii,嗜热硫酸盐还原菌,部分菌株可氧化铁)
candidatus magnetobacterium(具有磁小体,可能与铁代谢相关)
代谢特征:
部分菌株参与 铁循环 或 硫酸盐还原。
3. 莱夫松菌纲(Leptospirillia)
代表目:
Leptospirillales
代表属:
Leptospirillum(如 L. ferriphilum,极端嗜酸铁氧化菌,常见于酸性矿山排水)
应用:
用于生物冶金(如铜、金矿的微生物浸出)。
4. 未分类环境类群(candidatus)
部分宏基因组数据中发现的潜在新纲(如 candidatus Nitromaritima,海洋硝化菌),但尚未正式分类。
研究现状与挑战
1. 代谢多样性:除硝化作用外,部分成员参与 硫\/铁循环 或 厌氧代谢。
2. 难培养性:多数类群依赖宏基因组或单细胞基因组技术研究。
3. 环境意义:在污水处理、矿山修复和全球氮循环中至关重要。
热袍菌门(thermotogae) 是一类超嗜热或嗜热的厌氧细菌,广泛分布于高温环境(如热泉、深海热液、油藏等)。根据最新的分类系统(NcbI taxonomy 和 Gtdb),该门目前包含 2个正式描述的纲,并可能涵盖部分未完全分类的环境类群。以下是详细分类信息:
1. 热袍菌纲(thermotogae)
代表目:
thermotogales(模式目)
代表属:
thermotoga(如 t. maritima,超嗜热菌,最适生长温度 80°c)
pseudothermotoga(如 p. lettingae,分离自油田)
代谢特征:
厌氧发酵,分解糖类产生氢气、co?和有机酸。
部分菌株具有 氢酶,可能与古菌互营共生。
2. 中温热袍菌纲(mesotogae)
代表目:
mesotogales
代表属:
mesotoga(如 m. infera,中温菌,30–60°c 生长,常见于石油污染环境)
生态意义:
适应较宽温度范围,在工业废水或油藏中参与有机物降解。
其他潜在类群
环境宏基因组中检测到 candidatus 类群(如 candidatus calditoga),可能代表新的纲级分类单元,但尚未正式描述。
研究现状与工业应用
1. 极端酶资源:热袍菌的耐高温酶(如纤维素酶、蛋白酶)用于生物技术。
2. 生物能源:氢气生产能力被研究用于清洁能源开发。
3. 进化意义:其基因组显示与古菌的基因水平转移,可能反映早期生命演化。
脱铁杆菌门(deferribacteres) 是一类厌氧或微好氧的细菌,广泛分布于高温、高盐或富含金属的环境中(如深海热液、油藏、动物肠道等)。该门细菌以参与铁\/锰还原、硫循环和致病性(如某些鱼类病原菌)为特征。根据最新的分类系统(NcbI taxonomy 和 Gtdb),目前该门包含 4个纲,具体如下:
1. 脱铁杆菌纲(deferribacteres)
代表目:
deferribacterales(模式目)
代表属:
deferribacter(如 d. thermophilus,嗜热铁还原菌,分离自深海热液)
Geovibrio(如 G. ferrireducens,可还原铁和硫)
代谢特征:
厌氧条件下利用 Fe(III)、mn(IV)、硝酸盐 作为电子受体。
2. 弯曲杆菌纲(Flexistipes)
代表目:
Flexistipales
代表属:
Flexistipes(如 F. sinusarabici,分离自红海热液)
生态意义:
适应高盐或高温环境,代谢机制尚不完全明确。
3. 黏胶杆菌纲(mucispirillum)
代表属:
mucispirillum(如 m. schaedleri,啮齿类动物肠道共生菌)
功能:
可能影响宿主肠道免疫系统,与炎症性肠病相关。
4. 脱硫杆菌纲(denitrovibrio)
代表属:
denitrovibrio(如 d. acetiphilus,可还原硝酸盐和硫)
代谢特征:
参与 硫\/氮循环,常见于厌氧沉积物。
其他潜在类群
宏基因组数据中可能存在未分类的新纲(如 candidatus deferrisomatia),但尚未正式确认。
研究现状与应用
1. 生物修复:用于处理重金属污染(如铀、铬还原)。
2. 致病性:mucispirillum 与动物肠道疾病关联研究。
3. 极端环境适应:耐高温\/高盐机制对生命极限的探索。
热脱硫杆菌门(thermodesulfobacteria) 是一类 嗜热、厌氧 的硫酸盐还原细菌(SRb),广泛分布于高温环境(如热泉、深海热液、油藏等)。该门细菌以 硫酸盐还原 和 参与硫循环 为主要特征,部分成员还能氧化氢气或有机酸。根据 NcbI taxonomy 和 Gtdb 的最新分类,该门目前仅包含 1个正式描述的纲,但可能涵盖未完全分类的环境类群。以下是详细分类信息:
1. 热脱硫杆菌纲(thermodesulfobacteria)
代表目:
thermodesulfobacteriales(模式目)
代表属:
thermodesulfobacterium(如 t. mune,模式种,嗜热硫酸盐还原菌)
thermodesulfatator(如 t. indicus,分离自印度洋热液)
代谢特征:
严格厌氧,利用 硫酸盐、亚硫酸盐或硫代硫酸盐 作为电子受体,生成硫化氢(h?S)。
部分菌株可氧化氢气或小分子有机酸(如乳酸、丙酮酸)。
2. 潜在未分类类群
环境宏基因组中检测到一些与热脱硫杆菌门相关的 candidatus 类群(如 candidatus Aminithermus),可能代表新的纲或目,但尚未正式描述。
研究现状与生态意义
1. 极端环境适应:最适生长温度 60–85°c,耐高温机制对研究生命极限有重要意义。
2. 硫循环作用:在深海热液和地热系统中驱动 硫硫酸盐转化,影响局部生态系统。
3. 生物技术潜力:其硫酸盐还原酶或可用于 重金属污染修复(如固定化铀、镉)。
注意
热脱硫杆菌门目前分类较简单,仅含1个纲,但分子研究表明其可能隐藏更高多样性(需更多培养和基因组数据支持)。
异常球菌栖热菌门(deinococcusthermus) 是一类以 极端抗辐射(deinococcus) 和 超嗜热(thermus) 特性着称的细菌,广泛分布于高温、干燥或放射性环境(如热泉、沙漠、核污染区域)。根据 NcbI taxonomy 和 Gtdb 的最新分类,该门目前包含 2个正式描述的纲,具体如下:
1. 异常球菌纲(deinococci)
代表目:
deinococcales(模式目)
代表属:
deinococcus(如 d. radiodurans,极端抗辐射,可耐受 5,000 Gy 电离辐射)
truepera(如 t. radiovictrix,耐辐射和耐干燥)
特征:
具有 多层细胞壁结构 和 高效的dNA修复机制,是研究极端抗性的模式生物。
部分菌株能降解有机污染物(如 d. deserti 用于生物修复)。
2. 栖热菌纲(thermi)
代表目:
thermales(模式目)
代表属:
thermus(如 t. aquaticus,超嗜热菌,其 taq dNA聚合酶 是pcR技术的核心酶)
meiothermus(如 m. silvanus,中温菌,常见于温泉或热水管道)
特征:
最适生长温度 50–80°c,部分菌株可产 耐高温酶(如蛋白酶、纤维素酶)。
生态上常与古菌(如 Sulfolobus)共生。
其他潜在类群
环境宏基因组中检测到与 deinococcusthermus 相关的未培养类群(如 candidatus tepidithermus),可能代表新的纲级分支,但尚未正式分类。
研究与应用
1. 生物技术:
thermus 的耐高温酶广泛应用于 分子生物学(如pcR、dNA测序)。
deinococcus 用于 核污染环境修复 或 外太空生存研究(模拟火星条件)。
2. 进化意义:其独特的细胞壁和代谢途径可能反映早期生命的适应策略。
(2) 极端环境或新发现的细菌门
泉古菌门(crenarchaeota) 是古菌域(Archaea)中的一个重要门类(注:细菌界与古菌界为并列域级分类,泉古菌属于古菌而非细菌),其成员多为 嗜热、嗜酸或超嗜极环境微生物,广泛分布于热泉、深海热液、酸性矿山及海洋中。根据最新的分类系统(如 Gtdb 和 NcbI taxonomy),泉古菌门目前划分为 7个纲,部分类群可能因研究进展调整。以下是详细分类:
1. 热变形菌纲(thermoprotei)
代表目:
Sulfolobales(如 Sulfolobus,嗜酸嗜热,生长于酸性热泉,ph 23,7580°c)
thermoproteales(如 thermoproteus,超嗜热,还原硫元素)
特征:
多为 超嗜热(°c) 或 嗜酸(ph <4),参与硫代谢。
2. 硝化球菌纲(Nitrososphaeria)
代表目:
Nitrososphaerales(如 Nitrososphaera,土壤中的氨氧化古菌)
特征:
广泛参与 全球氮循环,将氨(Nh?)氧化为亚硝酸盐(No??)。
3. 热球菌纲(thermococci)
代表目:
thermococcales(如 pyrococcus、thermococcus,深海热液超嗜热菌)
特征:
严格厌氧,生长温度 °c,产甲烷或发酵有机物。
4. 暖球形菌纲(caldisphaeria)
代表目:
caldisphaerales(如 caldisphaera,分离于酸性热泉)
特征:
嗜热(7080°c),代谢硫或铁。
5. 福氏菌纲(Fervidicoccaceae)
代表目:
Fervidicoccales(如 Fervidicoccus,高温陆地热泉)
特征:
超嗜热(>85°c),代谢机制尚不明确。
6. 古球形菌纲(Geothermarchaeia)
代表:
来自深海热液或油藏的未培养类群(如 candidatus Geothermarchaeum)。
7. 硫还原球菌纲(thermosphaeria)
代表目:
desulfurococcales(如 pyrodictium,超嗜热,形成网状细胞结构)
特征:
生长温度高达 110°c,还原硫或氢。
生态与意义
1. 极端环境适应:泉古菌是研究生命耐热\/耐酸机制的模型。
2.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驱动硫、氮、碳循环(如 Nitrososphaera 影响土壤氮肥力)。
3. 酶资源:其耐高温酶(如 Sulfolobus 的dNA聚合酶)用于生物技术。
热石菌门(calditrichaeota) 是细菌界中的一个 较小且研究较少 的门类,其成员主要为 嗜热、厌氧或微好氧 的细菌,常见于 高温环境(如热泉、深海热液、油藏等)。目前,根据 NcbI taxonomy 和 Gtdb(Genome taxonomy database) 的分类,该门仅包含 1个已确认的纲,但可能包含未完全分类的环境类群。
1. 热石菌纲(calditrichia)
代表目:
calditrichales(模式目)
代表属:
caldithrix(如 c. abyssi,分离自深海热液,厌氧,嗜热)
代谢特征:
厌氧或微好氧,可进行 化能自养或混合营养代谢。
可能参与 硫循环(如硫还原或硫氧化)。
2. 潜在未分类类群
部分宏基因组研究在 高温沉积物或热泉 中检测到与 calditrichaeota 相关的 未培养菌,可能代表新的纲级分支,但尚未正式命名(如 candidatus 类群)。
研究现状与生态意义
1. 极端环境适应:最适生长温度 5070°c,可能具有独特的耐热机制。
2. 生态功能:可能在高温生态系统中参与 碳、硫循环,但具体代谢途径仍需进一步研究。
3. 基因组特征:已测序的 caldithrix 基因组显示其具有 氢酶 和 硫代谢相关基因,暗示可能的能量代谢方式。
热丝菌门(thermotogae) 是细菌界中一类独特的 嗜热厌氧细菌,广泛分布于高温环境(如热泉、深海热液、油藏等),以其 外膜囊状结构(“toga”) 和高效的 糖酵解能力 着称。根据 NcbI taxonomy 和 Gtdb(Genome taxonomy database) 的最新分类,该门目前包含 4个正式描述的纲,具体如下:
1. 热丝菌纲(thermotogae)
代表目:
thermotogales(模式目)
代表属:
thermotoga(如 t. maritima,超嗜热,最适生长温度 80°c)
Fervidobacterium(如 F. nodosum,分离于热泉,产氢)
特征:
严格厌氧,外膜囊泡结构(“toga”)可能参与物质运输或耐热。
高效降解复杂多糖(如纤维素、木聚糖),是 生物燃料研究 的热点。
2. 海热菌纲(mesotogae)
代表目:
mesotogales
代表属:
mesotoga(如 m. infera,中温菌,3060°c,见于油藏或海洋沉积物)
特征:
相比其他纲更适应 中温环境,代谢灵活性较高。
3. 石油热菌纲(petrotogae)
代表目:
petrotogales
代表属:
petrotoga(如 p. miotherma,分离自石油储层,厌氧产氢)
特征:
与 石油生态系统 密切相关,可能参与烃类降解。
4. 深海热菌纲(oceanotogae)
代表属:
oceanotoga(如 o. teriensis,深海热液来源)
特征:
适应 高压深海环境,代谢途径尚在研究中。
其他潜在类群
宏基因组研究发现部分未培养类群(如 candidatus “calditoga”),可能代表新的纲,但尚未正式分类。
研究与应用
1. 极端酶资源:
thermotoga 的 耐高温酶(如木聚糖酶、dNA聚合酶)用于工业生物技术。
2. 生物能源:
其高效的 糖酵解与产氢能力 是清洁能源开发的候选菌株。
3. 进化意义:
热丝菌的基因组显示其与古菌存在 水平基因转移(hGt),可能反映早期生命的热适应策略。
古菌域(Archaea)中的产甲烷菌分类 :
产甲烷菌主要属于 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包含以下 7个纲(基于NcbI taxonomy):
1. 甲烷杆菌纲(methanobacteria)
代表目:methanobacteriales
代表属:methanobacterium(如 m. thermoautotrophicum)、methanothermobacter
特征:严格厌氧,利用h?+co?或甲酸产甲烷。
2. 甲烷球菌纲(methanococci)
代表目:methanococcales
代表属:methanococcus(如 m. jannaschii,深海热液来源)
特征:极端嗜热或耐压,部分种可在 >80°c 生长。
3. 甲烷微菌纲(methanomicrobia)
代表目:methanomicrobiales、methanosarcinales
代表属:
methanomicrobium(h?\/甲酸利用)
methanosarcina(代谢最灵活,可利用乙酸、甲醇、甲基胺等)
特征:适应多种底物,广泛分布于湿地、厌氧消化系统。
4. 甲烷火菌纲(methanopyri)
代表属:methanopyrus(如 m. kandleri,超嗜热,>100°c 生长)
特征:仅1个属,深海热泉极端环境。
5. 甲烷地菌纲(methanothermia)
代表目:methanothermales
代表属:methanothermus(高温陆地热泉)
6. 甲烷古菌纲(methanonatronarchaeia)
代表属:methanonatronarchaeum(高盐碱环境产甲烷菌)
7. 甲烷隐菌纲(methanofastidiosa)
代表目:methanofastidiosales
特征:依赖甲基化合物产甲烷,与人体肠道微生物组相关。
细菌界(bacteria)中的“甲烷代谢相关菌”
虽然细菌不产甲烷,但部分类群参与甲烷氧化或共生:
变形菌门(pseudomonadota):
甲烷氧化菌(methylococcales)(如 methylomonas,好氧氧化甲烷)。
疣微菌门(Verruicrobiota):
methylacidiphilum(极端酸性环境甲烷氧化菌)。
总结
“甲烷微菌门”属于古菌,而非细菌,其分类单元为 广古菌门下的多个纲(如methanomicrobia、methanobacteria等)。
细菌中仅存在 甲烷氧化菌(分解甲烷),而非产甲烷菌。
在细菌界(bacteria)中,黏球菌门(myxococcota)(旧称 deltaproteobacteria 的黏球菌目,现升级为独立门)主要包括以下分类单元,基于最新的分类系统(如 Gtdb 和 NcbI taxonomy):
黏球菌门(myxococcota)下的全部纲
目前确认的纲共有 4个,涵盖具有社会性行为的滑行细菌(多细胞群体运动、形成子实体):
1. 黏球菌纲(myxococcia)
代表目:myxococcales(模式目,研究最深入)
科:
myxococcaceae(如 myxococcus,捕食其他细菌)
cystobacteraceae(如 cystobacter,形成抗逆性孢囊)
polyangiaceae(如 polyangium,复杂子实体结构)
特征:
群体协作捕食(“狼群效应”),通过 滑动运动(gliding motility) 迁移。
营养匮乏时聚集形成 子实体(fruiting bodies),分化成抗逆孢子。
2. 厌氧黏菌纲(Anaeromyxobacteriae)
代表属:Anaeromyxobacter
特征:
严格厌氧,不形成典型子实体。
参与土壤中 铁还原(Fe(III) → Fe(II)) 和有机物降解。
3. 硫化黏菌纲(haliangiaceae)
代表属:haliangium
特征:
耐盐或嗜盐,分离自海洋沉积物。
代谢硫化物,部分种可降解几丁质。
4. 未培养类群(环境样本分支)
Gtdb 中暂定名称:
UbAUbA7963 等(来自宏基因组数据,功能未知)。
其他相关说明
1. 分类变动:
传统上黏球菌属于 变形菌门(pseudomonadota)的 δ变形菌纲,但基因组研究表明其应独立为 门级分类单元(myxococcota)。
2. 独特行为:
黏球菌是研究 多细胞协作 和 发育分化 的模型生物,与真核社会性生物(如黏菌)有趋同进化现象。
3. 生态作用:
调控土壤微生物群落(通过捕食),参与碳、氮循环。
总结
黏球菌门 目前包含 4个纲:
myxococcia(典型黏球菌)、Anaeromyxobacteriae(厌氧型)、haliangiaceae(海洋硫化菌)及未培养分支。
主要研究集中在 myxococcales 目,其社会性行为在微生物中极为特殊。
在细菌界(bacteria)中,脱硫弧菌门(desulfobacterota)(曾用名:deltaproteobacteria,现根据Gtdb等分类系统升级为独立门)主要包括以下分类单元,涵盖硫酸盐还原菌(SRb)、硫氧化菌及部分厌氧光合细菌:
脱硫弧菌门(desulfobacterota)下的全部纲
基于最新分类(如 Gtdb v202 和 NcbI taxonomy),目前确认的纲共有 9个,主要依据代谢功能和基因组特征划分:
1. 脱硫杆菌纲(desulfobacteria)
代表目:desulfobacterales
典型属:
desulfobacterium(完全氧化有机物至co?)
desulfobacter(乙酸氧化型SRb)
特征:
严格厌氧,以硫酸盐(So?2?)为电子受体,氧化有机物或h?。
2. 脱硫弧菌纲(desulfovibrionia)
代表目:desulfovibrionales
典型属:
desulfovibrio(模式属,常见于肠道和沉积物)
bilophila(与炎症性肠病相关)
特征:
不完全氧化有机物(如乳酸→乙酸),部分种耐氧。
3. 脱硫八叠球菌纲(desulfarculia)
代表属:desulfarculus
特征:
利用硫酸盐或硫代硫酸盐,降解芳香族化合物。
4. 脱硫单胞菌纲(desulfuromonadia)
代表目:desulfuromonadales
典型属:
desulfuromonas(以硫(S?)或Fe(III)为电子受体)
Geobacter(电化学活性菌,用于微生物燃料电池)
特征:
不还原硫酸盐,但参与硫\/铁循环。
5. 脱硫球菌纲(desulfococcidia)
代表属:desulfococcus(完全氧化型SRb)
6. 互营菌纲(Syntrophia)
代表目:Syntrophobacterales
典型属:
Syntrophobacter(与产甲烷菌互营,降解丙酸)
特征:
依赖互营代谢(需氢营养伙伴)。
7. 脱硫微菌纲(desulfobulbia)
代表目:desulfobulbales
典型属:
desulfobulbus(不完全氧化型SRb)
cable bacteria(长丝状硫氧化菌,导电纳米线)
8. 脱硫杆菌纲(desulfomonilia)
代表属:desulfomonile(脱卤呼吸菌,降解卤代有机物)
9. 热脱硫菌纲(thermodesulfobia)
代表属:thermodesulfobium(嗜热SRb,75°c以上生长)
其他重要说明
1. 分类变动:
传统上这些类群属于 δ变形菌纲(deltaproteobacteria),但基因组分析支持独立为 脱硫弧菌门(desulfobacterota)。
2. 生态与医学意义:
硫酸盐还原菌(SRb):驱动全球硫循环,腐蚀金属管道(产h?S),与肠道菌群失调相关。
Geobacter:生物修复(铀污染)和生物能源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