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李世民收到一封书信,气的李世民直接斩杀了送信使者。
李治看着暴怒的李世民,小心翼翼凑上前,“父皇,可是边关发生了什么?”
李世民紧攥的信纸扔给了李治,无奈叹了口气。
李治看着信中内容,也是一阵无语,下意识的看了看苍老许多的父皇。
“按理说信使应该比这假方士更快抵达才是,为何……”
信件上写着,王玄策到达中天竺之时,与大唐交好的戒日王去世,阿罗那顺势抢夺了中天竺政权,看到王玄策收来的朝贡起了贪念袭击了大唐使团。
这自称两百岁的方士王玄策路上偶遇过,且得知其目的地正是长安,王玄策觉有不妥,便写了这封急信。
里面提及这群人被周边邻国称为背毒人,望陛下提醒长安权贵多加防范。
随后就是王玄策的认罪文书,誓言不将朝贡夺回,无颜面面对李世民。
李世民冷哼道:“若是此信使上了战场,一方守军都死完了都等不来援军。”
李世民心中对王玄策极度不满,既然知道此人目的不纯,为何不将其直接斩杀?自己也不会遭遇毒丹之事。
李世民郁闷之情并未持续多久,三日后便有红菱急使入京,其宣布的捷报震惊朝野。
王玄策身为鸿胪寺一文官,竟灭了一国,如今携俘虏一万、牛羊两万,已经入唐,不日便可抵达长安。
灭国,曾经只属于武将的词汇,如今一个小小外交使者竟然做到了,一众文官在朝堂士气更盛几分。一些没有灭国功绩的武将如今说话都不敢大声。
所有人都觉得王玄策此次必定封侯拜相,官职可以升上好几个品级,就是长孙无忌都是这般觉的。
李世民论功行赏从未马虎,毕竟是将军出身,对王玄策这般有胆识之人定然是欣赏至极。
长安城内的百姓也每日有人聚集在长安城门处,想看一看大胜而归的王玄策。
往日武将大捷,回京无不是雄赳赳气昂昂,看的让人热血澎湃,他们也想看一看这一人灭一国的文官生的何等模样。
王玄策入京之时,并未像多数人一般骑着高头骏马,反而是缩在轿中,无人可看到其模样,身后则是密密麻麻黑黢黢的人影。
就是往常奴隶市场看到的昆仑奴,看到这群昆仑奴,大唐百姓第一时间就想起了因为昆仑奴引起的那场天花,一时间前来庆祝的百姓尽散。
听着突然安静的街道,王玄策不解的掀开了车帘,入眼是空荡荡的朱雀大街。
“不应该啊,往日武将大胜而庆祝队伍们必定是从明德门排到皇城门口,为何今日这般……”
只可惜此次回京的三十使臣,只他一人回归,无人解答他这个问题。
入了太极殿,李世民与诸臣已经等了许久,王玄策高呼,“陛下,臣王玄策与丝绸之路上诸国都已达成协议,无人会劫掠我大唐商队,不听劝者已被亡国。”
王玄策嘴角带笑,等着李世民的嘉赏。
“好,你此番当居首功。王德,拟旨册封王玄策为朝散大夫。”
“谢主隆恩……”
刚刚谢恩,跪在地上的王玄策就怔住了,一度怀疑是自己听错。
满朝文武也以为自己听错,这可是灭国功绩,就一个五品闲散官职给打发了?
群臣的反应李世民自然看在眼中,笑问道:“诸卿可有什么意见?”
鸿胪寺卿唐俭出列,“陛下,王玄策灭一国、俘虏一万、战利品金、银、牲畜更是数之不尽,这五品……”
唐俭意思意思很明确,李世民这官职封低了,鸿胪寺往日是最难提拔、升官的部门,难得出一个王玄策,唐俭岂能看着他的功绩被一笔带过?
李世民冷笑道:“唐俭,是,王玄策灭了一国。可这一国能给大唐带来什么好处?”
此言一出,所有对王玄策被封朝散大夫的同仇敌忾全没了,是啊,这一国灭与不灭,于大唐而言毫无好处可言。
甚至政治眼光独到的,甚至觉得李世民给王玄升官都是陛下仁慈,没有砍了王玄策都是轻的。
如今吐蕃国力日益鼎盛,大唐虽与其和亲,可大方向还是本着压制吐蕃发展在进行的,王玄策这一举动,岂不是白白帮助吐蕃扩张了国土,还是打着大唐的名义。
本是压制其发展,这下好了,西域顶着大唐女婿国的名义,可以在西域横行无忌,迅速壮大己身。此次攻打下的中天竺,大唐撤军后怕是也落入了吐蕃手中。
唐俭身为老臣,这等政治眼光还是有的,顿时额头就浸出了冷汗。
王玄策身为个人来说,绝对是大功,无论怎么行赏都不为过。可从国家层面来看,这是在滋敌,还是主动帮助其壮大。
唐俭可不是死信礼仪之邦那一套的庸臣,他清清楚楚的明白,只有本身时刻强于对方,才有资格提及礼仪,弱小只有挨打的份。
王玄策这般强大敌人,就是暗中在削弱大唐国力。
李世民看着唐俭的神情,知道其已经知道自己为何册封王玄策为朝散大夫。
冷哼一声‘散朝’径直离去,解释工作就让唐俭自己来做就好。
御书房,李世民在一本书册上写下《帝范》二字,叹气道:“朕可能陪不了太子几年了,来不及教导的东西只能书写下来,以免自己真的昏庸来不及教。”
王德眼睛浸泪,“陛下,您定然能活个百年,无需如此悲观。”
李世民摇头笑道:“群臣还喊朕万岁,可事实是无一位帝王活过百岁,朕的身体朕自己清楚,怕是没有那么多时间了。
也不知为何,当时就信了那方士的话,难道就是往常所说的命数吗?”
陛下如此悲观,王德也是无奈,只能静立一旁安心侍候。
“对了,今日王玄策回京,百姓反响如何?会不会因为朕的封官而骂朕昏庸?”
王德嘴角微微翘起,笑道:“陛下,这种情况应是不会有,百姓刚开始确实列队迎接王大人,可王大人进城后百姓便全散了。没有一个人为之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