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的火种刚刚在掌心燃起,阴影便已悄然迫近。
林风成功逆向传输“定义模型”的消息,如同一次温和却深远的能量波动,在联盟高层内部激起了巨大的振奋。然而,这份源自“寂静之源”内部、违背常理的技术突破,其产生的影响远不止于“彼岸基地”的围墙。
艾拉团队在初步验证了“定义模型”的稳定性后,开始在高度隔离的实验室环境下,尝试进行小范围的场效应放大实验。当那台原型机第一次成功地将一个巴掌大小的区域从“常数侵蚀”的模拟环境中彻底稳定下来时,一股微弱却极其特殊的能量-信息涟漪,以超越常规物理规律的方式,悄然扩散开去。
这涟漪太微弱,太奇特,以至于联盟自身的传感器都将其忽略,归类为背景噪音。
但有人注意到了。
在“归墟之眼”更外围的、被扭曲时空和破碎法则包裹的险恶空域中,一艘形态奇特的舰船,正如同蛰伏的深海怪鱼,静静悬浮。它的外壳覆盖着非反射性的暗物质涂层,所有能量信号被压制到近乎绝对零度。这便是“幽影”族最先进的远程侦察舰——“虚空之耳”。
舰长夜枭,正例行公事地分析着从各个方向收集来的环境数据。突然,一组异常信号锁定了他的注意力。那信号并非传统的能量辐射或物质波动,而更像是一种……对现实结构本身的轻微扰动,其频率和模式,与他所知的任何自然现象或已知文明科技都截然不同。
信号的源头,直指“彼岸基地”方向。
“不对劲……” 夜枭的瞳孔微微收缩,他立刻调动“虚空之耳”的全部算力,对信号进行深度溯源和增强分析。信号极其短暂,且具有高度的加密和自适应特性,仿佛拥有生命般在试图隐藏自身。
“这不是‘守望者’的扫描模式,也非‘寂静之源’的常规波动。” 夜枭的副官,一位年轻的“幽影”分析师低声道,“这扫描……带着一种‘好奇’和‘解析’的意味。它在分析我们基地外围的防御结构,尤其是……能量屏障和空间稳定场的参数。”
更令人不安的是,随着艾拉团队第二次、第三次启动原型机,进行更长时间的“定义场”稳定测试时,那隐秘的扫描信号再次出现,而且一次比一次清晰,一次比一次靠近,仿佛一个嗅到血腥味的猎人,正在小心翼翼地缩小包围圈。
夜枭不敢怠慢,立刻将这一发现以最高加密等级传回“彼岸基地”。
指挥中心内,铁砧和刚刚结束一轮链接、脸色依旧苍白的隼,看着“虚空之耳”传回的数据分析报告,脸色都凝重起来。
“‘净世者’……” 铁砧低声念出了艾拉从“方舟之心”数据库残片中破译出的、与这种扫描信号特征可能关联的古老代号,“他们真的存在。而且,我们刚刚点亮灯火,就把飞蛾引来了。”
隼揉了揉眉心,试图驱散链接带来的精神疲惫:“林风在内部触碰了宇宙的底层规则,我们在这里将这种规则显化应用……这动静,在那些古老的存在的感知里,恐怕如同黑夜中的灯塔一样醒目。”
情况瞬间变得复杂起来。
他们不仅要面对内部林风未知的险境,外部“守望者”分裂的威胁,以及“寂静之源”本身的不稳定,现在,又多了一个在暗处窥伺、目的不明、但科技水平显然极高的第三方势力。
“立刻通知艾拉,所有基于‘定义模型’的实验暂停,进入静默研究模式。” 铁砧果断下令,“加强基地外围的被动侦测网络,尤其是对非传统信息扰动的监控。”
他走到观测窗前,望着外面那片由残骸和微弱星光构成的、危机四伏的虚空,拳头不自觉地握紧。
林风拼尽全力从虚无中窃来的星火,刚刚为他们照亮前路,却也同样照亮了他们自己,引来了黑暗中更古老、更危险的注视。
这场生存之战,赌注正在变得越来越大。而他们手中的“钥匙”,也成为了更多势力觊觎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