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早已料到他们会有所顾虑,拱手肃然道:“正方兄所虑极是。蒙已八百里加急上奏朝堂。此次前来,正是想与二位先行商议,一旦王命下达,武都、阴平便可即刻出兵。”
他稍作停顿,身体微微前倾,压低了声音,语气却更加恳切,“蒙在阴平,兵力不过数千,且需分兵守城,可用于奇袭者,仅千余精锐。江油城防严密,若无武都强援,绝难攻克。故而,蒙此次是恳请二位,届时能鼎力相助,发兵共图巴蜀,携手建立这千古奇功!”
魏延与李严交换了一个眼神,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犹豫。出兵巴蜀,意味着要调动武都郡的用于边防的兵马,耗费大量粮草军资。蜀道艰难,易守难攻,一旦战事不利,或羌人趁机作乱,后果不堪设想。
李严沉吟道:“子明,非是吾等不愿相助。只是武都郡兵力亦有限,需防羌乱,若抽调精锐远征巴蜀,恐郡内空虚,让那些不安分的羌人有机可乘。若要出兵,恐怕还需向凉州统帅府求援,请调他处兵马前来协防,方可无虞。”
吕蒙深知必须打消他们的顾虑,他深吸一口气,言辞更加恳切而充满诱惑:“正方兄,文长兄,请听蒙一言。如今凉州大局已定,有统帅府周泰、樊稠等将坐镇河西、陇西,羌人慑于吾军兵威,岂敢轻举妄动?”
“此乃天赐良机!只要阴平、武都两郡兵马能出其不意,攻下江油,便能在蜀中钉下一颗致命的楔子!到时,吾等便可凭借江油,与成都的刘璋交涉。刘璋暗弱,麾下派系林立,并非铁板一块。”
“届时大军压境,再辅以大王与明国威势及暗中运作,极有可能逼其不战而降!一旦刘璋归顺,那占据广汉一郡刘备,便成了瓮中之鳖,孤立无援,留给他的只有投降或死路一条!”
吕蒙看到魏延眼中精光闪动,知道说动了他,继续加码道:“二位想必也知,南北必有一战,大王不久可能就会与袁绍、曹操决战于河北。”
“若是在此之前,吾三人能联手为大王取下整个巴蜀,坐镇成都,稳定益州数郡,再接应早在南中的贺齐、太史慈等人北上入蜀,那为了防范巴蜀而部署在汉中、南郡的数万精锐,便可立刻抽调出来,全力北上,参与北伐大战!”
“这能增加多少胜算?待北伐功成,天下一统,吾等今日之功,便是奠定王业的基石!是不世之奇功!届时大王登基,论功行赏,吾等数功并赏,封侯拜相,光耀门楣,岂非指日可待?更能报答大王对吾等的知遇之恩!”
魏延本就是胆大进取、渴望建功立业之人,他自荆南投效波彦,辗转驻守,一直渴望能像张辽等人一样独当一面,指挥大军建功立业。
想到吕蒙所说的不世奇功,只觉得浑身血液都沸腾起来。他猛地一拍大腿,斩钉截铁地对李严道:“正方!子明所言,句句在理!攻取巴蜀,于国于民,于吾等前程,皆是千载难逢的良机!吾看可行!这样,武都郡也立刻上书朝堂,陈述利害,请求出兵!一旦大王同意子明所奏,延亲自率领武都精锐,奔赴阴平与子明汇合,共图大事!”
吕蒙闻言,心中一块大石落地,大喜过望,连忙起身,对着魏延和李严深深一揖:“多谢文长兄!正方兄!有二位鼎力相助,此次攻取巴蜀,必定马到功成!”
随后,魏延与李严也不再犹豫,立刻联名起草奏章,以武都郡守将与太守的名义,向朝堂紧急上奏,出兵巴蜀。
吕蒙见武都同意共同出兵巴蜀,便满怀信心地返回了阴平。他一边加紧操练兵马,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准备,一边还要督促郡内的农事,确保将来阴平自给自足。
这段日子,他几乎是两脚不着地,忙碌得连吃饭休息的时间都极度压缩。他的妻子杨氏看着丈夫日渐消瘦却精神奕奕的样子,又是心疼,又是骄傲,只能默默地为他准备好衣食,打理好家事,不让他有后顾之忧。
而在颍川阳翟,波彦先后接到了吕蒙的奏报以及魏延、李严的联名上书。他立刻召集心腹谋士贾诩、郭嘉等人进行商议。
贾诩仔细看了吕蒙提供的舆图与江油城防,认为此计虽险,若成巴蜀可定,收获巨大,南方将再无外敌。
郭嘉放下舆图,思虑一二,也说道,若能依此小道,以两郡偏师之力,搅动整个益州局势,在北伐前消除西南隐患,并能抽调数万精锐北上,这笔买卖无论如何都值得一做。
最终,波彦做出决断,准吕蒙所奏!
命令很快下达,任命阴平太守吕蒙为此战主将,全权领阴平、武都两郡兵马,与武都守将魏延、太守李严协同作战,共同执行奇袭江油、攻略巴蜀之事。
命令中还特别交待,一旦在江油站稳脚跟,可立即联系安插在刘璋身边的暗子别驾张松,内外结合,劝降刘璋。最后,命令中还冷酷地补充了一句:若刘备拒不归降,则予以歼灭。
波彦又想到阴平、武都兵马抽调前去江油,二郡防守会虚弱,下令早已陪同刑部尚书步骘前去江淮救灾返回阳翟的凌操。领着他这段时间积攒系统的人前去二郡坐镇,将人分布各地,防止羌人、氐人做乱。
顺便也把段煨求援的人给带去,从武都悄悄进入段煨假扮的羌人部族,好控制麾下羌人。
接到朝堂命令后,吕蒙精神大振,立刻行动起来。
他与魏延、李严通过快马信使频繁联络,最终敲定了出兵时间、行军路线、汇合地点等。阴平郡、武都郡开始快速而隐秘地运转起来,粮草辎重被悄悄集结,参与奇袭的精锐进行着最后的战前准备。
出征那天,阴平城外,军容肃穆。经过补充休整,一支精神抖擞、装备精良的四千人的混合大军已然集结。吕蒙顶盔贯甲,腰佩长剑,立于阵前,英姿勃发。
他的妻子杨氏,再次来到了城门口为他送行。与上一次那难以掩饰的担忧与不舍不同,这一次,她的眼中充满了对丈夫的信任与期盼,还有一份与有荣焉的骄傲。她走上前,为吕蒙正了正头盔上的红缨,声音温柔却坚定:“夫君,此次出征,关系社稷,关乎夫君抱负。妾身别无他求,唯愿夫君旗开得胜,早日平定巴蜀,凯旋归来。妾身与孩儿,在阴平静候佳音。”
吕蒙看着妻子清丽而坚毅的面容,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与豪情。他重重地点了点头,后随即毅然转身,环视着麾下这群即将跟随他踏入险境、共创功业的将士,猛地拔出腰间佩剑,直指江油方向,声如洪钟:
“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