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性格内向的男主一直没说出口,选择以朋友身份陪女主考入同一所大学。
大学校园里,阳光帅气的学长作为男二出现,让女主一见钟情。
她甚至让男主帮忙牵线。
随着剧情发展,女主如愿和学长相恋,而男主则默默守护。
后来剧情急转直下:出轨、堕胎等情节接**生,学长的渣男本质暴露无遗。
心灰意冷的女主濒临崩溃时,被男主拯救。
这时她才明白真爱一直在身边,最终两人走到一起。
片尾字幕出现时,现场响起热烈掌声。
卢川面带笑容带着三位主演上台致谢,并讲述创作初衷:鼓励新时代年轻人勇敢追求爱情,享受恋爱自由。
台下的孙祺反应平淡。
从专业角度来看,他承认影片拍摄技巧娴熟,演员表现不错,技术层面无可挑剔。
但他对影片的核心主题和故事内核并不认同。
卢川在选题上确实很讨巧,用大学生活作为背景容易引起共鸣。
但在孙祺看来,剧情集中了出轨、堕胎等狗血桥段,唯独缺少绝症元素——爱情片三大俗套已占其二。
令人意外的是,现场大学生观众反应热烈。
稍作思考后,他释然了:此时是2008年,这类套路对国内观众仍有新鲜感,远未到后来看到演员表就能猜到剧情的地步。
因此这样的反响也就不奇怪了。
接下来,将播放孙祺的短片作品。
(后续内容暂略)
京师大电影节开幕式现场。
孙金和秦瑶作为本届电影节的志愿者,早就提前到达学校等候。
又是迎接,又是引导,两人忙得不可开交。
开幕式终于结束,现在终于可以安心看一场电影了。
卢川的短片刚放完,孙金就迫不及待地和女友聊了起来。
“瑶瑶,你觉得怎么样?”
“还行,挺好看的。
不过我觉得女主应该早点发现男主才对,不用经历那么多波折才在一起。”
“嗯,我也有同感。”孙金笑了笑,有点自恋地说:“咱们第一次见面就认定了彼此。”
“呸,我当初是瞎了眼才看上你的。”
“哈哈哈……”
小情侣你一言我一语地打情骂俏。
“说真的瑶瑶,我觉得这男主挺不值得的。
怎么说呢……就是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孙金表达着自己的想法。
要是网络用语更发达些,他大概会直接用上“舔狗”“备胎”这样的词。
一旁的秦瑶想了想,回应道:
“本来没觉得,听你这么一说,好像确实有点这个意思。”
“是吧。
不知道孙祺拍的短片怎么样,但我感觉肯定比卢川强。
孙祺现在多火,跟咱们差不多大,已经是亿元票房导演了。
卢川哪能跟他比?怎么还有这么多人支持卢川呢?”
孙金摇摇头,想不明白。
秦瑶顺着男朋友的思路想了想,也没想通。
这时有人拍了拍孙金的肩膀。
“呦,你们小两口躲这儿清闲呢。”
“主席!”“陈哥。”
陈年摆摆手,在孙金旁边坐下。
“刚才你们的问题我能解答。
孙祺现在确实火,咱们先不说他演员和歌手的身份,单论导演——他票房成绩是高,但在主流影视圈里,还没有重量级奖项加持。”
“卢川不一样。
虽然比孙祺大十岁,在导演圈也算青年导演。
他之前的电影在国内外拿过不少奖。
所以在一些专家眼里,反而觉得孙祺比不上卢川。”
“不愧是主席,懂得真多。”
“哈哈,没有没有,我也是听导师说的。”
“你俩别互相吹捧啦,电影要开始了。”
“哦”“好”
此时,台上的大屏幕再次亮起,影片即将开始。
前排的姜纹扭了扭脖子,换了个舒服的坐姿,目光投向屏幕。
“哥哥,马上开始了。”
刘一非轻轻碰了碰孙祺,一脸期待地对他说。
短片拍摄完成,她尚未看过最终成片。
想到自己拍摄的最后一个镜头,心中涌起难以言喻的期待。
孙祺也端正坐姿,准备重新品味这部作品。
屏幕上缓缓浮现两个古朴大字——《识途》。
画面亮起,率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枝干枯的梅枝,远处屋檐下整齐悬挂着一排印有梅花纹样的灯笼,正散发着朦胧微光。
顺着昏黄的烛光,画面悄然转换。
镜头从屋外的灯笼移至室内烛台,烛火映照下,可见一只造型典雅的妆匣。
一位身着红衣的女子轻执描笔,在朱砂中微微一点,随后轻柔地描过唇间。
镜头仅捕捉到女子下半张脸,但这惊鸿一瞥已足以令人窥见其倾城之貌。
“天,这画面太绝了!”
“太好看了!”
“这是刘一非吗?太美了。”
“神仙姐姐的古装真的没人能比。”
电影才放了两个镜头,台下就不断传来惊叹声。
前排的姜纹也不由皱起眉头,轻轻吸了口气。
他关注的并不是刘一非本人,而是——
这色彩搭配,这构图设计。
美得让人屏息。
仅仅开场两个镜头,就让他感受到一种超越张艺谋的韵味。
“这真的是我吗?”台下的刘一非睁大眼睛,难以置信地看向旁边的男友。
她不是没拍过精致的古装造型,但这样质感的电影画面,却是第一次体验。
孙祺闻言笑了笑。
这部短片是他倾注了很多心血的作品。
原本是一部动画,改编成真人版后,画面呈现成了难题。
直到偶然在贴吧看到网友讨论《斯巴达三百勇士》的画面震撼,才得到灵感。
他借鉴了那部电影的拍摄方式,用高对比度和饱和度来强化色彩表现,并大量使用红黑配色,最终呈现出这种水墨画一般的独特质感。
这样的镜头语言在华语电影界尚属首次,难怪不仅观众惊讶,就连刘一非和姜纹这样的业内人士也感到震撼。
电影继续播放,观众渐渐沉浸其中,惊叹声也逐渐平息。
画面中,刘一非的脸慢慢清晰起来。
她化妆时的表情似悲似喜,依旧美丽,却让人隐隐觉得有些不安,仿佛预示着即将发生什么大事。
情绪开始慢慢铺开。
一个镜头既展现了女主角,又牵动了观众的心,为后续情节埋下了伏笔。
孙祺这小子,手法真老练。
姜纹暗自点头,对这部电影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画面切换,与原着不同,孙祺在这里加入了一段回忆。
依然是刘一非,但发型换成了未及笄少女的百花分肖髻——发丝分股,结鬟于顶,余发束成肖尾垂落肩头。
发饰和服装的变化,暗示这是过去的一段往事。
十五六岁的少女,刚刚及笄,与青梅竹马初见时的羞涩、相恋时的缠绵、新婚之夜的喜悦,一切都仿佛就在昨天。
回忆结束,画面回到现实。
刘一非穿上大红襦裙,仿佛回到了新婚之夜。
她提着灯笼,走出了房门。
实在抱歉,今天本该加更。
家里突然有事,白天抽不开身,只能连夜赶稿。
已经更新了五千字,我会尽力再补一章,不过会很晚,大家不必等。
求推荐,求月票,,
谢谢大家!
京师大学,大礼堂。
“卢导,电影快演到一半了,怎么一句台词都没有?”
坐在卢川旁边的女演员忍不住问道。
卢川也注意到了这一点。
影片一开始,孙祺的短片确实让人惊艳,但随着剧情发展,他发现了问题:没有对白。
电影虽以动态画面呈现,是视觉的艺术,但这只是早期对电影的定义。
在无声电影时期,电影完全依靠视觉形象表达。
但自从声音加入后,电影便成为视觉与听觉共同构成的艺术。
在影视艺术中,视听本应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在卢川看来,孙祺这部影片虽然画面精美,却缺少台词,就像人少了一条腿,无法站稳。
他冷笑一声,对女演员冷嘲道:
“哼,故作神秘,自以为是。”
前排的姜纹也皱起眉头,思考着同样的问题。
但他不像卢川那样狭隘,认为孙祺是因为自负才不用台词。
他相信,孙祺这么做,一定有他的原因。
目前影片还未结束,姜纹心中已有模糊的判断,却不敢轻易下结论。
他挺直身子,目光紧盯着银幕——对孙祺这部短片的期待已经满满。
后排的孙金察觉到异常:放映到现在竟没有一句对白。
他碰了碰旁边的陈主席:“怎么连字幕都没有?”
陈年无奈地摇头:“我也说不清楚。”
前排传来低语:“专心看片!”
两人立刻闭嘴。
画面流转,刘一非走到城外。
天将破晓,浓雾弥漫四周,镜头掠过她瘦弱的身影,缓缓推向身后斑驳的城墙。
那些血火留下的痕迹在黑暗中伫立,无声地诉说着孤独与坚守。
如果说前一段是热烈的红,此刻便是深沉的黑。
洞箫声响起,苍凉的情绪漫上银幕。
她望向远方,眉间交织着祈愿与期待。
回忆如潮水般涌来——
新婚时红烛高照,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边关急报便已传来。
剑光一闪,她穿着嫁衣为丈夫点唇、裁衣,颤抖着为他披上战甲。
当那双素手终于忍不住拉住他的衣角,泪水滑落时,孙祺唯一出现的画面就此定格。
头盔遮住了他半张脸,只有紧抿的嘴唇透露出无数不舍。
然而家国难两全,他终究决然转身,血色披风割裂了彼此的目光。
之后的日夜,妻子总在深夜惊醒,泪湿枕巾。
她焚香祈祷,近乎偏执地期盼神佛垂怜。
今晨驿马传来消息:战事结束,该回来了。
她对着镜子梳妆,如同送别那天细心描绘眉黛胭脂。
但逐渐响起的配乐却撕开了期待的裂口,悲伤的声音像刀一样划破寂静。
闺中佳人面容美丽,对镜点胭脂,谁又知眼中藏着离人的泪水?
烛影摇曳映着空荡的帷帐,城外,原来有多少红颜女子站在寒雾中。
她们不问胜负,只求良人平安归来。
昔日折柳送郎去,如今风雪待君归。
忽然听到雾中传来战马嘶鸣,隐约看到铁甲身影。
回来了吗?
是良人吗?
朝思暮想的人,此刻仿佛隔着世界。
刘一非冲入浓雾,红衣墨发迎风飞扬,眼神仿佛要穿透重重阻碍。
忽闻马头琴声响起,低沉如北风。
近了。
更近了。
马蹄声渐渐清晰。
仿佛上天怜悯,漫天的雾气缓缓散去。
当烟尘消尽,刘一非双眼猛然一缩,手中的竹灯笼掉落。
天地失色,寒风带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