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训练场
回到据点时,已是深夜。雨彻底停了,但空气中饱和的水汽让夜风格外湿冷,浸入骨髓。小刀推开铁门,迎接她的是三双写满焦虑和询问的眼睛。据点内昏黄的灯光下,熊泰像困兽般来回踱步,罗勇颢几乎要从椅子上弹起来,连一贯沉静的一琢也从屏幕前抬起了头,镜片后的目光带着显而易见的担忧。
小刀什么也没说,只是将手中那枚冰冷的金属片放在桌上,发出轻微的“咔哒”声。这个动作像按下了暂停键,熊泰停住脚步,罗勇颢屏住呼吸。
“他走了。”小刀先给了个结论,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沉淀下来的冷静,“这是代价,或者说,学费。”她指了指那金属片。
熊泰一个箭步冲过来,拿起金属片翻来覆去地看,又狐疑地放到鼻子下闻了闻,仿佛能嗅出阴谋的味道。“这啥玩意儿?那家伙没把你怎么样吧?”他上下打量着小刀,确认她完好无损。
“信息。关于‘彼岸’的皮毛,和一个可能有用的算法模型。”小刀言简意赅,她走到桌子旁,接过一琢默默递过来的温水,喝了一大口,干涸的喉咙才舒缓了些。“他叫‘夜枭’。目的不明,立场模糊。他告诉我们,‘彼岸’只是冰山表面,水下有更庞大的东西。他称那为‘系统’。”
“系统?”罗勇颢的声音发颤,“是……是像‘学院’那样的……”
“比那更大,更冷。”小刀打断他,目光扫过三人,“他认为‘学院’可能只是这个系统的一部分。而我们,包括‘彼岸’,可能都只是这个系统运行中产生的……变量,或者问题。”
一琢的眉头微微蹙起,手指无意识地在键盘上敲击着,这是他深度思考时的习惯。“他提到了‘摇篮’项目,还有‘心钥’计划?”他问,语气是求证式的冷静。
小刀点头,将夜枭关于“灵犀”能量场、事故以及“彼岸”试图将她作为“钥匙载体”的论述,尽可能清晰地复述了一遍。她没有隐瞒,但也滤掉了那些过于惊悚的细节和夜枭个人那些充满暗示却无实质的言论。
随着她的叙述,据点内的气氛愈发凝重。熊泰的脸色越来越黑,拳头捏得咯咯作响;罗勇颢的脸色则越来越白,几乎要缩进椅子里;只有一琢,始终保持着近乎冷酷的平静,但眼神深处闪烁着计算的光芒。
“所以,俺们折腾这么久,可能连真正的对手是谁都没搞清楚?”熊泰瓮声瓮气地说, frustration 几乎要从他每个毛孔里溢出来,“还有个狗屁系统在背后看戏?这他妈还怎么玩?”
“正因为对手庞大,我们才更需要冷静。”小刀看向他,声音沉稳,“夜枭给了我们一点提示,也给了我们一个……工具。”她的目光落回那枚金属片上,“那个屏蔽算法。他说,或许能干扰‘彼岸’的扫描,为我们争取时间。”
一琢立刻行动起来,他取来一套隔离设备,小心翼翼地将金属片连接上去。屏幕上数据流开始飞速滚动,他的表情专注而严肃。“算法结构非常……奇特,不同于任何已知的加密或编码方式。精简,高效,甚至带着点……优雅的暴力美学。”他喃喃自语,这是他对某种极高超技术的最高评价。
“能用吗?会不会有陷阱?”罗勇颢担心地问。
“需要测试。”一琢头也不抬,“理论上可行。但实际效果和潜在风险,未知。”
小刀走到窗边,望着外面沉沉的夜色。夜枭的话在她脑中回响——“你需要更深入地了解你自己,了解你身上可能存在的‘印记’的本质。” 了解自己……她想起那种偶尔不受控制涌现的记忆碎片,那种超越常人的信息处理能力,还有面对危机时异常的冷静。这些,就是所谓的“催化剂”特质吗?
“我们需要训练。”小刀突然转过身,对所有人说,“不仅仅是体能和战术。一琢,你要尽快吃透那个算法,找到安全测试的方法。熊泰,你需要适应可能出现的、超出常规物理范畴的威胁。罗勇颢,你要扩大信息监控范围,不仅是‘彼岸’,还要留意任何可能与‘系统’或‘夜枭’相关的异常信号。”
她的目光最后落到自己身上:“而我……我需要尝试理解和控制我自己的力量。”
这个决定让其他三人都愣了一下。小刀的力量,一直是她身上最神秘也最不可控的部分。
“小刀姐,这太危险了!”罗勇颢第一个反对,“万一失控……”
“不尝试,永远都是隐患。”小刀的语气不容置疑,“在下一个危机到来之前,我们必须变得更强。至少,要能掌控自己。”
接下来的几天,据点变成了一个临时的、气氛紧张的训练场。
一琢将自己关在由各种电子设备包围的角落里,几乎不眠不休地分析着那个来自夜枭的算法。柔性屏幕上的代码如同天书般变幻,他时而眉头紧锁,时而快速记录,偶尔会要求罗勇颢配合进行一些低功率的信号模拟测试。进展缓慢,但确实在一步步推进。他对技术的痴迷和专注,暂时压倒了对未知风险的恐惧。
熊泰的训练则简单粗暴得多。他在相对空旷的楼下废弃车间里,对着用废旧轮胎和沙袋堆成的标靶,反复练习着突击、闪避和近身格斗。但他不再仅仅依靠蛮力,开始尝试结合小刀教他的“情境感知”技巧,想象对手可能拥有超越常人的速度或力量。汗水浸透了他的背心,粗重的喘息在空旷的车间里回荡,但他的眼神却越来越亮,一种属于战士的本能在苏醒。
罗勇颢的任务最繁琐,也最考验耐心。他需要同时监控多个信息源:警方频道的日常通报、网络上的边缘论坛、甚至是一些看似无关的国际科技新闻,寻找任何可能与“彼岸”、“灵犀”、“系统”这些关键词相关的蛛丝马迹。巨大的信息流让他头晕眼花,但他强迫自己集中精神,因为他知道,任何一个被忽略的细节,都可能在未来成为关键。
而小刀,则选择了据点里最安静的一个小房间,进行着最孤独也最危险的训练。她盘膝坐在地上,尝试主动去触碰那种玄而又玄的“灵犀”感。这并非易事。那种力量如同狡黠的游鱼,当她刻意去追寻时,它便消失得无影无踪;而当她放松下来,它又可能在不经意间,以记忆碎片洪流的方式冲击她的意识,带来剧烈的头痛和精神恍惚。
她回想着夜枭的话,尝试不再将其视为需要抵抗的洪水,而是尝试去“引导”。她想象自己的意识是一个容器,而不是堤坝。一次,两次,无数次失败……就在她几乎要放弃,认为这只是夜枭又一个故弄玄虚的把戏时,变化发生了。
那是在一次深度冥想中,她不再执着于“抓住”什么,而是将注意力完全放在呼吸和身体的细微感觉上。渐渐地,周围世界的噪音似乎远去了,一种奇异的宁静感笼罩了她。然后,她“看”到了——不是用眼睛,而是用某种内在的感知——一些极其微弱、如同萤火虫般的光点在周围的空气中漂浮、闪烁。它们似乎对她有微弱的反应,当她意念集中时,会向她缓缓靠近。
她尝试着,极其小心地,用意念去触碰其中一个光点。一瞬间,一段模糊的、不属于她的记忆片段涌入脑海:一个孩子在海边奔跑的笑声,阳光炙热,海风咸腥。片段很短,瞬间消失,并未带来不适。她成功了!虽然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小步,但她确实主动地、可控地接触到了那种能量!然而,成功的瞬间,她感到一阵极其短暂的“加载”感,仿佛意识需要等待周遭的环境数据更新才能同步,这种瞬间的迟滞感转瞬即逝,却让她心生疑虑。
激动之余,她立刻收敛心神,不敢冒进。她反复练习着这种微弱的感知和接触,像初学者练习乐器一样,寻找着那种微妙的平衡点。几天下来,她虽然依旧无法大规模操控那种力量,但已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感知到周围环境中存在的、极其微弱的“灵犀”波动,并且可以有限地引导它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完全被动。
这种进步是隐秘的,甚至连她自己都无法完全确定其边界和潜力。但她能感觉到,某种一直束缚着她的东西,似乎松动了一些。她不再是完全被命运浪潮推着走的浮木,手中似乎有了一柄极其微小、却真实存在的桨。
训练的日子紧张而充实,但也充满了不确定性。夜枭留下的信息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涟漪不断扩大,推动着每个人向前。他们不知道前方等待的是什么,但他们都清楚,停滞不前,只有死路一条。
这个破旧的据点,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成了他们唯一的避风港,也是他们迈向未知战场前,最后的训练场。而训练的成果,很快就要接受残酷现实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