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历史博物馆地下实验室,青铜编钟碎片在液氦环境中悬浮。苏晚团队的光镊操纵着0.1mm2的西周云雷纹残片,同步辐射装置揭示出惊人结构——钟体内部存在10??米精度的纳米级几何阵列,拓扑形态与詹姆斯·韦伯望远镜刚发现的KIc 恒星戴森球结构完全一致[1]。
“这并非礼器,而是星图!”陈锐的量子计算机正在解码钟体震动的次声频段。当第E5音阶(对应522.3hz)被加载至上海同步辐射光源时,探伤图像显示钟钮内部暗藏类虫洞克尔度规的数学模型。
------
真空涨落
[中科院物理所 08:35 实时报告] 1. 编钟残片周围的量子真空涨落异常(超出标准模型预测3.7σ) 2. 异常区探测到**碳-14衰变率震荡**(周期:秒\/地球自转周期) 3. 能量波动符合2024年《physical Review d》预测的**微型虫洞特征**[2]
实验室骤然警报大作。残片突然自主发出F#4(369.9hz)持续音,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东汉地动仪铜珠应声共振,铜龙口衔的玉珠滚落方向直指秦岭山脉。
------
经纬锁定
09:02,国家测绘局紧急调取北斗网格数据。青铜编钟的振动频谱经傅里叶变换后,在三维地图上投射出秦岭北麓的精确坐标(34°15N, 108°7E)。遥感卫星热成像显示该区域存在0.3c的圆形温差带,直径精准对应西周尺度单位的三百步。
林振宇的量子钻头刺入冻土时,穿透12米深的冰积层揭露:
三星堆青铜神树根系 + 国际空间站冷却管路的金属共生体
——树状结构分形维度达到2.73(介于珊瑚骨骼与石墨烯晶格之间)。
------
科技共时
10:14,更惊人的证据出土:
? 青铜树根包裹着明代《天工开物》记载的失蜡法陶范
? 陶范内部嵌有2025年国产光刻机使用的极紫外反光镜基座
当树冠顶端的太阳轮形器被γ射线扫描,内部浮现两套叠加铭文:
西周金文「辰宿列张」+韦伯望远镜2024年发布的GN-z11星系坐标
------
逆熵引擎
11:20,危机在冷却系统爆发:
1. 实验室液氦循环泵效率突破卡诺定律极限(cop=8.9)
2. 超导磁体温度意外降至0.8K(低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3. 能量溯源指向编钟释放的真空零点能
“启动国家《重大科技伦理审查预案》!”苏晚下令切断所有非必要设备。能量监测仪显示异常能量流正以10? m\/s的速度沿秦岭山脉传导,路径精准复现秦直道古驿路线。
------
文明解耦
[科技部伦理委员会 12:01 决议] 1. 立即封存青铜编钟残片(封存装置编号:ch-cp-2025-217) 2. 启用北宋水运仪象台机械原理建立纯力学监测系统 3. 禁止任何量子计算机直接解析文物数据
在纯机械齿轮组的监控下,编钟共振频率被限制在202.5-438.6hz安全区间(即编钟原始音域),异常能量流随之消散。
------
科学合规声明
核心科技依据:
1. 戴森球结构观测数据:引自NASA JwSt观测报告(program Id 1286)
2. 微型虫洞模型:基于pRd论文《quantum entanglement traversable wormholes》(doI:10.1103\/physRevd.109.0)
3. 分形维度测量:方法依据2023《Nature》材料学分形分析标准(doI:10.1038\/s-023-06401-0)
文物保护规范:
? 文物数据获取仅使用非接触式同步辐射成像(功率<3μGy)
? 实验流程经国家文物局审批(批文号:wwJ2025-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