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谈判已经进入尾声,重大事项全部敲定,现在只剩下一些细节问题交由下属们商讨。而作为高层领导,周辰和翔宇先生难得空闲了下来。
书房内,灯火通明,茶香氤氲。
周辰与翔宇先生隔着一张宽大的红木书桌对坐,桌面上摊开着那本《华夏未来工农业发展道路初探》。
翔宇先生的手指无意识地轻叩着书页,这几日他反复阅读思考,眉宇间凝聚着难以化开的震撼与疑虑。
他终于抬起头,目光锐利地看向周辰,声音沉稳却带着难以置信的意味:“周司令,恕我直言,拜读大作数日,仍觉其中描述,近乎不可思议。”
他顿了顿,选择了一个谨慎的词,“按照您的蓝图,我们真的有可能,只花费两代人的时间,就赶上西方列强两百余年积累的工业进程?这未免也太过乐观了。”
周辰没有立刻回答,他端起茶杯,轻轻吹开浮叶,呷了一口,方才不疾不徐地开口: “翔宇先生,首先必须明确一点,我说的赶上,是指在两代人的时间里,追上现今英、美、德等主要工业强国所达到的工业水平。这个目标,并非空中楼阁,甚至可以说,有其必然性。”
“作为后发者,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摸着前人的石头过河。他们走过的弯路,我们可以规避;他们验证成功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我们可以直接引进、消化、吸收。这能节省天文数字的探索成本和最宝贵的时间。”
“但是,”周辰话锋一转,“您忽略了一个关键变量——时间并非静止。我们在追赶,他们也在向前发展。我们瞄准的是一个移动的靶子,这才是真正的挑战所在。”
翔宇先生缓缓点头,紧绷的神情稍稍放松了一些:“如此说来,倒觉得合乎情理了些。若能花两代人之功,达到当今列强之工业水准,已是旷世伟业,足以令人振奋。”
“然而,问题的核心,亘古未变。”周辰身体微微前倾,声音低沉下去,“依旧是那个最现实的问题:资本原始积累。工业化的巨轮需要煤炭钢铁来铸造,更需要海量的金钱来做润滑剂。”
他伸出手指,如数家珍:“大英帝国有整个印度和殖民体系为其输血;法兰西有广袤的法属非洲供他们掠夺资源;
德国嘛,嗯,他们有法国,后又与沙俄形成原材料与市场的互补;而美利坚,更是独享一整个富饶的大陆,市场广袤,资源近乎无尽。”
“那么,华夏有什么?”周辰的目光锐利起来,仿佛能穿透窗外的夜色,“我们周边,凡资源丰富、人口众多之地,早已被列强瓜分殆尽,视为禁脔。即便……
即便我们未来能通过浴血奋战,将东南亚等地纳入我们的势力范围,其体量与发展程度,于我泱泱中华而言,最多是锦上添花,远不足以支撑我们完成全面工业化的胃口。”
“因此,为了支撑这场前所未有的工业化建设,我们别无选择,必须对国内进行前所未有的深度动员。
必须将农业、轻工业等领域产生的经济剩余价值,最大限度地提取出来,投入到重工业、基础工业的建设之中,完成内部的资本积累。”
“这也是我为何在一定程度上,认可贵党反剥削理念的原因之一。”
周辰看向翔宇先生,目光坦诚得近乎残酷,“私人资本家,天然追求利润,他们不可能将全部收益无限投入到扩大再生产,总会权衡风险与回报。
与其如此,不如通过国家政权的手段——税收、金融、甚至部分关键行业的国有化——将经济发展的主要效益更多地集中到政府手中。
依靠这集中起来的力量,我们才能以最快速度完成铁路、公路、电力、钢铁等基础设施建设,并以国家资本扶持中小民营企业,真正盘活整个市场。”
翔宇先生一直凝神静听,此刻他提出了最关键的问题,直指核心:“即便如司令所言,由国家进行深度调配,主导重工业,控制经济命脉,我们恐怕也很难达到,当年苏联五年计划那般近乎奇迹的发展速度。他们的模式,有其特殊性。”
“苏联?”周辰嘴角露出一丝复杂的笑意,似是钦佩,又似是警惕,“他们的高速发展,有两个前提。
其一,恰逢西方世界陷入空前经济大危机,工厂机器设备被当作废铁烂铜般贱卖,苏联得以用极低成本获取了大量工业母机和技术。这是可遇不可求的历史机遇。”
“其二,也是最重要、最危险的一点,”周辰的语气变得极为严肃,“他们对内,尤其是对农民,进行了极其残酷的压榨。通过所谓的粮食征集制,几乎无偿地夺走农民的口粮用于出口换汇,购买机器。这才勉强支撑起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他重重地敲了一下桌面,发出沉闷的声响:“这一点,我们千万不能学!苏联这么做,是在其躯体内部埋下了一颗足以致命的隐患。而我们若敢这样做,所得到的结果不会是工业化成功,而是农民起义,遍地烽烟,一切皆成泡影。”
翔宇先生深以为然,颔首道:“确实,国情迥异,决不能一味照搬。
中国有九成以上的人口是农民,这既是我们的基本国情,也注定了任何新政权都必须将农民的利益置于极其重要的位置,必须尽可能地安抚好农民。
他们是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失去了农民的支持,任何宏伟蓝图都将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周辰先是点点头表示认可,随后又摇了摇头,“其实,农民的问题,或者说农业的问题,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为根本和复杂。
我们的工业建设推进到一定程度后,最大的制约和瓶颈,很可能并非来自外部封锁或内部技术的瓶颈,而是来自看似不起眼的农业。”
翔宇先生微微蹙眉,显然有些意外:“不至于吧?司令是否过虑了。
我国虽非农业强国,但地大物博,农耕历史悠久,维持国人口粮应无大碍。农业纵然难以成为强劲引擎,总不至于反过来拖工业建设的后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