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全球倡议
南美雪山中缥缈的“沉睡始祖”,与迪拜人工岛上迫在眉睫的“收割场”,如同天平的两端,沉甸甸地压在决策之上。分兵两路?他们的人手和资源捉襟见肘,任何一方的失败都可能导致满盘皆输。集中力量?选择任何一方,都意味着放弃另一线的希望,如同一场豪赌。
时间在激烈的争论和焦灼的思考中一分一秒流逝。最终,林晓做出了一个看似折中,实则更具战略眼光的决定。
“我们不去雪山,也不立刻去迪拜。”他在酒窖内昏暗的灯光下,目光扫过众人,“我们要在去迪拜之前,先打响另一场战争——一场关乎人心的战争。”
他走到安曼的电脑前,调出了全球网络舆情的监控界面,上面显示着关于“本源之味”与“山海”理念争论的无数碎片化信息。“现在的争论,太分散,太被动。我们需要一个纲领,一面旗帜,将所有这些分散的、担忧的、愤怒的声音汇聚起来,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民意浪潮。”
林晓口述,安曼记录并润色,威廉姆斯博士从科学伦理角度提供支持,拉图尔先生则贡献了其家族百年传承中对土地与风物的深刻理解。石磊虽然沉默,但他闭目感应着来自远方无数支持者微弱的信念波动,确保这份纲领的核心能与那浩瀚的“味觉意识之海”产生最深切的共鸣。
经过一天一夜不眠不休的打磨,一份名为 《味觉权利宣言》 的文件诞生了。
宣言开篇明义:
“我们,作为热爱美食、珍视文化多样性的地球公民,坚信味觉是人类与自然、与历史、与彼此连接的基本权利与珍贵遗产,不应被任何单一技术或资本力量所垄断或定义。”
宣言核心提出了“味觉三原则”:
一、 选择权原则:每一位消费者都拥有知晓食物真实来源、成分与制作过程,并自由选择天然本味或科技产物的权利。
二、 多样性原则:保护全球各地因风土、气候、文化而产生的独特食材与烹饪传统,反对以“优化”或“统一”为名进行的味觉垄断与文化侵蚀。
三、 知情权与安全原则:任何应用于食物的新兴技术,尤其是可能永久性改变味觉感知的技术,必须经过充分、独立、透明的长期安全评估,并确保公众享有完全的知情权。
宣言最后呼吁:
“我们呼吁全球餐饮从业者、食品生产者、科研机构、政策制定者以及每一位消费者,共同签署并扞卫这一宣言。让我们携手,确保未来的餐桌上,依然能品尝到来自土地的诚实、来自时间的沉淀,以及来自人手的温度。”
文件定稿后,安曼动用了她所有的网络资源,如同一位数字时代的信使,将这份《味觉权利宣言》以多种语言版本,精准投送到了全球数千个美食社群、美食组织、独立媒体、厨师联盟以及关注食品安全的NGo邮箱和社交平台。
起初,如同往常一样,是短暂的沉寂。但这一次,不同以往。
第一个响应的,是国际慢食协会。他们以官方名义,在各大平台全文转发了宣言,并附上评论:“这不仅是宣言,更是扞卫人类文明味觉多样性的战斗号角!”
紧接着,是刚刚经历了女儿被救事件的索伦森,他以个人和集团名义高调签署,并动用其媒体资源大力宣扬。
然后是拉图尔先生和他的古老酒庄联盟。
再然后,是那些曾在“山海”联盟最艰难时期选择坚守的、遍布欧洲的小农场主、奶酪工坊主、橄榄园主……
一位备受尊敬的、以探讨食物与文化着称的人类学家在《卫报》上发表了专栏文章,盛赞宣言是“对抗味觉霸权的文化启蒙”。
一位米其林三星主厨在个人主页上写道:“我的创意源于自然与传统的馈赠,而非实验室的配方。我签署!”
一位日本的百年味增酿造传人,通过翻译表达了支持:“味道,是时光与微生物的对话,不应被粗暴打断。”
星星之火,开始以惊人的速度燎原!
签名网站上,来自世界各地的普通消费者的名字如同雪片般累积,每小时都在刷新纪录。#味觉权利# 的话题标签在多个国家的社交媒体上冲上热搜前列。无数人分享着自己记忆中“妈妈的味道”、“家乡的味道”,表达着对工业化、标准化食品的厌倦,以及对那份宣言所描绘的、充满多样性和人情味的未来餐桌的向往。
这不再仅仅是“山海”与“交流中心”的对抗,它已经演变成一场波及全球的、关于未来我们“吃什么”、以及“为何而吃”的公共大讨论!
宣言发布四十八小时后,签署人数突破了百万,并且仍在飞速增长。一股无形的、却真实存在的压力,开始透过网络、透过媒体,传导至那些与“交流中心”合作的资本巨头和部分摇摆的政策制定者耳中。
迪拜,“未来美食殿堂”控制室内。
霍华德·杨看着屏幕上汹涌的舆情和那份刺眼的《味觉权利宣言》,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面前的通讯器里,传来了几位重要投资人语气不悦的质询。
“霍华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舆论会反弹得这么厉害?”
“我们需要确保‘本源之味’的推广不会引发不可控的公众抵制!”
“那份宣言……影响很坏!”
霍华德强压着怒火,尽量使语气保持平稳:“请各位放心,这只是一小撮守旧势力的垂死挣扎,是噪音。等‘最终品鉴会’成功举办,当世界亲眼见证‘本源之味’带来的完美体验时,这些噪音自然会烟消云散。”
挂断通讯,他猛地将手中的平板电脑摔在墙上,屏幕瞬间碎裂!
“林晓……又是你!”他低声咆哮,眼中闪烁着怨毒的光芒,“你以为这样就能阻止我们?做梦!‘收割’计划照常进行!到时候,我看还有谁能发出声音!”
与此同时,德国酒窖内。
林晓团队看着宣言引发的巨大反响,士气大振。这证明他们并不孤单,他们的理念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官方那边有新的回应吗?”林晓问安曼。
安曼点点头:“欧盟食安局的态度明显积极了很多,他们希望获得更多关于‘活体样本’不稳定性的具体技术细节,暗示可能会在品鉴会期间采取某些‘监管措施’。”
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然而,石磊却坐在角落,双手捧着一个拉图尔先生带来的、装着不同产地泥土的陶罐,他轮流抓起一点泥土,放在鼻尖轻嗅,眉头微蹙。
“怎么了?”林晓注意到他的异常。
石磊抬起头,眼中带着一丝困惑:“宣言发布后……我好像……能更清楚地‘听’到那些支持者的‘声音’了……成千上万,很微弱,但很温暖……”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有些不安:“但是……那个被囚禁的‘样本’……它的‘哭声’……好像……更急了……而且……迪拜那个方向……传来一种……很奇怪的……‘饥饿’的感觉……不是食物的饥饿……是……是针对‘信息’和‘能量’的……贪婪……”
他的感知,再次指向了那个隐藏在“未来美食殿堂”之下的、未知的“收割”装置。
宣言的成功,只是赢得了舆论战场的第一回合。真正的决战,依然在那座漂浮于波斯湾之上的人工岛等待着他们。
林晓走到石磊身边,将手放在他的肩膀上,沉声道:“我们已经让世界听到了我们的声音。接下来,该去那个舞台上,亲自为这场争论,画上一个句号了。”
他看向安曼,下达了最后的指令:
“通知所有能动用的人手和资源,目标,迪拜。”
“决战的时候,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