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原来,先前密信之事已让曹操心存疑虑。如今见司马懿全军而返,既未截杀岳飞,亦未歼灭寇封部众,难免令人生疑——区区数十名岳家军,如何能从五千铁骑围剿中脱身?除非......
更令曹操警惕的是,探马禀报时竟对戚家军只字未提。正因如此,他才火速召回司马懿,以防其回府后暗中调遣司马氏族人。
丞相明鉴!司马懿急忙解释,末将奉命 ** 岳飞,本已将岳家军杀得溃不成军。正要擒拿岳飞时,突遭赵云、戚继光率万余精兵突袭。末将麾下仅五千骑,为保存实力才暂避锋芒,绝非故意纵敌!
这番说辞倒是新鲜。曹操眯起眼睛,指节轻轻叩着案几。不论是密告者的说辞,还是司马懿的辩解,都指向同一个可能——此人已生异心。
纵使爱才如曹操也明白:当务之急是稳定军心。若放任流言蔓延,只怕未及迎战外敌,内部便要分崩离析。
来人。曹操突然扬声道,司马懿贻误军机,杖责八十!
廊下甲士轰然应诺,却见满朝文武竟无一人出列求情。
(
当下曹操仅掌控青州、幽州、冀州三州疆域!
纵观天下十三州,唯余北方一隅尚未归属寇封。曹操心知肚明,若欲与寇封抗衡,这三州之地断不可失!
诸侯若无立足之地,纵使深得民心亦成空谈,更何况曹操本非仁德之主!
征战需兵马,强军赖根基。寇封屯兵并州养精蓄锐,若挥师东进冀州,曹军恐难招架!
曹操已遣贾诩镇守中山。经深思熟虑,决意调司马懿赴任青州。
青州乃曹操起家之地,麾下青州军根基犹在。曹操欲行险棋,盖因司马懿统兵之才世所共睹。
明为贬谪,实乃命司马懿暗中壮大青州军力。
曹操数度自问:若司马懿暗通寇封,此举无异自毁基业!然帐下已无可用之才,最终仍决意再予信任。
贾诩必须死守中山——此处毗邻雁门,必为寇封进犯冀州之首攻要地。曹操深知,眼下唯有司马懿、贾诩可称谋士。
此乃孤注一掷:若败则万劫不复,若成尚存一线生机!
众口铄金,仲达当比孤更明白。前有降书之嫌,今又涉嫌纵放岳飞。若不惩处,何以告慰阵亡将士?
今免汝死罪,然活罪难逃:杖责五十,即日赴青州东莱郡任职!
司马族人闻言色变,虽知家主蒙冤却无从辩驳。司马懿默然领命,殿中文武噤若寒蝉,竟无一人敢为其进言。
首先,这是曹操亲自下达的指令,即便朝中大臣反对,也无法改变他的决定!
其次,那些大臣认为司马懿已非昔日之才,正打算另寻明主,而他们看中的新靠山,正是贾诩!
臣司马懿领命,谢丞相不杀之恩!
司马懿高声说道,随后被侍卫拖下去执行杖刑。五十大板对一个文弱书生而言,绝非小事!
若是武将挨五十大板,休养两三日便可恢复,但对司马懿而言,却是极大的折磨!
曹操此时并未透露调司马懿前往青州的真实意图。他不想让任何人知道,杖责司马懿只是一场戏,如同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受刑后的司马懿还未及深思曹操的用意,便被侍卫搀扶着一瘸一拐地离开了曹府。
曹操的苦心仅他自己知晓。司马懿与贾诩的矛盾,他比谁都清楚。调司马懿去青州,还有另一层目的——让贾诩和司马懿同仇敌忾,一致对外!
贾诩已是中山王,为曹操立下汗马功劳,若司马懿继续留在冀州无所作为,只会加深两人的隔阂。
曹操明白冀州迟早失守,现在调离司马懿,让他去青州施展才能。日后若贾诩兵败中山,必是司马懿出手相救,届时贾诩便再无理由怨恨司马懿!
这是曹操的长远布局。他不愿坐等寇封大军来袭,必须趁对方休整之际,为自己留好后路!
若冀州失守,曹操计划退守青州,并将幽州兵马全数调至青州城外,形成犄角之势。青州与幽州,是他仅存的退路!
曹操已看清局势,大势已去,必须早做谋划!
司马懿回府不久,曹操便带着几名随从,悄然前往司马府探望。
曹操此行隐秘,无人察觉。他并非不信任麾下文臣武将,只是担心有人多嘴,若消息泄露,他的计划恐将落空。
主公,丞相来了!
司马懿刚回府,正欲更衣休息,忽听门卫低声禀报。
他心中疑惑,才被曹操责罚,此刻却又来探望,实在蹊跷。一时间,司马懿摸不透曹操的用意。
他急忙出门相迎,即便心中对曹操有所不满,也绝不能表露半分。
拜见丞相!怎敢劳您亲临寒舍?若有吩咐,属下自当登门听命。
无妨,只是来看看你。 曹操淡淡道,仲达,调任东莱郡守,你可有怨言?
丞相言重了!您饶我一命,已是天大的恩情,岂敢有怨言?
曹操看出司马懿嘴上恭敬,实则心有愤懑。
司马懿静心思索,忽然想起曹操当年起家的根基正是青州军。他猛然醒悟,忍不住大笑起来。原来曹操表面责罚,实则是在考验他!
若能掌控青州军,司马懿的地位将不亚于贾诩。青州军之勇猛,天下皆知。
曹操将此重任交予他,足见其仍受重视。
尽管曹操对司马懿心存戒备,但眼下局势危急,他不得不断臂求生,唯有倚仗司马懿与贾诩。即便二人各有所图,此刻也只能放手一搏。
丞相,若我所料不差,您是要我去青州重整青州军,以对抗寇封的岳家军与戚家军?
你既已明白,倒也省了我一番解释。 曹操点头。
丞相,我虽遭人构陷,却蒙您如此信任。大恩不言谢!
司马懿激动得伏地而跪,这将成为他在曹营扭转乾坤的关键契机!
若不能迅速壮大青州驻军,不出半年,冀州、青州、幽州都将被寇封铁骑踏破!
届时世人只会记得,司马懿不过是曹操麾下一员败军之将,是当世霸主寇封的手下败将!
既已洞悉其中利害,派你赴任东莱太守,想必不会再有异议?
此刻终于领悟曹操深意的司马懿,连忙叩首称是。
待曹操离去后,司马懿突然放声大笑——他终于等到了超越贾诩,为曹操建立不世功业的机会!
司马懿心如明镜:这支作为曹操最后退路的青州军,若在自己手中倒戈投靠寇封,曹操便只能引颈受戮。
大人,丞相这是托付身家性命于您!老奴这就去准备行装。
仔细打点,此去经年。青州...往后就是咱们的根基了!
司马懿环视府邸,不由发出悠长叹息。
管家见状劝慰道:主公何必感伤?表面看似贬谪,实则是丞相对您最大的信任!
此言极是!我必建功立业,以报丞相知遇之恩!
司马懿暗下决心,定要重振当年在曹营的威望。如今他与贾诩分守要津:贾诩坐镇中山阻击寇封主力,他则统领青州后备大军,为曹操保存最后火种。
消息传至寇封军中,曹操这番布局令诸葛亮等三大谋士都拍案叫绝。
主公,曹操真乃乱世枭雄,竟早早布下这等退路!诸葛亮抚掌赞叹。庞统与刘晔相视颔首,三大军师罕见地达成共识:只需集中兵力突破一路即可!
曹操深知贾诩与司马懿暗斗已久,便将二人调开,一人主守,一人主援!让这对宿敌被迫协同作战!
若无真本事,曹操岂能撑到现在?天下十三州,主公已得十州,当年十八路诸侯,唯剩曹操独守最后疆土!谋士们议论纷纷。
诸葛亮、刘伯温、庞统三人皆对曹操的坚韧暗自钦佩。
能成为寇封最后一个劲敌而不降者,普天之下也只有曹孟德了!
曹操固守北方四州,誓死不降。这个出身宦官世家的枭雄早已立下重誓:宁可战死沙场,绝不屈膝求生。
诸位,曹操已开始动作。若再按兵不动,任其壮大,三个月后攻打中山时,我军必将付出惨重代价!寇封环视众人,三位军师有何妙计?
自岳飞返回并州,寇封便命其统领岳家军,戚继光统率戚家军,日夜操练。全军将士为夺取冀州摩拳擦掌。
时机已至,寇封决定对冀州发起总攻。只要攻克中山,整个冀州便将门户大开。
当下要务是先破贾诩,拿下中山,再逐个击破冀州各郡。
主公明鉴,贾诩与司马懿虽被曹操分兵两路,但若中山告急,二人必会联手。先破贾诩,司马懿便成曹操唯一倚仗!
司马懿驻守青州易守难攻,幽州偏远恐已成空城。臣等建议集中兵力直取中山,待拿下冀州再图青州!
三位军师一致认为无需分兵。曹操显然已决意弃幽州,死守冀州,力保青州。
当前寇封若分兵三路进发,实属多余之举,反而会拖慢行军速度。
寇封与三大军师刘伯温、诸葛亮、庞统达成共识后,当即拍板亲征中山,将出征日期定在三个月后。
诸位,本王决议三月后亲征冀州,速去备齐粮草军需!
鹏举,着你率一万岳家军殿后策应。
子龙、成都,你二人随本王担任先锋!
这道军令让岳飞暗生闷气。他始终难忘司马懿铁骑屠戮岳家军的血债,日夜盼着能当先锋一雪前耻。庞统察觉其神色有异,直言相询:鹏举何故面露不豫?莫非对主公将令有异议?
士元兄有所不知。当日司马懿率五千铁骑屠我子弟兵时,可曾手下留情?此仇不报,岳飞愧对英魂!
疆场厮杀难免伤亡。你追随主公征战多年,曹 ** 下亡魂又何止数十?
话音未落,岳飞已单膝跪地:末将 ** 为先锋,望主公恩准!
诸葛亮与刘伯温正要劝阻,却被寇封抬手制止。他深知岳飞骁勇,但此刻满腔怒火易生差池,不如待征讨青州时再令其手刃仇敌。
鹏举,冲锋陷阵虽是你所长。然近期心绪不宁,恐误战机。先锋之职暂由他人担任更为妥当。
(
【烽烟将起】
岳将军且安心,与曹操的决战必会交由你手。待曹军败退青州之际,便是你手刃司马懿之时!寇封轻叩案几,将酒樽推至少年将领面前。
岳飞眼中迸出灼热光芒,抱拳时甲胄铮鸣:末将愿为先锋!帐外秋风卷过辕门战旗,猎猎作响如战鼓频催。
【暗棋浮动】
三更烛影下,庞统突然掷出雁门军报:曹洪此人...话音未落,诸葛亮已捻着未干的墨迹接口:真降则封侯,诈降当斩首。竹简映着刘伯温冷笑的脸,在沙盘投下细长阴影。
【雁门惊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