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泰兴号、信天翁号和略显笨拙的兴隆号三艘舰船,缓缓驶入坤甸港宽阔的锚地。
严明站在泰兴号的船艏,手搭凉棚,眯着眼睛眺望。
作为吴桥亲自任命的探索队大管事,他肩负着寻找、建立澳洲拓殖点的重任。
此刻,他的眼中充满了惊叹。
港口的栈桥是用数条坚固的、用粗大柚木和水泥加固建造的深水码头,如同巨兽的臂膀伸入海湾。
码头上,数架巨大的起重机正在繁忙地吊装货物,不仅有南洋常见的香料、硬木,更有堆积如山的粮食麻袋、成捆的铁器工具,甚至还有几门用油布包裹的火炮!
停泊的船只数量激增,除了熟悉的福船、广船,还有悬挂着阿拉伯新月旗、东南亚各土邦王旗以及…
几艘样式奇特的葡萄牙克拉克帆船。
视线越过码头区,是急剧扩张的“新城”。
规划相对整齐的街区,坚固的砖木结构仓库区如同堡垒,冒着袅袅轻烟的工坊区,以及一片片新建的、带有明显闽粤风格的密集民居。
更远处,靠近山脚的地方,一道由水泥打造的、高达丈余的城墙轮廓已经清晰可见,上面甚至能看到巡逻护卫队员的身影和架设的重型火炮!
几座高高的了望塔矗立在关键位置,俯瞰着港口和内陆。
最令人震撼的是人!
码头上、街道上、工坊里,人头攒动,喧嚣鼎沸。
目之所及,绝大部分是穿着短褐或靛蓝庄服的明人!
他们或扛包卸货,或推车运料,或在工坊中劳作,或在新建的市集里交易,数量之多,远超严明的想象。
“这…怕是有两三万人了!”他喃喃自语,心中对堂少爷吴振峰的手段感到由衷的敬佩。
陵水收拢流民的流民大部分都分流到坤甸这里了吧!
护卫队长赵根生则更关注防御和武力。
这位吴桥从家生子中提拔的悍勇汉子,扶着腰刀,仔细审视着港口和城墙的防御部署。
港口入口两侧的岬角上,赫然矗立着两座初具规模的棱堡式炮台!
虽然比不上陵水的森严厚重,但主体结构已用石块和水泥砌筑完成,黑洞洞的炮口指向海面,看口径至少是十二磅以上的岸防炮。
几艘悬挂着吴家“铁锚浪花”旗(吴家船队新启用的旗帜)的小型哨船,正在港口外围巡逻。
码头上,一队约五十人的护卫队员正列队行进。
他们身着统一的靛蓝色军装,外罩简易的藤甲或棉甲,腰挎腰刀,肩扛着擦得锃亮的陵水造1590式燧发枪!
步伐整齐,神情肃穆,行动间带着一股剽悍之气。
赵根生眼中闪过一丝满意:“好!赵三大统领,果然没让少爷失望!”
然而,在这片繁荣与秩序之下,赵根生也敏锐地捕捉到了另一面。
在远离码头的采石场、伐木区、疏浚河道的泥泞工地上,可以看到大量衣衫褴褛、肤色黝黑、戴着沉重木枷或脚镣的身影在皮鞭和呵斥下麻木地劳作。
那似乎是南洋诸岛的土着奴隶!
数量之多,粗略估计不下数千。
他们如同沉默的工蚁,在明人监工的驱赶下,为这座迅速崛起的据点提供着最原始的血肉基石。
赵根生对此并无太多感触,乱世之中,弱肉强食,少爷需要劳力,这便是他们的宿命。
“泰兴号”船长王海和“信天翁号”船长李闯两位老海狗,则更关注港口本身的变化和船只情况。
“乖乖,这码头修的,比广州外港也不差了!”
王海咂咂嘴,看着那坚固的泊位和高效的起重机。
“还有引水船了?!”
李闯则数着港内悬挂吴家“铁锚浪花”旗的大小船只:“福船、广船、鸟船…还有新造的几艘快哨船?看样式像是仿了红毛夷的…不下二十艘了!乖乖!”
更让他们注意的是那些外国商船。
阿拉伯的独桅帆船、东南亚的桨帆船、甚至葡萄牙的大帆船都出现在这里,虽然彼此间似乎保持着微妙的距离。
但码头上货物装卸的繁忙景象,无不显示着坤甸已成为南洋西部一个不容忽视的新兴贸易枢纽。
船队靠上专用码头,搭好跳板。
得到消息的坤甸总督吴振峰,带着护卫大统领赵三和一众属官,赶来码头上。
吴振峰一身利落的靛蓝劲装,外罩一件薄绸罩衫,气度沉稳,已隐然有一方诸侯的威势。
赵三则是一身戎装,腰挎长刀,身形魁梧,眼神精悍,站在吴振峰身侧半步,如同一尊铁塔。
“严管事!赵队长!王船长!李船长!一路辛苦了!”
吴振峰大笑着迎上来,与众人一一见礼,用力拍打着他们的肩膀,目光扫过每一张饱经风霜的脸庞。
“看到你们都平安到来,我这心才算放下!快,先下船歇息,酒肉都备好了!”
众人见到主心骨,也是精神一振,纷纷行礼:“见过总督大人!劳总督大人挂念!”
总督府是一座坚固宽敞、兼具办公与居住功能的砖石建筑。
简单却丰盛的接风宴后,严明和赵根生被请入内室。
吴振峰看着两位风尘仆仆的探索队主管:“严管事,赵队长,你们一路辛苦!”
“你们此行路途遥远,目的地更是未知是否凶险异常。我让人从坤甸储备中调拨大量工具、粮种、药品、布匹以及一批新到的火绳枪和火药,尽快装船。”
“等你们探明情况,需尽快派人回复坤甸,堂弟吩咐下来,以后会从坤甸新到的流民中,再抽调精壮男丁和健妇,前往充实人口,尽快建立起稳固的拓殖点。”
“总督,我等明白…”严明和赵根生拱手答应…
“总督,到时候新拓殖点百废待兴,急需劳力。不知…”严明想起路上看到的那些土着奴隶,试探着问道。
“放心!坤甸会给你们送去一批‘得力’的帮手。坤甸这边,不听话的土着还多的是!”
“到时从‘罪隶营’和‘死士营’里,挑身体最结实、还没累死的,打上烙印,随时准备支援新拓殖点!” 吴振峰的语气不容置疑。
显然,那些在坤甸反抗或袭击吴家势力的土着及其家眷,命运早已注定——成为拓殖新大陆最廉价的消耗品。
严明和赵根生对视一眼,心领神会,并无异议。
乱世拓荒,本就需要铁血。
“坤甸庄丁已逾三万!还在不断增加!工坊、种植园、筑城、伐木…处处缺人!那些土着奴隶,”他指了指外面,“现有八千余众,分在各处苦役。目前远远不够!”
“我们正沿着几条主要河流向内陆推进,伐木、开矿(主要是铜和锡)、寻找更多可垦之地。与周边几个苏丹国和土邦的贸易频繁,用盐、铁器、布匹换他们的粮食、香料、木材甚至…劳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