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龙啸”总攻的关键阶段,为彻底夺取西太平洋制海权、断绝敌军海上增援并给予其心理毁灭性打击,联合作战指挥部下定决心,调动海、空、潜及火箭军等一切可用精锐力量,对活动在台岛以东菲律宾公海水域的美军“斯坦尼斯”号航母战斗群,发动了一场代号为“屠龙”的立体化、超饱和联合打击行动。
场景一:猎物与猎手——战场态势
猎物:“斯坦尼斯”号航母战斗群(cSG-3), 包括:
核心: cVN-84 “斯坦尼斯”号核动力航母。
屏卫: 2艘“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cG-68“安齐奥”号、cG-72“维拉湾”号)、4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ddG-10x系列)。
水下: 1-2艘“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在前方巡弋。
状态: 战斗群处于高度戒备状态,正在进行高强度舰载机起降作业,试图对我登陆部队施加压力。
猎手: 中国联合作战体系:
天基系统: “高分”、“遥感”系列侦察卫星和电子侦测卫星严密跟踪。
空基平台: 无侦-8高超音速侦察机多次擦边掠过,核实目标位置;空警-500预警机提供大范围态势感知。
火箭军: 多个东风-21d、东风-26反舰弹道导弹旅进入最高战备。
海军: 09IIIb型攻击核潜艇已在战区水下就位;远海训练的驱护舰编队前出策应。
空军: 轰-6K\/J\/N机群挂载鹰击-12超音速反舰导弹待命。
场景二:致命组合拳——立体饱和攻击序列
攻击遵循严格的时间协同,在极短时间内形成多波次、多维度、无法规避的饱和打击。
第一波次:天基致盲与电磁压制(h时)
机动至太平洋上空的“实践”系列电子战卫星,向航母战斗群区域定向发射高功率微波脉冲,瞬间干扰其卫星通信和部分雷达系统。
空军的运-9Ew电子战飞机和驱护舰上的电子战系统同时开机,实施全频段阻塞干扰,使敌舰载雷达屏幕一片雪花,通信中断。
第二波次:东风快递,使命必达(h时+2分钟)
内陆深处,多枚东风-21d和东风-26弹道导弹腾空而起,冲出大气层后,弹头与助推器分离。
再入大气层阶段,弹头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卫星、无侦-8的最终目标修正数据,并释放多个诱饵,以超过10马赫的极高速度,如同“上帝之杖”般砸向航母战斗群。
美军巡洋舰和驱逐舰的“宙斯盾”系统面临极限挑战,标准-3和标准-6防空导弹全力拦截。部分东风导弹被成功拦截,在空中爆出巨大火球,但仍有数枚突破拦截网。
第三波次:超低空突防——海空联合突击(h时+8分钟)
水下杀机: 早已潜伏就位的09IIIb核潜艇,在极限射程内齐射多枚鹰击-18亚超结合反舰导弹。导弹以亚音速掠海飞行,极难被发现,接近目标后突然加速至超音速,进行致命俯冲。
空中雷霆: 轰-6K\/J\/N机群在歼-16机群的护航下,于远距离发射数十枚鹰击-12超音速反舰导弹。鹰击-12以3马赫以上的速度贴着海平面高速冲刺,留给敌方的反应时间极短。
水面策应: 前出的055型驱逐舰也发射了部分鹰击-18导弹,加入这波攻击潮。
场景三:最后的挣扎——航母战斗群的覆灭
饱和攻击的效果: 面对来自高空(弹道导弹)、低空(超音速巡航导弹)、水下(潜射导弹)的几乎同时到达的打击,美军航母战斗群的防空反导系统达到极限甚至过载。
“斯坦尼斯”号的最后时刻:
首次命中: 一枚突破拦截的东风-21d弹头以巨大动能直接贯穿了“斯坦尼斯”号的飞行甲板后部,在机库内爆炸,引发连锁爆炸和大火,舰载机升降机被毁。
二次重击: 几乎同时,一枚鹰击-18命中舰岛下方水线附近,撕开巨大口子,海水疯狂涌入,舰体开始倾斜。
致命一击: 一枚鹰击-12命中舰艏,巨大的爆炸几乎将舰艏部分炸断。
内部灾难: 大火引燃了航空燃油和弹药,引发持续殉爆。核反应堆虽未直接受损,但动力系统瘫痪。
屏卫舰的命运: 一艘“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在拦截弹道导弹时被直接命中,沉没;两艘“伯克”级驱逐舰在试图为航母挡导弹时被重创,失去动力。整个战斗群的防御体系彻底崩溃。
场景四:大洋坟场的悲歌
弃舰与救援: “斯坦尼斯”号在遭受重创后迅速失去战斗力,舰长下令弃舰。美军和周边盟国舰机迅速赶往现场进行救援,但海况复杂,救援困难。
象征性意义: 这艘十万吨级的庞然大物,作为美国全球力量投射的象征,在冲天的火光和浓烟中,缓缓倾斜,最终沉入数千米深的太平洋底。这一过程被我方无人侦察机全程记录。
战略震撼: “斯坦尼斯”号的沉没,是二战结束后首次在战斗中被击沉的航母,对美军及其盟友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心理冲击,彻底动摇了其海军无敌的信念。
章节结尾:
联合作战指挥部的大屏幕上,代表“斯坦尼斯”号的光点彻底消失。指挥部内一片寂静,随即爆发出压抑已久的振奋之情。总指挥沉声道:
“‘屠龙’成功。通报全军,并上报最高统帅部。下一步,全力清扫残敌,扩大战果。”
消息迅速传遍三军,士气大振。而大洋彼岸,五角大楼陷入一片死寂和恐慌之中。航母的末日,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终结,也标志着西太平洋的力量平衡被彻底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