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清晨,北江二中初一年级的空气里,除了惯常的晨读声和值日生的扫地声,还悄然流动着一种新的、难以言喻的躁动。窃窃私语声像潮水般,在走廊、在厕所、在楼梯拐角,一波接一波地涌起又落下,中心词始终围绕着两个名字——“疯狗林”和“猴子浩”。
这绰号不知从谁开始叫起,却像长了翅膀,一夜之间传遍了整个年级。不再是七班内部的小范围流传,而是成了初一年级几乎所有学生心照不宣的“禁忌”代号。
课间,二班几个男生聚在走廊窗边,指着楼下操场的方向。
“看见没?就那个,靠墙走的,瘦高个,就是‘疯狗林’!”一个男生压低声音,带着敬畏。
“哪个哪个?……嘶,看着挺闷的啊,不像啊……”
“屁!你是没听说?上周五晚上,李亮被人在车棚套麻袋揍得他妈都不认识,自行车都踹成麻花了!都说就是他干的!”
“真的假的?一个人?”
“谁知道呢……反正现在没人敢惹他。你看他那眼神,冷的吓人。”
“那他旁边那个蹦蹦跳跳、拍篮球的就是‘猴子浩’?”
“对!张浩!那小子更是个狠角色,打架不要命,滑得跟泥鳅似的!听说他跟‘疯狗林’现在是一伙的!”
“我的天……这俩人凑一块儿,王大壮还敢嚣张吗?”
“嘘!小声点!王大壮现在也怵他们……”
议论声中,林秋和张浩一前一后走进教学楼。林秋依旧低着头,步伐平稳,对周围投来的各种好奇、畏惧、探究的目光视若无睹,仿佛那些议论与他无关。但细心的人会发现,他走路的姿态更加沉稳,那种曾经因长期被欺凌而微微佝偻的背脊,如今挺直了不少。
张浩则截然不同。他单肩挎着书包,另一只手熟练地转着篮球,嘴角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带着点痞气的笑,眼神扫过走廊里的人群,带着几分审视和毫不掩饰的张扬。他似乎很享受这种被瞩目、被议论的感觉,甚至故意将篮球在地上拍得砰砰响,引得更多人侧目。
有其他班的学生抱着作业本匆匆跑过,不小心撞到了张浩。那学生吓得脸都白了,连连道歉。张浩只是咧嘴一笑,拍了拍对方的肩膀:“没事,下次看着点路。”语气随意,却让那学生如蒙大赦,飞也似的跑了。这场景落在其他人眼里,更坐实了“猴子浩”不好惹的形象。
体育课上,自由活动时间。几个三班的男生在篮球场边热身,看到林秋和张浩走向空着的半场,互相使了个眼色,默默地把自己的东西挪到了更远的场地。没有冲突,甚至没有对话,只是一种心照不宣的避让。
王大壮那伙人今天格外安静。他们占据着另一个半场,但打球时明显有些心不在焉。王大壮的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运球时几次失误。李亮没来上课,据说请假养伤,孙亮则像个惊弓之鸟,时不时偷偷瞄向林秋他们那边,眼神里充满了恐惧。当张浩一个漂亮的抢断后,故意朝着他们这个方向运了两步,还吹了声口哨时,孙亮差点把球脱手。
就连老师也隐约察觉到了气氛的异常。班主任陈老师课间巡视时,发现以前总围着王大壮转的几个学生,现在似乎有意无意地和林秋、张浩保持着一种微妙的距离。她皱了皱眉,想找林秋谈谈心,但看到那个少年独自坐在角落、周身散发的冰冷气息时,又犹豫了,最终只是叹了口气走开。
放学时,林秋推着自行车走出车棚。几个以前跟着王大壮欺负过他的外班学生,远远看到他,立刻低下头,加快脚步绕道走,连对视都不敢。
张浩勾着赵强的脖子,有说有笑地从后面跟上来。看到林秋,他扬了扬下巴:“喂,书呆子,明天老地方?”
林秋点了点头,没说话,骑上车走了。
张浩看着他的背影,对赵强说:“看见没?这就叫气场。”语气里带着点得意。
赵强和其他几个跟着他们的男生,看着林秋远去的背影,又看看身边张扬的张浩,眼神复杂。有敬畏,有依靠,也有一丝隐隐的不安。他们知道,自己算是上了这条船,以后是福是祸,难说了。
“疯狗林”和“猴子浩”。一个静如寒冰,一个动如烈火。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名号组合在一起,产生了一种奇异的化学反应,形成了一股无形的、令人忌惮的力量。它不像王大壮那种依靠人多势众和粗暴欺凌建立的权威,而是建立在更残酷、更真实的战绩和狠厉之上。
这股力量,正在悄然改变着初一年级的生态。旧的秩序受到挑战,新的规则在血腥和恐惧中,慢慢浮现。